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居民消费水平在下降,而消费贷款义务却增加了呢?

2024-05-04 01:49

1. 为何居民消费水平在下降,而消费贷款义务却增加了呢?

作为全球公认的“世界工厂”,中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制造业,而且拥有良好的消费能力。作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中国人的消费能力现在仅次于世界第一的美国。

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毕竟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是中国14亿人,他们一起也会这么做。那么它的消费能力就会震惊全世界。
然而,2020年的突然爆发确实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尤其是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中国也不例外。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国”的最初目标可能不得不推迟。
虽然疫情得到了控制,但对全国居民的影响也不小。从明显的“趋同”消费欲望可以看出,2020年的消费水平没有往年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以前的数据,2020年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514亿元,但2020年前11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了4.8%。

这是十年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下降,而这一数据的下降也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
但是,在看到这个数据之前,我们也在担心另一个数据。此前,央行发布了一份关于居民短期消费贷款的数据,显示2020年居民消费贷款规模已超过13万亿。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这个数字仅为1.94万亿元。
所以,真正有效的,对长远有利的,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居民对未来的预期。
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种方法是提高经济增长率,从而增加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通过减税来实现。今年,中国进行了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也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但根据财政部的数据,在减税之前,中国纳税人数约为1.87亿,这表明受益于税制改革的人数实际上是相对有限的。增值税减税可以进一步降低居民购买的一些商品和服务的含税价格,最终有助于减轻高负债居民的支出负担。

提高居民的期望值同样重要。减税相当于给居民钱,但是一旦减税就没有效果了。居民要舍得花钱。这就要求,一方面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避免居民因为担心房价飞涨而产生消费恐惧;另一方面,更坚定地释放改革红利,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对经济有信心,居民就会更敢于消费,从而真正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减少对过度借贷和投资刺激的依赖。

为何居民消费水平在下降,而消费贷款义务却增加了呢?

2. 消费在下降,消费贷款却大增,什么情况?

 
   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消费在下降,消费贷款却大增,很明显,这说明了一个收入在下降的问题。因为收入下降,所以消费缩减,因为没有收入支持消费,所以要借消费贷款来支持消费。
    贷款是什么?就是负债,将未来的现金流通过利率折现给你现在使用 ,所以你必须保证你未来的现金流,否则你就会陷入债务陷阱,信用崩塌。 基本上所有发生的危机,都和现金流的断裂有关 ,大到国家政府,小到个人,无不如此。
   现在消费贷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无孔不入的东西,不论是实体商店还是网上购物平台,都会诱导你分期支付,买手机分期,报培训班分期,吃饭订餐都可以分期。除了分期消费,还提供各种分期归还的无抵押信用贷款,注个册扫个码,贷款手续就完成,太容易太方便了。
   而且分期消费、分期贷款的广告好诱人,什么借一万元,每天利息只要几块钱,还不够一包烟钱。其实懂经济学会算数的,如果日息万分之五,年息就是18.25%,妥妥的高利贷!
   这些消费贷最喜欢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未来有时间啊,大把的青春和时间来还债,借给老头老太太,一不留神他们去了另外一个极乐世界,找谁还钱啊?所以老年人一般不借,只借年轻人。
   所以你明白了吧? 消费贷其实就是资本对年轻人的压榨 。每个人都年轻过,知道年轻的滋味,兜里没什么钱,世界又很新奇,心里急于尝试,这时候很容易陷入消费贷的笼子,就要用未来为年少轻狂来买单。
   对于消费贷,当然不能否定它的积极意义,但浅尝辄止好了,不要做得太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今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对应的就是年轻人生活会更加艰难,因为存量的生产资料和市场都掌握在老人手中,新的 科技 和增量市场还没兴起,年轻人需要等待时机,厚积薄发,而不要急于消费,注重积累才对。
   
   以贷养贷,以贷 养生 。
    消费贷款的推出,旨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出发点是好的,可惜的是贷后监管、资金动向把关不严,实际上很多消费贷资金流入到了投资理财、生产经营、股市楼市,甚至是赌博违法行为。 
   为什么居民消费水平在下降,而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业务却增加,资金到哪去了?
   上面我已经说明答案了,贷款资金用途并不是用于消费领域。 消费贷款资金用途其实是有明确规定的,只能用于综合消费:住房装修、购车、购买耐用消费品、出国留学、 旅游 等。 
   金融机构在发放消费贷款时,更多的是考虑客户的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对于贷款用途基本流于形式。因此导致贷款业务量大幅增加,可是实际上用于真实消费用途的并不多。
   现在不仅仅金融机构发放消费贷款,各大互联网平台同样做的也是消费贷。而且互联网金融平台发放门槛更低,金融机构起码还要审查一下客户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互联网平台可不管那么多,先给额度再说。
   这种不严谨的操作方式,导致很多借款人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最终负债雪球越滚越大,难以收场。进而催生了催债公司的业务量激增,借款人一边承受负债压力,一边遭受暴力催收的骚扰,把大好人生玩成一地鸡毛。
   朋友们,你们觉得消费贷大增是好事还是坏事,欢迎评论留言!

3. 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上调和额度降低是真的吗?

以某股份制银行为例,该银行东城区某支行的信贷专员告诉本报记者:“贷款人需要有北京地区连续一年社保、公积金记录,公积金每月最低缴存需超过2100元,月收入10000元以上才能申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年化利率9%,贷款周期不超过5年。”同时,满足上述条件,还需要进行测评,通过测评即可签合同,一周左右放款。不过,对于测评标准,上述信贷专员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由银行系统评测。

据悉对比了上述银行8月份的消费贷申请标准发现,多项准入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以该行8月份的要求为例,当时银行仅需贷款人提交工牌、劳务合同、身份证等基本资料。同时贷款额度标准为一般不超过30万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另一家国有大行个贷经理首先询问了本报记者的工作单位,并告知:“目前银行仅接受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学职员以及央企总部员工申请消费贷。”满足以上工作单位还不接受单人申请,需要由贷款人自己凑足3人,或等银行有3人以上申请才可以办理。同时,贷款人需要工作满2年及以上,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年收入的3倍(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贷款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60%,年化利率8%左右。

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上调和额度降低是真的吗?

4. 为什么贷款消费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贷款消费是一种支取未来收入的一种消费方式。一次性付款远超于消费者当前支付能力的消费,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
贷款消费可以增加当期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

5. 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调至 4% 以下,现在是贷款的好时机吗?

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调对普通大众来说的确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能视为是贷款的好时机,主要还是得根据个人的需求来。


7月13日,国新办举行了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表示“住户部门贷款增长有所放缓,表明上半年疫情反复对住户消费还是产生一定影响。”
基于这种大环境,多家银行下调消费利率至4%以下。这一行为也被部分人看作是贷款的好时机。
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在我看来并不尽然。因为消费贷利率已经不是一次下降了,在此之前就有下调。如今再次下调,表明之前的效果可能并不好。
根据央行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20日,1年期LPR为3.8%,5年期以上LPR为4.65%。2022年1月,1年期LPR降至3.7%,5年期以上LPR降至4.6%。5月,5年期以上LPR再次降至4.45%,1年期LPR不变。”
同时2022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表明“今年3月份,新发放住户其他消费贷款利率为7.68%,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低67和41个基点。”

当下,受到疫情和经济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赚钱变得越来越难了。虽然消费贷的利率下降了,但是我们也需要考量自身的还贷能力。
金融市场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趋势看,目前国内处于经济底、政策顶阶段,加之全球高通胀压力、利率中枢抬升,意味着国内整体利率水平下行空间变得较为有限,目前小额信用贷利率水平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享受小额消费贷带来便利同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人财务杠杆可持续性,避免非理性过度负债;同时,需要认真仔细分析消费贷条款信息,明明白白消费。”
贷款应该是刚性需求才去那么做的,如果是为了满足一时的消费快乐,盲目贷款,那么可能最终只会害了自己。

我身边就有朋友在看到房贷利率下调后,赶紧买了房。不过他购买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一个月5000多的房贷彻底拖垮了他的家庭。
他买房子的钱很多都是借的(房子首付50万,借了35万),房贷一个月5500,自己的收入却只有4800元。为了还贷和生活,他朝身边的亲人、朋友开始借钱度日。不过时间一久,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借钱给他了,觉得是一个无底洞。
现在的他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断贷,那么他将前功尽弃。但是如果自己想要继续还贷,就只能不停贷款,“拆东墙补西墙”。
所以还是那句话,虽然消费贷利率降低是好事,对大众有利。但是否适合自己,是贷款的好时机,还需要进一步根据自身情况判定。

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调至 4% 以下,现在是贷款的好时机吗?

6. 消费信贷对消费的影响

从成立消费信贷公司的目的来看,短期内拉动消费作用有限,更多的是开始对传统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改变的一种培养启动消费信贷有助于增加居民当期消费的能力,分散居民消费支出的支付压力,调动居民更大的消费意愿,有利于推动消费增长。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通过消费信贷推动消费增长拉动经济的效果,短期内可能不会特别显著。  第一个因素是保守的消费文化。消费信贷是一种透支消费的行为,即现在花将来的钱。而传统的中国消费文化讲究“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习惯“负债消费”。针对住房和汽车之外的日用家常消费的借贷消费方式,人们更愿意以与当期收入相匹配的支付能力来消费,而不会选择透支消费。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要使他们选择超前于支付能力的消费行为,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调整过程。所以,短期内消费信贷对一般消费行为的影响应该比较有限。 摘自中 人民

7. 消费信贷的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中国在进入经济转轨期后,国有企业数量及国有经济份额下降,国家横向统筹能力明显减弱,民营经济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而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十分不健全。并且,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2000年中国老龄人口比重达到总人口的10%,比世界总体人口年龄结构提前10年进入老龄社会,社会抚养负担明显加重。同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造成退休人员/在职人员的比例迅速上升,由1978年的1∶30上升到1997年的1∶4.42,社会统筹养老基金入不敷出,个人必须承担相当部分的养老支出。加上深化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大,大批人员下岗分流,这不仅给下岗职工的家庭生活带来困难,而且对在岗职工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居民的理性选择就是增加储蓄、削减消费,以备不时之需。住房价格偏高市场上针对广大农民以及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中低档消费品供给十分有限,消费供给存在着结构性需求缺口。中高档住房偏多,房价普遍较高,住房价格与人均收入的比例高于许多发达国家,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与纽约、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持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无力购房,住房有效需求不足,有的城市空房率高达40%以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社会分配差距还在扩大,不到30%的家庭占有80%左右的居民储蓄。高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住房、汽车应有俱有,消费倾向下降;低收入家庭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却没有必要的支付能力,这正是中国消费信贷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信用体系建设落后消费信贷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中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缺失,缺乏一个统一的、完备的个人资信系统,有关个人信用档案的信息被封闭在不同行业主管部门手中,银行不能共享;而且还缺乏提供权威个人信用信息的中介机构,使消费信贷的发展面临制度性约束。而且,消费者信用意识淡薄,一些贷款申请者通常开立高于实际收入水平的收入证明以获取贷款;还有一些借款人,在有能力还本付息的情况下故意拖欠。银行、消费者、消费产品提供者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产生风险。消费交易成本比较高中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品种为住房和汽车贷款,而这两类贷款的品种有限,基本上都是等额还款方式,市场细分不够,不能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需要。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主要从事以企业客户为对象的批发性信贷业务,消费信贷尚处于起步阶段,银行还缺乏以千家万户为对象 的消费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因此,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对风险不得不严加防范,对贷款条件及手续规定甚为严格,对每一笔贷款都要求抵押担保、评估、保险,致使贷款申办程序手续繁杂,不仅给借款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缺乏二级市场从理论上讲,消费信贷具有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对于中国的住房和汽车贷款而言,信用风险特别令人关注。因为在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经济对外开放加速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居民收入的总量增长与个别行业员工收入的减少同时并存,一些行业与地区居民收入的波动性、不稳定性比较严重,客观上造成了住房贷款的违约风险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常将消费贷款打包出售或者进行证券化处理,将这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较好地实现了资产负债、风险和收益的适当匹配。

消费信贷的问题

8. 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会增强吗?

据报道,日前相关机构发布的《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2016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未来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报道称,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负责人曾表示,消费金融的发展得益于刺激消费背景下政策的扶持,在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后,消费金融的发展更为迅猛,截止2017年8月底,已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3家。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于2013年起步,一些创业型公司直接服务目标用户定位为个人消费者,为其提供信任借贷的分期付款服务。此后京东推出了“京东白条”,天猫推出的“天猫分期购”以及“花呗”等。

分析人士表示,从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占比不足20%,而欧美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这一比例通常在50%以上。其中在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中,住房、汽车类信贷占到了80%。因此消费金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未来消费金融在中国还是快速增长的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存量市场,希望消费金融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