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的历史

2024-05-19 03:29

1. 陈嘉庚的历史


陈嘉庚的历史

2. 陈嘉庚是谁

陈嘉庚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扩展资料:
陈嘉庚对华人最大的贡献在于坚定不移的支持中国,也是新加坡的抗日事业。中国和新加坡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新加坡华人受虐丝毫不亚于中国本土。而当时,已经成年的李光耀正在辍学,没有资料表明他参与了抗日斗争。
相对而言,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陈嘉庚立即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援抗日战争,并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
一时间,海外华人的碧血丹心,涌动全国。当日寇侵占新加坡时,陈嘉庚逃过日军的追捕,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继续抗日。单抗日救国一款,陈嘉庚所作贡献其实已在李光耀之上,因为日寇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当时也是新加坡的敌人,新加坡也曾亡在日本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嘉庚

3. 陈嘉庚的生平


陈嘉庚的生平

4. 名人的挫折故事

1.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2.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3. 钱学森 一片丹心向祖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5.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6.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7. 生物学家 童第周怒斥皮诺 
著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可以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己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8.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5. 陈嘉庚的故事

在福建厦门集美区,长眠着一位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华侨领袖,他的名字叫陈嘉庚。陈嘉庚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呢?我在这里归纳为三点:爱国、行善、俭朴!

陈嘉庚的故事

6. 关于慈善捐款抵扣企业所得税的疑问


7. 厦大的名人有哪些?

厦门大学著名校友:

李光前 爱国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的大女婿,从1927年到21世纪,李氏家族持之以恒地持厦大建设。 
鲁迅 思想家、厦大文学院教授 。
林语堂 学者、翻译家、厦大文学院院长、教授 。
余光中 诗人、散文家、厦大客座教授、1948-1949年在厦大就读 。
易中天 文化学者、厦大教授 。
杨振宁 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
李政道 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
李远哲 厦门大学客座教授 。
连战 厦门大学名誉博士 。
李敖 厦门大学终身教授 。
卢嘉锡 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化学家、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厦大教授、副校长 。
萨本栋 厦门大学校长(第一任国立厦门大学校长)、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
亚南 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翻译资本论第一人、经济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
汪德耀 厦门大学校长、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在厦大开创性地创办了中国高校史上第一个航空工程、机械工程、海洋学、国际贸易、南洋经济研究等系科 。
傅鹰 厦大教授、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物理化学家、中国胶体化学奠基人、北大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林惠祥 厦大教授、人类学家,厦大历史系主任,创办中国第一个人类博物馆,厦大26届。 
唐世凤 厦大教授、1946年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 。
伍献文 动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陈景润 数学家、中科院院士 。
谢希德 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上海市政协主席 。
柯召 四川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
邓从豪 山东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
曾呈奎 海洋生物学家、国际藻类学会主席、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曾融生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曾邦哲 WABSE(国际协会)创始人 。
刘再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
阙端麟 浙江大学教授、中科院士。 
陈宜瑜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理事长 。
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主任 。
闵桂荣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吴亮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上官世盘 西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部长、少将、厦大物理系毕业 。
葛文勋 第一、二届国际传感学会主席、CASE大学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朱伯舜 美国纽约《华美日报》社董事长、美国共和党亚裔总党部共同主席兼台湾支部主席。
李景昀 医学家、奥克拉荷马大学解剖学系主任。
吴伯雄 美国伯明翰大学电子计算机中心主任 。
林幼堃 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动力学家 。
李小加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港交所行政总裁。
万建华 中国银联董事长兼总裁、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副董事长,厦大财金系本科毕业,厦大兼职教授。
董文标 海通证券董事长兼总裁、民生银行董事长兼行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厦大财金系毕业 。

厦大的名人有哪些?

8. 历史上的今天10月5日都发生过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