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登的主要成就

2024-05-18 23:28

1. 胡晓登的主要成就

独立出版个人专著12部,430万字.(其中:国家级出版社10部);主持课题4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4项,省部级28项,地厅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8项);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成果要报》1份;获省政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文章90篇(其中:重要期刊、核心期刊20篇);政策建议12份;研究报告32本340.2万字;科研成果总字数约800万字利益·和谐·稳定——预防和解消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出版.38万字. 独用。一、社科方法论著作1.《锤炼竞争力——社科研究选题、设计、研究的实证分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出版.35万字.独著.(社科方法论)本书是一部以实证分析为基础的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专著,也是一本社会科学研究的工具书。本书以“研究研究者”为目的,以实用为特色,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申报设计为主要线索,以大量社会科学选题、设计论证书为案例,以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提升为重点,结合部分硕士、博士论文分析,从社会科学研究的选题、设计论证和研究成果质量三大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态度和方法,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实用的借鉴和参考。该书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社会科学研究从选题、设计到研究的全过程。其中,尤其是第一次完整地展示了大多数相关人士难得一见的7份成功立项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设计论证活页原件,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实证参考价值。研究生论文和学位论文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本书在大量指导、评审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基础上,针对研究生论文需要注意和改进之处进行了归纳总结,供广大研究生作为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的参考。2.《精神生产面向与研究焦点选择——西部地区“三点”问题深度关注》[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出版.40万字.独著.(社科方法论)内容摘要:该书是作者的另一部专著《锤炼竞争力——社会科学研究选题·设计·研究的实证分析》(《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的姊妹篇。《锤炼竞争力——社会科学研究选题·设计·研究的实证分析》是一部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著作,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怎么做”。与读者交流的是社会科学、尤其是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怎样提高科研竞争力。这本书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做什么”。与读者交流的是地方社会科学研究做什么才能实现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最大价值,才能获得社会科学研究者自身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经济学角度看,“怎么做”和“做什么”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一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决定性范式。同样,在社会科学研究这个精神生产领域,“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也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前提。此外,中国、尤其是广大西部落后地区依然很穷,养不起太多做闲学问的人——这不仅仅是一个事实,更重要的是人的良知。该书选择了著者设计、承担的以8项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为中心、绝大多数经国家和相关部门验收结项的17个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的成果简介(部分重要项目附“成果目录”)及后续成果——数十篇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作为案例,供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广大西部地区社会科学研究者“做什么”的参考。从学科分类角度看,这些项目和论文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一级学科;从研究内容上看,广泛涉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多数“三点”、即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该书能够为广大人文社会科学专职研究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和高年级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和学位论文提供有益的参考案例。3.《研究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成果质量鉴定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43万字,独著...(社科方法论)内容摘要:本书是首部以社会科学科研成果鉴定评审意见为基础,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的专著。本书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研究生学位论文等三篇组成。全书共收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质量鉴定意见31项,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鉴定意见38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意见63份,共计132项(份)。第一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质量研究。包括四个部分。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质量分类研究。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础类优秀成果十大优点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应用类优秀成果十大优点分析;国家社会科学暂缓结项成果质量十八大原因分析。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质量鉴定分析及实例。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十五大优点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质量鉴定二十五大问题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质量鉴定意见(包括预鉴定)实例(23项、份)。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被”鉴定成果质量分析与实例。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被”鉴定成果十二大优点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被”鉴定成果六大不足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质量“被”鉴定意见实例(8项、份)。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质量研究专题。包括:原始创新匮乏——中国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最大不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详解,《导言》的正负效应三个专题研究。第二篇是关于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研究。包括三大部分。一、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鉴定意见分析与实例。包括: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十二大优点分析;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十六大不足分析;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鉴定意见实例(27份)。二、地方社会科学“被”鉴定意见分析与实例。包括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被鉴定优点分析;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被鉴定不足分析;被鉴定意见实例(11份)。三、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研究专题。包括:地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与改进,关于对策研究两个专题研究。第三篇是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研究。包括: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实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十五大优点分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十五大不足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鉴定意见实例(63份)。成果质量分析和鉴定评审意见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管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涵盖了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社会保障学、MBA、MPA等学科。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选题的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分析和鉴定评审材料的展示,可以使广大专职或业余社会科学研究者、高等院校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均能够全方位接触了解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质量要求,作为提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的参考。二.经济学著作4.《“西电东送”电力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出版..37.5万字.独著.(产业经济学)内容摘要:该书是第一本关于中国重大区域产业布局——“西电东送”的专著,也是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一批学术论文在新的研究框架下有机整合和凝结。该书以产业政策学为视点,以“西电东送”的实践为基础,对“西电东送”的战略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政策、电价政策、移民与社会政策、市场政策、资源环境政策以及电力企业改革政策等涉及“西电东送”和西部电力产业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产业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可为相关决策层和电力产业企业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该书一方面运用产业政策学的相关理论对“西电东送”及西部电力产业发展进行了首次系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以“西电东送”及西部电力产业实践的需要为基础,突破了现行产业政策学的研究框架,通过产业实践丰富和完善了产业经济学和产业政策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对中国产业经济学和产业政策学的现行体系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挑战。可为相关理论研究界和产业经济学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作为科研教学参考。5.《利益·和谐·稳定——预防和解消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出版.38万字. 独著.(经济社会学)内容摘要:该书是关于中国西部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以移民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的首次深入系统研究。该书包括八大部分,对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理论、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轨迹和现状、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因、预防与解消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理念、预防与解消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方略、预防与解消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前提、预防与解消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等进行了首次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相当理论学术价值。同时,该书提出了以预防西部重大群体性事件为主的五大机制建设,具有相当的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作用。此外,本书还对贵州省瓮安“6.28”大规模暴力性群体性事件进行了专题深入研究。6.《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贵州省烟叶出口的典型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出版. 40万字.独著.(贸易经济学)内容摘要:该书是关于中国烟草生产和出口大省——贵州省烟叶出口的首部专著,也是国内烟叶生产出口省(区、市)关于烟草出口方面的首部专著。该书以贵州省烟叶出口发展问题的典型研究,实证性地阐明农产品出口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体制进步的关系,对如何发展贵州省烟叶出口问题进行了首次全面系统研究,提出了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烟草进出口企业有重要参考决策价值的系列政策对策。以贵州烟叶出口发展为典型个案的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对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出口的理论和实践有相当的参考借鉴价值,对于农产品(包括工业品以及其他出口产品)出口的研究具有范本作用。7.《以农民为本:贵州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30万字.独著.(农村经济学)内容摘要:内容该书是关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专著。该书在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详细深入分析贵州省农民征收的基本情况、特点、增收特殊困难及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民增收五大机制框架,即做大一种经济——农民工经济,夯实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机制;发展一大产业——建立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建立农业内部增收机制;加大加大公共产品投入——铸造公共资源分配的“多予”机制;改革征地制度和对农民减负——构建“少取”机制;促进两大转移和实现两大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居民城镇转移,形成“分母”减少机制;减少农民负担、减少农民成本支出。该书对调整产业结构的增收、乡镇企业与农民增收、科技驱动农民增收、农民经济自组织化与增收、贫困农民增收、促进两大转移与实现两大减少与农民增收等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提出了包括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增收、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增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增收、贫困农民增收等20条增收途径和相关措施,对贵州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构建具有广泛的参考、咨询和指导的现实意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全国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建设有着广泛的参考借鉴价值。8.《道德的竞争力——加入WTO与西部地区政府道德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35万字 .独著.(政治经济学)内容摘要:本书在第一次提出狭义和广义WTO原则概念,并以此揭示广大西部落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对应WTO的道德原则方面存在的某些缺失。本书着重从经济体制基础、社会人文环境和历史道德沉淀三个方面对道德缺失进行多学科、广视野、大时空、全方位深入分析,提出了西部落后地区政府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方略和对策构想。对区域政府道德问题的研究,不过是使问题更为集中、更为典型而已。实际上,整个中国的相关问题与西部地区之间仅仅是一个不太大的程度而已,对整个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政府道德建设,具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宏观性、全局性、前瞻性意义。该书对政府道德问题的全面深入研究,可以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提供参考读物。此外、甚至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过是人的集合体。因此,对政府的道德研究完全可以直接等同于对人的道德研究——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要初衷——将“政府道德”一词在电脑的“编辑”栏中选“替换”,就完全可以替换成“人”和我们每一个人自己。9.《特殊关注与民族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状况实证调研与方略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38万字.独著.(民族经济学)内容摘要:该书是关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首次全面实证调查和深入系统研究。对中国的征地制度与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中的特殊群体——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经济状况进行了详实的调研。该书从八大学科视角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八大特殊性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研究。对中国征地制度的基本弊端——补偿标准过低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对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八大特殊性的关注与政策对策。该书在研究对象、学术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创新,在相关理论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该书提供了大量丰富、准确、系统的实证调查资料和数据,对于相关理论学术研究有重要资料价值。该书提出了“等价征购”这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及其基本内容;提出的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进行特别关注的“八大特殊性”及其相应的政策对策,对中国征地制度改革和解决西部少数民族失地农民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国家相关决策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很强的可决策性、可操作性。10.《区域利益协调与深度协调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出版. 35万字. 独著.(区域经济学)内容摘要:该书是关于中国东西部区域利益失衡和深度失衡的首次系统研究。该书对中国东西部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和电力资源开发的区域利益失衡与深度失衡所涉及的广大农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民利益受损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东西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及对策和区域利益深度协调的方略对策。该书的主要特点与价值在于:一是现实性和应用性突出,二是以东西部区域利益失衡和深度失衡的实际为基础,提出了国内外相关经典理论的不足甚至缺陷,三是进行了富有创新性和开创性的探索。该书提出了全新的“区域利益深度协调” 理论,提出了“东西部区域利益表层协调”与“东西部区域利益深度协调”、“区域市场公正失灵”、“区域利益失衡转嫁”、“补偿客体错位”、“利益还原机制” 、“民族社会环境战略影响评价”、“民族社会环境重建机制”、“人本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等一系列新概念,在相关理论学术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提出的关于东西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及对策和区域利益深度协调的方略对策具有较强的可决策性和可操作性。该书对区域经济利益问题的全面深入研究,可以为高等院校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族学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提供参考读物;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启发性的新视角和新思路。11.《障碍与对策——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43万字.独著.(人口经济学)内容摘要:该书是关于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与对策的首次系统研究。该书研究提出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十大障碍,提出了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方略对策。该书的突出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较为系统全面;二是现实性针对性较强;三是第一手调查资料较为丰富详实;四是创新性较为突出。该书的主要建树一是构建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及对策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二是运用新理论和从新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主要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建设研究、资产代际转移研究和城镇资产建设问题研究。三是提供了大量最新调查资料数据。四是在创新性方面。主要包括发现新问题,理论的新运用,提出新概念,构建新体系、提出新观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多元代际培训教育”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农村资产转移和代际转移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资产建设问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设问题等四大问题在相关研究及实践中几乎完全是空白。该书首次发现这四大新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该书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三权一体经济权益”概念,“三元代际培训教育”概念,“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设”概念;该书首次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三元代际培训教育体系,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建设理论体系,新生代农民工资产建设体系。该书首次提出了“中国城镇资产建设的重点瞄准群体:市民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观点,能力素质建设是解决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渔”、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重要的“治本”之路的观点等。具有相当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障碍与对策问题的全面深入研究,能够为相关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启发性的新视角和新思路。12.《资产·效应·资产建设——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资产建设制度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39万字.独著.(理论经济学)内容摘要:该书是将资产建设理论与中国农民工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首部专著。该书对资产建设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详细介绍;综合提炼出资产的多重效应;对中国资产建设的主要瞄准群体进行甄别;调查分析了农民工城镇资产的匮乏及其制度性原因;提出了促进资产建设的制度体系框架及实施方案。创新性强是该书的基本特点之一。一是提出基于房屋资产的基尼系数及计算,对于传统基于收入的基尼系数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二是实现了研究对象创新;三是丰富了资产效应理论;四是拓展资产建设的途径,形成新的资产建设框架;五是对资产建设理论所没有提及的资产“负效应”进行了研究论证;六是提出了一些关于资产及资产建设的新概念。基本特点之二是“接地气”。该书通过资产建设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诠释和印证,将资产和资产建设理论生活化,把实际生活机理化、规律化,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该书主要致力于资产及资产建设的机理性规律性研究,从而具有超越农民工这个特定群体之外更为广泛的普遍适用性。同时,对资产建设理论的拓展创新和资产建设理论的中国化,对于世界范围内资产建设理论及相关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启发价值。

胡晓登的主要成就

2. 胡一峰的主要成就

由于胡一峰出色的业绩,199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承担了两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一是德国的科研基金会的重点项目——机车、轧道地基和地基系统力学及长期性状的研究。胡一峰负责“高速火车运行时地基的受载特性及地基长期稳定变形”部分的研究。二是欧洲共同体国家的合作项目“欧洲铁路路基优化研究”。此夕卜受卡赛尔大学委托,给大学高年级学生开设《岩石力学与隧道工程》的课程。

3. 胡晓峰的介绍

胡晓峰,1958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82年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

胡晓峰的介绍

4. 胡晓峰的介绍

胡晓峰,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栖霞人,1957年02月出生。1973年中学毕业赴湖南农村插队当过三年知青,1976年回城后当过工人。 1977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学习,1981年底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攻读了研究生,1987年在读信息系统工程研究生期间,曾赴美国加州大学当过访问学者研究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毕业后先后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0)、教授(1993)、博士生导师(1994),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系副总工程师、系副主任、多媒体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调入国防大学,先后任训练模拟中心主任、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5. 胡峰的学术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生态、恢复生态与水土资源综合管理,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为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0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兼职有:南京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点负责人、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农业生态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土壤学报》编委。

胡峰的学术成就

6. 胡峰的学术成就

现从事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从事肾脏病、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研究10多年,依托肾脏病理检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主攻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保肾治疗,自主研制的药物有保肾胶囊、益肾胶囊、血尿宁胶囊及降氮灌肠液、抗菌利湿口服液等药物,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人工肝技术、肾脏移植、腹膜透析、泌尿系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种危重疾病,如多脏器功能不全、重症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血症、自身免疫病、挤压综合征、重症胰腺炎等。另外在血液灌流吸附、血浆置换治疗各种毒物、药物中毒、动物咬伤、食物中毒抢救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7. 胡峰的学术成就

已经出版《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论》(2003年)、《跨国并购政策协调:欧盟经验、嬗变趋势与中国的选择》(2007年)和《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烟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2008年)等学术专著7本;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管理世界》、《体育科学》等CSSCI 来源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篇;学术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或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刊物全文转载4篇,被EI或者ISTP/ISSHP收录20多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创新理论与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并购与重组、跨国经营与管理。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胡峰的学术成就

8. 胡晓峰的介绍

胡晓峰教授于1957年11月15日生于昆明,93学社民主党派人士,现任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从事网球、游泳训练、教练及教学工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