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什么战略

2024-05-11 22:49

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什么战略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

根据二十大报告的要求,通过扎实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必将形成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不是要求各地区实现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的整齐划一,而是应在符合各地区实际的情况下,通过发展谋求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动态平衡,在突出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各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不断调整完善区域规划与政策,既要避免各类要素、资源在各地区间分配的平均主义,更要杜绝产业结构雷同和发展模式照搬的现象。
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不仅要考虑本地资源禀赋等内部条件,更要兼顾自身在整体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势区域应当进一步提升集聚效率、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壮大规模经济效应;
非优势地区要加快弥补薄弱环节,增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在各地区均按照其实际条件与功能定位形成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强化彼此间的协作联系,以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什么战略

2. 想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哪些战略:

想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根据报告的要求,通过扎实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必将形成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通过发展谋求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动态平衡,在突出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各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

区域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发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是推进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通过经济适度发展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享受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有基本统一的医疗卫生条件、社会保障待遇、基础教育条件等,从而使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逐步趋于均等化.二是在产业发展上体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每个区域都要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三是在区域间关系上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全国的发展是个整体,各区域在产业分布上不能自成一体、面面俱到,需要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提升全国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为此,我们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同时,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鼓励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努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

4. 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 坚持实施什么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具体内容为: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
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扩展资料:

重要意义
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纲要》提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这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新举措,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实施什么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6. 坚持实施什么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扩展资料: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推动两大协同区协调发展。
以两大协同区内部与协同区间协调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
2、推动中心城市联动发展。
以沿海城镇经济发展带为引领,做大做强三大中心城市,串联漳州、莆田、宁德、平潭,提升沿海城市发展品位;以绿色生态发展带为引领,串联南平、三明、龙岩区域中心城市;以“三轴”联结“两带”,优化全省区域布局,推动中心城市、县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九届五中全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7.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把做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作为出发点和唯一目标来缩小地区差距的观念。
明确了缩小地区差距的导向,主要不是缩小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差距,不是要求各个地区的经济总量排名提升,而是缩小地区间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的差距,从而使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民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都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二是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发展的理念,打破了所有区域都要加大经济开发力度的思维定式。我国区域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差异较大,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国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不适合大规模地集聚经济,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
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有些区域要承担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支撑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些区域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对于这些区域,“发展”的含义主要不是作大经济总量,而是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样,才能既遵循经济规律,也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三是体现了突破行政区谋发展的理念,改变了完全按行政区制定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的思想方法。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不同,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评价内容和重点也应不同。
只有采取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的新举措,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指标,才能使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科学,才能科学引导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体现了长远战略思维,改变了过于追求短期发展成效的观念。未来几十年,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将有几亿农村人口进入非农产业就业,进入城市居住。
在这种与经济结构调整相伴的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历史时期,我国区域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富有前瞻性地谋划好我国未来十几亿人口、几十万亿经济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主动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协调好地域空间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与生存极为重要。

扩展资料:
具体内容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提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发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8. 坚持协调发展重点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什么协调发展

增强发展协调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本、土地、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构建产业新体系、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国际化,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创造新供给,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