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有姓生的吗?

2024-05-17 10:07

1. 百家姓里有姓生的吗?

老百家姓里没有,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台 丛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殴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逯 盖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跋 夹谷 宰父 谷粱 晋 楚 闫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郈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百家姓里有姓生的吗?

2. 百家姓里有姓中的么?

中姓并不在百家姓内,中姓据传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原在今河北定州一带,至战国时被魏国侵占,用以分封公子年的儿子尚。后来尚受封于此而被称为中尚,其后代因此而姓中。
相传周朝还有一个叫中旄父的人,他的后代也姓中。
百家姓全部姓氏


扩展资料:
中姓分布
中姓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台湾、北京等省市。
中姓名人
周朝秦国人中期、汉代少府中京、中叔皇 (1924.7.15-2005.8.25) 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姓

3. 百家姓里面有没有姓不的?

《百家姓》-赵姓

百家姓里面有没有姓不的?

4.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里

《百家姓》没有姓 里 的,但是有姓 百里 的。
《百家姓》本来收集411个经增补到504个姓,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名单:
赵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
朱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
贾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
高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
芮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
祖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郤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
万俟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 令狐
锺离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 司空
丌官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 谷梁
晋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梁丘左丘 东门 西门
商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5.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上

百家姓里没有上这个姓氏。
姓氏上姓 
一.姓氏渊源 
1.春秋时齐国上之登之后。上之登为邢公之御(驾车人)。亦见《姓苑》。 
2.出自上官姓,复姓简化。 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后简化为上氏、官氏。 上姓,《姓氏急就篇》说“齐上之登,御邢公,见《左传》”,《姓苑》说“上之登,为邢公御”。就是说,上之登是为邢公驾车的人,地位不高。历史上姓上的名人不多,汉代有上雄;元代有上御,在府里当过判官;明代有上志,陕西人,天顺进士;又有上泰,广东参政;还有上观,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当过知府;清代有上睿。 
二.姓氏分布 
现在,这个姓分布较广,广东、江西、湖北、山西、陕西都有,山东沂水、山西太原、江苏武进、江西峡江、陕西韩城、湖北利川、四川汉源、安徽淮南、广东澄海、广东吴川、广西钦州、台湾等地均有此姓。从民族成分看,汉族、土家族都有人姓上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上

6. 百家姓里有没有人姓全?

“全”
全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233位。
起源主要有五:①出自泉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据《鲒琦亭集·全氏世谱》、《千家姓查源》所载,全姓出自泉姓,西周时有泉府之官。按周礼属于地官,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古称钱币为泉,泉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遂为泉姓。后来因为同音而通全,故有的改泉为全,称全氏。②出自地名。据《姓氏考略》所载,古有全(今地不详,或曰有三:全椒,汉代县名,今属安徽;古全州即今广西全州;全山在福建浦城县东北六十里)地,其地居者,以居地为氏。③据传商高宗之后有全姓。④由王姓改姓而来。汉元帝王皇后同族因不满王莽专权,耻于与之同姓,遂改姓全。⑤出自他族。据《姓氏考略》与《元史》所载,元时畏兀(今维吾尔)人阿鲁浑萨里之父字万全,遂以父字为氏;清满洲八族姓全佳氏后改为汉姓全;清爱新觉罗氏郑亲王后有改全姓者;今满、瑶、蒙古、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全姓。
始祖:西周之泉府之官。 迁徙:   全姓最初来源于周代泉府之官,得姓地在今陕西西安一带,历春秋战国而降,全姓逐渐播迁至今河南、山西等省境。两汉时,已播迁到浙江杭州至江苏苏州间地,此地汉属吴郡,而今浙江杭州古称钱唐县,可以说全姓人为苏杭之早期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汉末,繁衍于吴郡之钱唐县的全姓出现了全姓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全柔,其子孙数人俱名载史册,爵封列侯,使钱唐全姓名震天下,故后世全姓有以钱唐为其郡望堂号的。此后不久,繁衍于吴郡的另一支全姓亦当仁不让,名著史册,吴郡人全尚之女适三国吴君主孙亮为妻,贵为皇后,其父及其他亲属俱鸡犬升天,其家族有五人封侯,并典兵马,贵盛一时,昌盛为全姓吴郡郡望。及孙亮被废,全尚家族几遭灭顶,多人人头落地,其余家属被徙零陵(今湖南永州)。两晋南北朝时,北方繁衍于祖居地——今陕西西安一带之全姓亦逐渐播迁于其他黄河中下游各省,但远不及江浙之全姓发展盛况。隋唐两代,全姓在今四川、湖北、江西、安徽落籍繁衍。宋元之际,全姓又播迁到了福建、广东等省份。明初,山西全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安徽等地。此后不久,繁衍于四川、广东、湖南之全姓有进入广西、贵州、云南等西南省份者,并有播迁至越南者。明末张献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故后有两湖之全姓入填今四川、重庆。历有清一代,全姓人由于仕宦、谋生、逃荒等原因,逐渐进入今东北、西北地区,并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如今,全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河南、浙江等省为多。目前全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二十一位。 郡望:   京兆郡 汉置,亦称京兆尹,治所在长安(故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陕西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
吴 郡 东汉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即今江苏苏州),辖境相当今江苏、上海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湖州、天目山以东及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
钱塘郡 秦置钱唐县,南朝陈置郡,隋复县,唐改称钱塘,即今浙江杭州。 堂号:   绥南堂、钱侯堂 三国全琮,父亲给他几千斛米到集市去卖,他全部救济了穷人。琮后来做了奋威校尉,领东海太守,加绥南将军,封钱塘侯,官终大司马左军师。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京兆、吴郡、钱塘。②自立堂号:慕神、忠义等。 字辈:   辽宁沈阳全氏字辈:荣德山景,秀世文章。
湖南湘西全氏字辈:仁义孝起,振兴家德,积善余庆,昌绍世泽。
湖北武汉全氏字辈:邦家名义显,息起必鸿张,士学绍先德,星光永定强,先德裕宏昌。
山东临沂全氏字辈:广宗传先德,庆昌允希明,运兴建国正,慎私仁忠常。
四川某支全氏字辈:百世本同枝,子才来自宋,荣朗启衡阳,景旻宜尔众,为单仁永用,世大良孟仲,本宗彰继述,先德裕宏昌,孝友承家庆,声名膺国光。
湖南衡阳全氏字辈:世代良官颂,本中将记述,先德裕宏昌,孝友成家庆,子明荣国光。
河南淅川全氏字辈:敏华志元昌,人丰兆气祥。 名人:   全琮(?-249),三国吴将领。字子璜,钱唐(今杭州)人。孙权为车骑将军时,以琮父柔为长史,任桂阳太守。一次,全柔派全琮携米数千斛到吴地出售,琮全部散发一空,救济贫民。当时中州士人避乱江南,依附全琮者达数百人。琮竭尽家资给予救济,共享有无,因此名闻遐迩。后,孙权命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征讨山越。琮招募精兵万余,出屯牛渚,因功升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以上表献策擒关羽、破襄樊功,封阳华亭侯。黄初元年(220),琮伏击魏军于洞口,杀其将尹卢,以功迁绥南将军,进封为钱唐侯。四年,领九江太守。七年,琮与辅国将军陆逊联合击败曹休军于石亭。孙权置东安郡,治富春(今富阳),命全琮为太守。在任期间,赏罚分明,招诱降附,得万余人,境内遂安。黄龙元年(229),迁卫将军、右护军、徐州牧。嘉禾二年(233),率步骑兵五万出征六安,百姓逃散,部下有分兵追捕以邀功请赏之议,被琮拒绝。赤乌九年(246),迁右大司马、左军师。十二年卒。
全后,宋度宗赵禥皇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慈宪夫人侄孙女。曾随父奔波于江湖,历尽艰辛。理宗时入宫,咸淳年间(1265-1274)册为皇后。宋亡后,从嬴国公入元。后入佛门为尼,于正智寺以终。
全祖望(1705-175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绍衣,号谢山,一号双韭,浙江鄞县人。年十六补弟子员,以古文见知于查慎行。雍正七年贡生,上书方苞论礼,苞大异之,由是声誉鹊起。旋中顺天乡试,得李绂赏识。乾隆元年荐博学鸿词,先成进士,不再与试。选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候选,遂不出。主讲越之蕺山、粤之端溪诸书院。为人耿直,贫病交加而一毫不苟取,为士林敬佩。学识广博,通晓群书。尝七校《水经注》,三注《困学纪闻》,并补辑黄宗羲《宋元学案》、李邺嗣《耆旧集》,阮元尝谓其经学、史才、词章三才兼备。著有《鲒埼亭集》三十八卷,《外编》五十卷,《诗集》十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六卷,辑补《宋元学案》一百卷,《全校水经注》四十卷并补附四卷。
其他全姓名人有三国吴大臣全柔、全尚,将领全绪、全怿;南朝宋大臣全景文,陈经学家全缓;隋名医全元起;五代后蜀将领全师雄;元名士全汝梅、全鼎孙、全谦孙、全晋孙、全颐孙、全耆;明大臣全思诚,学者全整;清大臣全庆,将领全节、全顺、全玉贵,诗人全璞、全淡真等。近当代全姓名人有物理化学家全军,历史学家全汉升,哲学家全增嘏,油画家全山石等。

7. 百家姓里有姓里的吗?

有
里姓可能有两种来历:
1.现在的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凌镇境内有有一条河叫里加河(现在叫李家河)明代时是建州女真的聚居地,里加的满语意思是(粘)当时的女真人指“里”为姓,流传至今。
2.据有关史料记载:里姓原姓萨克达氏,萨克达氏先祖舒赛在明万历八年归努尔哈赤,官居都统,管旗大臣,舒赛的重孙里富哈把舒赛的传记载入萨克达氏族谱,其后人为纪念里富哈,以里字为姓繁衍至今。
内蒙东部、山西汾阳、浙江上虞、江山、四川中江、山东新泰、甘肃永昌、台湾桃园、台北、高雄、北京,安徽利辛、辽宁海城等地均有此姓。相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里姓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沿岸一带)。

百家姓里有姓里的吗?

8.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原的

百家姓里没有,但确有原姓。 
一、姓氏源流 
原(Yuán)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的裔孙原轸之后,以国(邑)名为氏。据《姓氏急就篇》载,西周初,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受封于原(古称轵邑,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世为伯爵,史称原伯贯,建立原国。春秋时原国被晋国所灭,原伯之后转封于先轸,号为原轸,官为晋国上卿,其采邑在原邑。《水经注》说:“辽山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晋献公二十一年,公子重耳为避难流亡国外,漂泊达十九年之久,先轸与狐偃等一批近臣随行,为五贤之一。原轸其后世子孙以国(邑)名“原”为姓,称为原氏,遂形成原姓。 
★★★得姓始祖:先轸(?-公元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省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杰出的军事将领。初为下军佐,后升为中军元帅,掌握国政。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惮以身殉义的丈夫。据《英贤传》载,周文王之子封于原建立原国(原国初在今山西沁水县后迁河南济源市),国君称原伯,原伯后裔有原伯姓。又据《姓氏急救篇》云,原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六子,封于原邑(今河南省济源),为伯爵称原伯,后为晋国所灭,原伯子封于先轸,号称原轸,其后有原姓。故原氏后人奉先轸为原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原氏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朝,建立西周。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伯爵),史称原伯贯,受封于原国(古称轵邑,今为河南济源市)。原伯是他的氏。官职先是卿大夫。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原为氏。古城济源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晋国毗邻。是愚公的故乡。《水经注》曰:“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杨守敬《水经注疏》曰:“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现济源市西北2公里的庙街有原城故址。20世纪40年代尚存城垣,其文化内涵以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周代遗存。史传夏帝宁都于原,周初的原国可能就建在夏都原城的故墟上。《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于前635年围攻原国。原国人跟愚公一样坚韧不屈,说:“晋(山西)人想霸占我们,咱不干”。 晋文公只好屯兵攻打,跟士兵约定三天为期。过了三天还没打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军官们请求等一下,说:“原国就要投降了”。晋文公说:“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得到原国失掉珍宝,我不这样做”。终于离开了。没走多远,原国人听到消息,文公守信,主动撤军,哪儿找这么好的守信用的国君啊。原人感动得赶紧下城,把晋文公接进城里。 原国亡国后,晋文公将原伯贯迁往冀(山西省河津市)。原氏后裔主要居住于太行,王屋山中以及纷河,漳河两岸,在别的地区及世界各大地区也有他们的身影。无论在那里,他们都在象愚公移山一样刻苦耐劳,奋斗不息。河南省济源市,在温县西北60公里处,有原社、原庄等遗址村名。据《济源志》云,为春秋是原国所在地。《温县志》云,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晋文公率师勤王,夏四月在温败太叔带,襄王将温、州、原、向等四邑赐给晋国,说明此时原国被晋文公所灭。“温”邑即今温县西部、孟州市东部,“州”即今温县的赵堡镇、武德镇、武陟县的西陶镇、大虹桥乡,“原”即济源市北部,“向”即济源市南部。据《济源志》载,西周武王封弟原叔为原国,为苏忿生苏国之邑。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宣王封仲山甫为樊侯即樊国。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皇父孔圣作都于向为向国。这说明今河南济源市,周初武王时此地封弟原叔称原国,宣王时赐此地给仲山甫为樊国,幽王时又把此地给皇父孔圣为向国。所以,济源周时有原、樊、向之称。春秋时晋文公灭原邑时,在王屋山封门口(古称轵关),晋军与原军打了几天几夜,后围邑城原国降晋。此时,原国人大批逃往各地,一支逃到温地的邢丘处(今北平皋村),他们不忘祖先和国家以原为氏,落户于邢丘古地(邢丘到西汉初改名平皋)。由此可知,原国人虽以国(邑)为氏,但却是在温地开始姓原的。温县邢丘(今北平皋)可为原氏祖地,今住着原氏族人数千人,有原氏宗祠,海内外原氏多来此寻根(余略)。原姓望居济源悬(今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济源县)。 
三、历史名人 
原 轸:又称先轸,春秋晋中军主帅,标准读书人出身,据说好学不倦,熟读《诗经》,最辉煌战绩是辅佐晋文公城濮一战,创造我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一举奠定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当然入选十大儒将之列。 
原 宪:字子思,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是孔门中的一个贤者,以安贫乐道而著称。他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曾当过孔子家的总管,但不贪财,不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据《论语·雍也》记载:“原宪(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又据《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死后,原宪遂隐居在草泽中。子贡相互,而结驷连骑来到原宪居住的穷僻之地,过谢原宪。原宪摄敝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贫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为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不免感到惭槐,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显然,原宪不愿出仕,甘于贫困,并自认队为这种近乎怪异的行为更合乎孔子的真精神。据此,原宪不仅合乎韩非的批评原则,而且完全可以因退除而获得大名,成为当时甚有影响力的学术派别。 
原 壤:春秋时鲁国人,孔子之故旧。孔子骂人也真不少。今之从政者何如,孔子说:“噫,斗筲”是盛米器,就是说:“那些饭桶,算什么!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骂了不足,还举起棍子,打那蹲在地上的原壤的腿。《论语·宪问篇》载: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称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译:原壤采蹲姿如夷人,孔子批评他说:“从小不知道谦让兄长,长大后没有出息,现在老了,该死不死的学那些野蛮民族的蹲姿,真是败坏礼俗的老贼!”说完用手杖打他小腿。孔老头子打原老头子,这是发飙,不是体罚。 
原 复:唐代人,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 
四、郡望堂号 
济源县:周朝原地、轵地,汉于此置轵、波、沁水三县,均属河内郡。轵在今济源治所甫,波在轵东,沁水在波北,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后三县先后废,隋开皇间析轵县置济源县,属怀州。而轵县亦省人河内县,唐初复置轵县,旋省入济源,昔三县分立之局卒形成一统。后济源之隶属关系多有变动,于元初曾一度改置原州,寻复称济源,至今不变。 
============================================================ 
【原姓宗祠通用对联】 
〖原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冀州贤吏; 
泗水圣徒。 
——佚名撰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原复,开元年间官冀州刺史,政令严明,境内太平。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弟子,生活贫困而洁身自好。戴帽子时带子断了,穿上衣时胳膊肘露在外面,穿鞋时脚后跟出来了。子贡见了问他:“你病了吗?”他答道:“无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实行叫作病。像我,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大为惭愧。 
----------------------------------------------------------------- 
〖原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泗水圣徒,虽贫非病; 
冀州贤吏,有政皆兴。 
——佚名撰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原宪,孔子弟子,为鲁国泗水人。下联典指唐代人原复,为冀州刺史,政兴令举,境内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