《沃伦·巴菲特之路》读后感

2024-05-07 15:33

1. 《沃伦·巴菲特之路》读后感

[《沃伦·巴菲特之路》读后感]
			
罗伯特·海格斯特姆的这本书是《纽约时报》的最佳畅销书,《沃伦·巴菲特之路》读后感。《福布斯》杂志认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股票投资杰作,它非常清晰地向人们解开了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那无人匹敌的投资业绩的奥秘”。


这本书的全部魅力来自于巴菲特本人——1956年以100美元起家,迄今为止个人资产已超过160亿美元的“世界头号股王”。


本书揭示了他看似简单又极其深刻的投资原则: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买进市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长期持有,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理会市场变化,也不担心短期的股价波动。


巴菲特曾说过,“即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在《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中,巴菲特名列榜首,广为人知的索罗斯仅名列第五,而且,他是全球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中惟一一个从股票市场发家的,读后感《《沃伦·巴菲特之路》读后感》。


《沃伦·巴菲特之路》一书通过实例精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巴菲特投资生涯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公司分析和估价技术,展示了巴菲特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


当你无法掌控这个世界无法理清这个世界的变化的时候,那么不妨去相信那些不变的,例如最本质的,价值,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即便是在“投机之风”甚嚣尘上的A股市场,只要坚持,也会有收获的——当然,前提是,你所坚持的是“价值投资”;你所坚持的会在你抵达目标之后重新选定下一个目标。坐过山车可没啥子意思,既然没有绝对的“高点”和“低点”,那么就在相对的“低点”进,在相对的“高点”出。


很多事情的成功,和智商关联度不一定在第一位,而“坚持”反倒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沃伦·巴菲特之路》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沃伦·巴菲特之路》读后感

2. 读《沃伦巴菲特之路》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沃伦巴菲特之路》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罗伯特·海格斯特姆的这本书是《纽约时报》的最佳畅销书。《福布斯》杂志认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股票投资杰作,它非常清晰地向人们解开了最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那无人匹敌的投资业绩的奥秘”。这本书的`全部魅力来自于巴菲特本人——1956年以100美元起家,迄今为止个人资产已超过160亿美元的“世界头号股王”。本书揭示了他看似简单又极其深刻的投资原则: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买进市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长期持有,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理会市场变化,也不担心短期的股价波动。
  
   巴菲特曾说过,“即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在《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中,巴菲特名列榜首,广为人知的索罗斯仅名列第五,而且,他是全球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中惟一一个从股票市场发家的。《沃伦·巴菲特之路》一书通过实例精辟而又详尽地描述了贯穿巴菲特投资生涯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公司分析和估价技术,展示了巴菲特投资决策过程中令人神往的所谓“秘密”。当你无法掌控这个世界无法理清这个世界的变化的时候,那么不妨去相信那些不变的,例如最本质的,价值,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即便是在“投机之风”甚嚣尘上的A股市场,只要坚持,也会有收获的——当然,前提是,你所坚持的是“价值投资”;你所坚持的会在你抵达目标之后重新选定下一个目标。
  
   坐过山车可没啥子意思,既然没有绝对的“高点”和“低点”,那么就在相对的“低点”进,在相对的“高点”出。很多事情的成功,和智商关联度不一定在第一位,而“坚持”反倒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3. 第五部电影《成为沃伦 巴菲特》观后感-成功源自于做自己

这是关于巴菲特最好的纪录片,老人家亲自“出演”,巴菲特迷熟悉的苏珊、芒格、凯瑟琳、格雷厄姆、比尔.盖茨、以及巴菲特搞音乐的儿子等友情“参演”。
  
  
 巴菲特是财富500强十大公司中,唯一白手起家的人。这是一位拥有上千亿美金的富豪,但他的生活跟普通人没什么差别,依旧住在奥马哈的老房子里,过着简单的生活,89岁的他每天自己开车上班,顺便买个3美元的麦当劳当早餐。
  
 这部片是美国著名电视媒体公司HBO拍的,讲述了巴菲特成功的秘密,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真实生活细节,阐述他的成功之道。熊市恐慌情绪蔓延之时,重温这部纪录片,或许能有更多感悟。好的纪录片就是看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投资就是一场修行,是做人的一个境界。很多人都想成为巴菲特,可是我不想,因为自认做不到。我拿股市作为修心养性,希望能研究透股市的规律,能够找到那把钥匙,帮助更多的人可以实现更好的人生。我相信中国的未来,康波必来,但我无法知道什么时候,天时那是个神秘的传说,可是我信,这就是信仰。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为钱所动,但又害怕风险。给你100%的100块钱,和50%可能的1000块钱,很多人会选择前者。可惜这个社会就没有确定性。只有确定性的贫穷。慢慢变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我们的财富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可能是错的,金钱仅仅是个工具,它取决于用它的人怎么支配它。太多人在找捷径,可是有种东西叫日积月累,你想几天就做的风生水起,那别人的坚持算什么?
  
 我在等一场康波,我不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比我更优秀,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变得更好。不断向前奔跑是一种人生姿态,是对自我的肯定和尊重,也是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也许我跑不过别人,但一定要跑过昨天的自己。
  
 我只是不想我将来老了,回忆这一生,有什么事我能做却没做或没敢做而留下遗憾。巴菲特的那份淡定从容是我最欣赏的,即使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依旧坚持着自己。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一生,我们的价值观或许缺乏了些财商意识,做好自己,耐心,专注,坚定信念,一直走。

第五部电影《成为沃伦 巴菲特》观后感-成功源自于做自己

4. 《成为沃伦·巴菲特》

认识巴菲特快20年了,因为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因为他的价值投资理念。
  
 而这部由HBO出品的纪录片,讲述了巴菲特从白手起家到创办伯克希尔获得成功的经历,以及他的投资理念,成功秘诀,还有他的个人生活。让我对这位极其理性聪明,极具数字天分的股神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1、巴菲特有很好的原生家庭。他很敬重父亲,称父亲是他最好的礼物,父亲很相信他,对他很有信心,即使事情搞砸了,也不会直接训话,而是通过案例讲给他听,事情怎么做会更好。
  
 2、巴菲特有位很了解他和爱他的妻子苏西,苏西塑造了更好的巴菲特(巴菲特21岁娶了19岁的苏西,育有3个孩子)。苏西离世后,他2006年娶了同居28年的阿斯特丽德(苏西为追寻自己梦想离开了巴菲特,但没有离婚,并且为巴菲特找的女伴)
  
 3、29岁遇见了他一生的搭档查理芒格,他们两人简直如影随形,志同道合,从来没有吵过架。
  
 4、专注和阅读是他成功的两大法宝。直到现在,已是90多岁高龄,他依旧保持每日5-6小时的阅读。
  
 5、他相信时间的魔力,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实现复利。他的投资很集中,他相信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
  
 6、他是超级挣钱机器,并且他享受挣钱的过程。但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的造钱能力,而是在于他向我们证明了一个正直而智慧的人可以不靠任何卑劣与肮脏的手段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7、2006年6月25日,沃伦·巴菲特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
  
 他的人生堪称完美: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挚友芒格。有健康、有头脑、有爱人、有挚友,子孙满堂,还有钱,夫复何求?祝老人家长寿。

5. 观《成为沃伦巴菲特》纪录片有感

  《成为沃伦·巴菲特》是一个有引导性的片名,会让人有一种错觉,看完就能成为巴菲特,但看完才知道这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巴菲特。这并不是因为巴菲特是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天才(虽然他的确是),而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巴菲特。正如片子一开头就说,巴菲特只是一个拥有440亿美元的普通人。
  
  
  
  
 巴菲特32岁时,把办公室搬到基维特广场,届时他已经投资了700万美元,很多都是利润。
  
 
  
  
 35岁,巴菲特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
  
 42岁,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
  
 43岁,巴菲特开始买进《华盛顿邮报》。
  
 53岁,巴菲特买下Blue Chips的控制权。
  
 56岁,巴菲特净资产13亿美元。
  
 57岁,巴菲特买下所罗门兄弟。
  
 
  
  
 巴菲特很重视好的声誉,他会让大家知道,他在收购企业时不会破坏企业本身,不会清洗管理层。所罗门事件时,他担任临时董事长,他说,“公司如果赔钱,我会理解;但公司赔了声誉,我会毫不留情。”
  
 
  
  
 58岁,巴菲特开始买进可口可乐。
  
 66岁,巴菲特净资产150亿美元。
  
 67岁,巴菲特收购DQ。
  
 72岁,巴菲特收购鲜果布衣。
  
 76岁时,巴菲特净资产460亿美元。
  
 79岁,巴菲特收购伯灵顿铁路。
  
 如今87岁的巴菲特,净资产756亿美元。
  
 
  
  
 201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61家子公司,47家少数控股公司,33.1万名雇员,公司收入2108.21亿美元。
  
 而股东大会从以前的30人在自助餐厅举办,发展成40000人聚集起来庆祝的盛会。
  
 基于这些基本的信息,看完这个视频自己真正收获了什么,并且这些收获对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影响呢?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首富,他们身上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爱好阅读,巴菲特说他每天都要花在阅读5-6个小时,他总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一个人度过很长时间,并且他也很喜欢一个人进行深度的思考,并且沉迷于思考的乐趣中。
  
 也正是这样他对于投资对股票的见解是超乎常人的,这种在阅读给他带来巨大的改变,他七岁就开始读《一千种方法赚一千美元方法》,给他了很大的实践方法,并在早年就塑造了这样的想法。
  
 国内的大教育家俞敏洪和李开复也是爱好读书,其中俞敏洪在大学就读了800以上的书籍,他们也是强烈推荐读书。
  
 作为一名正在读书的路上的我,还只是轻微接触了一些书籍,就已经深深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这无疑是一个极度廉价而有珍贵的途径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
  
  知识改变命运并无道理。他影响着我们思考和行为方式,通过阅读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明白我们存在的意义。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知识,更重要的还是知行合一的方式。 
  
 
  
                                          
 
  
                                          
 
  
  
  故事一:
  
 巴菲特在办公室里面贴一张棒球手的照片,没有放计算器和电脑,因为世界级名人堂的棒球手教给他的就是专注于自自己擅长的地方,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当机会来临的时候100%的去把握,而不是自己专注的领域不必花太多的时间。
  
 故事二:
  
  巴菲特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孤一个人度过的,每当他阅读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独自的思考,他不喜欢被人打扰到,也不喜欢有干扰。
  
 故事三:
  
  巴菲特一生最好朋友查理芒格,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就是看报纸,每天必须看,看的时候必须要求没有人来打扰他,有一次急事,公司有急事,他的司机去叫他,用钥匙敲他的的时候,完全没有反应。
  
 当他的朋友来敲他的肩膀的时候,就算他知道,他也不理会,专注把自己的事情完成之后在和他们聊天。
  
 故事四:
  
 比尔盖茨的父亲再一次他们两个见面的时候,让他们写下对方的有点的时候,双方都写下了: "专注" 两个字。
  
 可见专注是他们做事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处现代的我们,身边打扰专注的事物非常多,很容易分心,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代。
  
   事实上最新福布斯数据显示巴菲特总资产已达756亿美元,而他给慈善机构捐的钱达到100亿美元,他的说过" 他人生都没有花完他自己挣的1%的钱,99%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解决社会问题 " 。 
  
        很多人之前就一直问他,为什么不去做捐赠,以为他就是一名贪婪的生意人,结果他捐献出的资金那也是一笔巨大的资金,这就让我想到 "看不见的手", 有那么一些人一开始他们就为自己利益做事,反过来确实对整个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巴菲特正是这样的人,回到中国的大公司也是这样的,阿里巴巴,京东,腾讯都是同样的模式。
  
  沃伦巴菲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切。
  
 
  
                                          
 
  
                                          
 “ 在我看来,人生就像一场电影,但你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重要的是你要找一份哪怕你不需要工作也愿意做的事情。生活是美好的,每天早上,你从床上跳起来,是因为你很期待这一天。60多年来,我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观《成为沃伦巴菲特》纪录片有感

6. 巴菲特读后感

巴菲特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几乎是钱的代名词。我并非惊叹于巴菲特挣钱的能力,巴菲特的人生令我触动最深刻的是,做事专注的态度。
  
  
 比尔盖茨同样是世界著名人士,只是与巴菲特不同领域而已,而且他们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
  
 有一次比尔父亲让他们每个人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词,描述对他们人生帮助最大的东西,结果俩人不约而同地写下“专注”这个词。
  
 由此,联想起史上任何成功人士,应该都具备“专注”这个特性,比如陈景润、华罗庚、钱学森等。
  
 聪明的人比比皆是,不乏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关键很少人能做到专注。尤其在当今科技通讯发达的社会,短平快信息铺天盖地,要做到专注更是不易。
  
 专注和认真,意思接近,我就是很缺乏专注力的人之一,其实就是做事不够认真的人。看似积极向上,作为退休人员仍坚持学习,每天读英语,看书。为什么效果总是不好,记忆力衰退是一方面,读了巴菲特后,发现了主要原因,没能做到专注。
  
 比如,边听音乐边读英语,边写文章边炒股是我的常态。明知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但就是做不到专注认真。
  
 所以,有时候很努力,只不过装着很努力,装给谁看呢?岂不是自己欺骗自己?改变迫在眉睫。
  
 有一句话很在理:“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深以为然,懂得很多人生道理,为什么还把握不好人生方向?显然,就是做不到自律。
  
 就像控制不了自己体重的人,就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想写一篇像样一点的文章,控制不住浮躁的情绪;想提高英语的水平,总是三心两意。
  
 已经到了随性随心的年纪,忍不住还是告诫一下自己。该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该写字的时候好好写字。
  
 关于成功与我无关,只想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余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吃喜欢吃的食物,与喜欢的人在一起游玩。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不在乎他人的批评意见。只注重自己的内心感觉,在不违反法律规定范畴内,爱咋样就咋样,这是我追求的人生终极目标。但记得,要专注!
  
 人生的意义就是体验,不要害怕,尽情去做,全心感受,成功的人生大概都充满了美好的体验。
  
  
 巴菲特是大富翁,但他的生活很简单,每天按时回家吃饭,住着很普通的房子,不买奢侈品。除了挣钱,他每天都要看5、6个小时的书。这是他喜欢的人生,所以,巴菲特是人生赢家,另一种含义在于他过上了自己爱过的生活。
  
 巴菲特的老婆在1977与巴菲特分开,她感觉被困在去巴菲特的名下,外人只知道她是巴菲特的老婆,没办法拥有她自己的身份。她不想过这样的人生,所以,不在乎拥有近百亿的美元,毅然离开巴菲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使自己快乐。成功有很多种,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成功,都是为了使自己快乐,幸福。成熟的人,不是靠别人给你快乐,而是自己去争取。快乐不是常常都有,能把地狱一样的日子过得像天堂一般快乐才算自己的成功。而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出一个好的心态,使自己无时不快乐。
  
  
 但无论怎样,要学会专注!

7. 成为沃伦.巴菲特

基因优势是巴菲特成功的一个很关键因素,父亲对他的影响是生命开花的起步,他自己本身也是从小热爱阅读,现在仍然每天花5-6小时,在自己安静的书屋内阅读思考。人的事情想不透,但是钱的事情总有办法找到出口。
  
                                          
 巴菲特一生就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一个商业领域,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上班,和自己爱的人相守一辈子,和自己感觉舒服的25个人共事几十年,每天见面就像开小party,然后各自投入工作。
  
                                          
 
  
                                          
 人生难免遇到波折,伯克希尔收购的公司破产,巴菲特的妻子苏西离世,都是对他极大的打击,在波折中站起来了,也让他成为了一个更加完整价值观的人。
  
  
 整部影片让我泪流满面的还是巴菲特的妻子苏西。
  
 苏西19岁就嫁给了21岁的巴菲特,从没想过自己结婚的这样一个富豪,她曾经就想着自己和一个平凡的牧师啊结婚过简简单单的一辈子。
  
                                          
 巴菲特越来越有富有,赢的欲望也占据着他,他在乎的是财富的累积,从未想过捐赠慈善机构。而苏西完全不在乎有关钱的所有事情,而是想着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一些什么。
  
  
 天才总是孤独的,作为天才的妻子,也只有在他偶尔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彼此才是连接的。
  
                                          
 即使他们价值观的不同,彼此甚至有时生活上都无法协调得很同步,然而这一点也不影响苏西一直站在巴菲特背后,支持他,夸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同时,也不委屈自己,在巴菲特声名显赫的时候,离开他去另一个城市,做自己喜欢的慈善事业,也会一直交代家人好好照顾巴菲特,因为巴菲特不会做饭。
  
                                          
 在苏西离世后的一段时间,巴菲特思考了很久,从悲伤中走出来后,完成了苏西对慈善事业的愿望,向盖茨基金会捐赠了172亿美元的资产。
  
                                          
 就在前几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了其2021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财务显示,该公司二季度总营收69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们不分红,因为我们认为能将赚到的每一元钱去赚更多的钱。
  
 你愿意把钱交给这样的一个巴菲特吗?我想,我愿意!

成为沃伦.巴菲特

8. 《巴菲特全集》读后感

[《巴菲特全集》读后感]有人说,作管理的人一定要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作投资的人一定要了解巴菲特,《巴菲特全集》读后感。巴菲特何许人也?沃伦.巴菲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作为这样一个凝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早已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和学习的凯模。怀着同样的敬慕与好奇,索性于2008年3月份在深圳宝安机场购得这本书--《巴菲特全集》,作者,罗杰洛斯坦。通过本书了解了巴菲特成长与财富积累的历程。一路读来,似乎一切那样平常无奇。变化的只是财富数字的不断累积,不变的是巴菲特独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信条。巴菲特从小就有商业头脑。长大后更是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商业上。圣诞节时,爱丽丝姑妈送给巴菲特一个钱包,爸爸看见巴菲特很开心,便给他4美分。巴菲特说自己要去赚钱,爸爸以为只是开玩笑。一天,妈妈发现巴菲特在门口卖口香糖。当妈妈问起为什么要这样做?巴菲特解释说:"因为我的钱包还是空的,我要让钱包鼓起来。爸爸下班回家听到一个童音在街上吆喝,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巴菲特和拉塞尔在卖柠檬汁。在大人的围观下,拉塞尔羞得抬不起头来,巴菲特却两眼放光兴致勃勃,继续张罗他的生意。不一会儿,已经买了五杯了,赚了一毛钱。巴菲特说:"拉塞尔应该拿6分,因为是他的东西,但是是我卖出去的,我也应该拿到4分钱。"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中,悟出了投资的真谛: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投资股票不是简单的盯住了低买高卖就可以真正成功,而是要看到价格背后投资对象的价值。巴菲特对于自己投资股票的秘诀经常如此解释:别人疯狂我害怕,别人害怕我疯狂。巴菲特的成功正是在于他从不盲目从众、从不道听途说,而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来作出判断。他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立思考能力,他超乎寻常地专注工作,保持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吧。巴菲特的成功不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同时告诉我们"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因此,我们在生活与工作当中,要学习这种独立思考模式,而非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的业绩,读后感《《巴菲特全集》读后感》。当然切记不要走向极端--固执已见、盲目自大、标新立异。巴菲特懂得适时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独辟奚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道德经》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那些贪婪者终将受到惩罚;巴菲特一生都在追逐最具价值的股票,它看到股票背后的长期价值,他同时更加相信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品格。凯瑟琳与墨菲都是他认为可信赖的人。所以对于他们的股票巴菲特始终不离不弃。他投资的了许多公司,可能不被人们看好,但他执意买进。那样静默的不为人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巴菲特如水一般总是流入低谷洼地,永远追逐着价值的洼地。不与众人强争那些被普遍看好的股票,而总能独辟奚径,此谓"不与人争,而无不争"。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衣钵,但没有固守其理论,而是有了更大的创新。这也是他比老师更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使我想起了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陈炳富先生曾经送给学生的话:循门而入,破门而出,似我者死,学我者生,不学我手,只学我心。水的精神,巴菲特的智慧,给当下的我们另一个有关择业的启示。大学生就业难,难在都想站在高处而不愿隐于低谷,难在不能用智慧的头脑看到水终将归入大海的方向。也许,我们选择了一个目前很小的企业,一个起薪不高的岗位,一个偏远的就业地点。但小企业会成长,低薪会涨高,偏远也可以成为中心。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找到这个"价值"点。如果将择业也看作是投资,那么我们要用价值投资的头脑,大隐于价值的洼地,也许正是聪明的选择。感谢巴菲特让我知道:一、人需要长远的目光,看到人生与事业的长期价值,而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二、人要独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论证、理智的分析,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要盲从;三、要坚持诚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对了,就会做出正确的事,即使暂处危难也终将成功;四、金钱在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一个符号。我们追求它的,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人生乐趣与人生意义;四、当你选择了做正确的事,终会使你因为这样的选择与长期坚持并获得成功;选择了值得尊敬的人同行,你也将得到他们的尊敬。五、人生的智慧不在于沉浸在喧哗扰嚷中,而在于洗尽铅华后的黙黙思考。  〔《巴菲特全集》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