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4-05-20 15:06

1. 在哈佛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哈佛大学的课程特点和教育理念关于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特色,我可以谈谈自己的切身经历。哈佛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他们的专业课学习,还会开设一些通识教育课,其中包含不同学科的课程。◆ 
教育理念——哈佛大学强调培育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单一领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必须通过专业课的考试,达到基本专业要求。除此之外,选择一些兴趣课程,以此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我将以自己专业和课程来举例说明。例如,生物学基础会有每周2-3节的lectures,时间为1-1.5个小时不等;每周的实验课,时间为2-3小时不等,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来梳理之前提交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课程,如语言课,或者专为高年级学生设置的说明文写作课,它们并不属于lectures,但在课堂上学生会组成10-12人的小组,针对素材进行讨论。二、哈佛大学的专业选择是否也像中国大学一样普遍?在哈佛有49种不同的本科研究领域,学生们可以按以下方式选择专业:◆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或者了解的的主修专业;◆也可以选择双主修专业,学习两个领域的知识;◆或者选择一门主修专业,再辅修一门其他专业;◆或者选择一门主修专业,再辅修一种语言。哈佛大学的49种不同领域研究提供给学生丰富的选择,其中包含很多热门领域。比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政府研究、应用数学、社会研究、神经生物学等等,这其中有几乎4000多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我所选的课程当中,有一门叫做有机体与演化生物学,它还被叫做综合生物学。三、哈佛大学有哪些优秀的本科项目?提到哈佛大学的本科项目,那一定要说说和它紧密相关课程。在哈佛有很多的优秀课程,首先闪现在我脑海中的就是经济学。经济学的大一新生每年都会超过一千多人,培养出众多知名的经济学家。此外,CS 
50也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如果从学院的角度来谈programs,那么哈佛大学的学院可谓不胜枚举,其中法学院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在法学院学习的本科生,可以接触到世界一流的课程,非常有利于自身水平发展和提高。四、哈佛大学的基础设施、物质资源和校园生活◆ 
物质资源——在哈佛,你无需担心缺少哪方面的资源支持,只需要主动去寻找或是直接询问他人。授课教授会列举某一领域丰富的书籍,值得学生参考借鉴并学习;他们也会鼓励你去图书馆查阅名人轶事,或是其他你需要了解的知识。◆ 
基础设施——而在哈佛,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及分馆加起来就有70多个,一开始你可能会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去哪一个,包括我也是如此,我并没有去过所有哈佛的分馆,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威德纳图书馆哈佛最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图书馆,拥有丰厚的藏书量,这里配有电脑设备,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哈佛ID,登录自己的账号,就可以查找需要的资料信息。另外,我最喜欢哈佛大学的一点就是house 
life,15或16个宿舍楼提供给大一新生,会给人一种Harry Potter生活在魔法学校的感觉。◆ 
校园生活——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你也会生活在这里,就像自己的家一样。你的衣食住行也会在这里,会是很有趣的集体生活。你能和小伙伴一起愉快的玩耍,一起做游戏,一起度过精彩的校园生活。五、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过去几年,大批毕业生进入咨询行业。例如,BCG,波士顿咨询公司;Mckinsey,麦肯锡咨询公司;Bain,贝恩咨询公司等等。这些公司会在校园内举行招聘会,吸引无数即将毕业的学生前来询问,甚至一些对咨询行业不怎么感兴趣的毕业生也会前来应聘职位。还有一些学生会选择教师行业,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六、哈佛大学在录取过程中,招生官会看重哪些方面?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的场景,在即将毕业的那年我开始提交各种申请材料,我以为自己肯定与哈佛无缘了,但事实是PK掉众多的申请者,我成功来到这里,就像中了彩票一样,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学习成绩和课外活动——能让我顺利进入哈佛的还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我想告诉那些收获很多证书并且想要申请哈佛的中国学生,以上两个方面会是申请中很重要的助力因素。对于学习成绩和SAT成绩,因为经过去很长时间,大概记得当时我的各项成绩分别是math-750、critical 
reading-760、writing-730。◆ 
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你还需要具备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能够吸引招生官的眼球,让他们有兴致去翻阅你递交的申请材料。◆ 
文书写作——在PS写作时,我将自己在宗教学校的学习经历,我接受的教育理念与父母培养方法之间的冲突展现在文中;同时,我还将自己如何去解决这一冲突,如何巩固自己与家庭间的联系也体现在里面。◆ 
实习经历——实习经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因素。重要的不是你在一项经历里的领导身份,而是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承担的责任等等,一些有说服力的事迹和经历来证明自己。我认为这些是哈佛招生官比较看重的几个方面。七、想要在哈佛大学就读医学院,学生需要做哪些准备?◆首先,你需要达到本科期间的课程量要求。◆另外,就是你的实践经验,可以是志愿者工作、私人诊所或是当地医院实习经历。◆此外,做研究对想要申请医学院的学生也是很棒的实践经历,比如你在暑期的做了哪些工作,是打工赚钱还是做了一项研究。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在美国寻找一份医学实习经历并不简单,而且可能会有一些生活开销等负担。所以,我建议先在国内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确保足够的财务支持并积累一定的实习经历,那么剩下的就是申请心仪的学校啦。

在哈佛大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 在哈佛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其实我这儿不多说,因为哈佛学术方面觉得和美国其他大学没什么大区别。我只说一下哈佛的一些特点。

每个学期第一礼拜叫“shopping period”,在这段时间以内学生随便拜访课程,一个礼拜以后再确定自己的class schedule。Shopping period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教授,了解一下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授则讨厌shopping period,因为他们无法预算课程承载的要求。

其他大学课程学生量由教室座位数决定,但在哈佛如果申请的学生超过教室的承载能力,一般会换教室。只有seminar courses(研讨课程)才限人数(15名)。

哈佛作为research university,教授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以及教育研究生,导致有些人吐槽教授和本科生接触机太少。有些课程因为没有限定,学生很多(哈佛有一课程超过1000名),那么当然,课程得分成小组(sections),主要接触研究生助教。教授每个星期都有office hours(开放办公室),学生可以来交流,但是比较受欢迎的教授可能要排队。

哈佛一个比较有趣的项目是freshman seminars(大一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 是给大一本科生机会和有名的教授亲密的接触,深度针对某个狭隘的题目。哈佛校长拉里•萨默斯亲自教了一门“全球化”的大一研讨课。

我们是大二确定专业的。哈佛的专业不多,只有40个。哈佛没有职业性的专业(比如会计、法律、医学、商学、护士学)。哈佛最流行的专业是经济学、生物学和文学。

课程分布50%专业课程,25%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通识课程),25为electives(选修课)。通识课程分八个类型:
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美学)
Culture and belief(文化和信仰)
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实证与数学推理)
Ethical reasoning(道德推理)
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生命系统科学)
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物理宇宙学)
Societies of the World(国外的世界)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3. 在哈佛交流学习是怎样一种体验

刚刚来到哈佛,第一个感觉是,自由。Orientation后的第一周是自由选课期,哈佛的官方说法是shopping week,而实际上这一周的确就像去商场逛街选购一样,刺激而有趣。
这一周内可以试听任何一门课程,而且经常会看到学生课上到一半因为觉得课程不适合自己而突然“拂袖而去”,这样的选课制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却也让我在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从海量的课程单中挑选合适课程的挑战。
经过反复考虑和均衡,我选择了三门课程,分别涉及经济学、金融学和政治学。课程类型有基础的compulsory course,也有研究生水平的seminar。

在哈佛交流学习是怎样一种体验

4. 在哈佛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英国-剑桥篇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是世界上都很有名的,刚一接触,会觉得他们彬彬有礼,言谈举止都非常有风度,很有贵族范,膜拜之情油然而生。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多少隐藏着一些傲慢和保守。他们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礼仪和态度,很难做深入坦诚的交流,即使你在英国呆很长的时间,也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在英国,不同文化背景来的人们会更喜欢呆在自己国家的那个小圈子里面,文化之间的交融并不密切。英国本土的学生,周末就凑到酒吧喝酒狂欢;俄罗斯的同学们会每个周末到东正教堂做礼拜;中国的学生则会每个周末聚餐打牌;法国人、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我在英国呆了很长时间,几乎没有交到什么外国的好朋友,天天凑在一起的还是那几个中国同学。
刚开始,我还以为英国人和美国人是一伙的,因为他们都说英语。后来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去苏格兰旅游的时候,遇到一个到英国来旅游的美国小伙子,我们请他一块吃我们做的饭。他很开心,就跟我们聊起来。谈到英国人,他说:“Ourgovernments are OK, but our people are quitedifferent。”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总是一个鼻孔出气,但英国人和美国人其实互相瞧不上。英国人认为美国人缺乏教养、庸俗堕落,美国人则认为英国人高傲保守,冷漠刻板。
等我到了美国,立刻感觉到这种巨大的差异。美国佬是很大大咧咧的,说话的时候动作很夸张,对人总是充满热情。因为没有那么多规矩和礼貌,沟通起 来反而更容易。感恩节的时候,我们的教务秘书——一个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退役军官,把各个国家的同学们邀请到他家里聚餐——这种在英国几乎不可能发生。他的家非常大,就像宫殿一样,客厅可以容纳50人同时进餐。我们吃的很开心,在席间致辞的时候,他就说:欢迎你们来到美国,请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外国人。这里没有外国人。我的爷爷是德国人,我是德国人的后裔;某某教授是爱尔兰人的后裔;某某教授是日本人,我们的主任是葡萄和英国的混血……所以其实大家都一样,往上追溯几代人都是从国外过来的。美国是一个由移民建立的国家,只要你喜欢这里、愿意住在这里,你就是美国人,也可以同时是其它任何国家的人。
这番话让我觉得非常感动。这是一个大国和她的人民才能有的气度。在英国,这种话几乎不可能听得到——那是一个有着保守的宗教信仰和悠久的历史传承的国家,即使是社交宴会,也一切都得按照古老的传统来。在剑桥,也时常会有各国同学都参加的大聚餐,叫做FormalHall,翻译成中文应该叫正式晚宴。参与者必须穿正装,在一些比较开放的学院,西装革履可以勉强过关,但在一些历史悠久的保守的学院,比如牛顿所在的三一学院,西服也不行,正式的服装是Gown,就是黑色的学袍——哈利波特电影里面穿的那种。吃饭之前所有人起立做祷告,由学院院长用拉丁文说:“感谢主赐予我们食物,阿门!”所有人跟着念:“阿门!”然后坐下吃饭。饭菜永远是三道菜:首先是面包和开胃酒水,然后是土豆和牛排,最后是甜点,挨着顺序上,吃完一道换下一道。晚宴的桌子是一排一排的,不是圆桌,而且吃饭的时候不允许走动,所以你只能和对面以及左右的人聊天,碰到谁是谁,看见隔着两个位置的地方坐着美女,也是没办法过去搭讪的。 我刚开始还觉得挺好玩,跑到不同的学院去吃FormalHall,吃了几次就觉得这种规矩太多的聚餐比较无聊,就懒得去了。
在周末,传统的英国人会严守基督教关于礼拜日休息的规定,除了出售旅游用品的小店以外(因为他们只有在周末才有好生意),整个剑桥的银行、超市、集市等等通通关门闭户,想要在星期天买些日常生活物资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最神奇的是圣诞节,根据我在国内的经验,这么重要的节日,肯定街上有很多人, 有很多好玩的节目……已经跟中国的同学商量好到了晚上出去逛街。谁知道一出门,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冷清的出了奇。原来平安夜英国人都是在家守着不出门的,唯一有人的地方就是教堂,一个个安静肃穆的坐着,连声咳嗽都没有,听上面的人用古典的拉丁文朗读《圣经》。那种严肃的气氛,我从来没在其它地方见过。我跟我的同学,又听不懂拉丁文,坐着又不敢走动,憋了两个小时可算完事了,这才溜之大吉。
相比之下,美国不管是周末、重要节日,街上都人满为患。哈佛的周末聚餐和FormalHall比起来要自由散漫的多。就在肯尼迪学院中间的那个 大草坪的石头桌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有牛肉、土豆、水果、米饭……自己端着一次性餐具去取,然后随意坐在凳子上或者草地上三五成群的聊天,享受周末的阳 光……如果赶上盛大的节日,比如一年一度的查尔斯河皮划艇大赛(HeadtoCharles),那就是沿着查尔斯河的两岸排上各种食物,连绵有好几百米, 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可以一边观看皮划艇比赛一边各种吃。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人与人的交流、文化和文化的交融,就会变得容易了许多。
另外一个更具体的对比是,美国的超市食物种类繁多,很容易买到适合中国人胃口的食品,如果到华人超市,不仅国内的食品全都买得到,而且还比美国超市便宜;美国的中餐馆也很多,价格也很公道。反之,英国一般的超市则很少能买到中国食品,专门的中国超市价格又很高,中餐馆数量比较少价格也高。这还是 跟美国文化比较宽容有关系:美国佬是只要好吃的东西基本啥都吃,并不拒绝中国食品;而英国人比较保守,所以英国的中国食品主要还是依靠华人这个群体来消费,因此卖这些东西的地方很少,平摊下来各种进货成本就会比较高。——总之,在生活上,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更接近:比较喜欢享受世俗的生活,吃吃喝喝,没那么多规矩。因此如果一个典型的英国人、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和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在一起,如果他们在语言上没有太多沟通的障碍,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那个美国人会和中国人比较谈得来。正因为如此,对中国的 留学生来说,融入美国社会要远比融入英国社会容易得多。
美国-哈佛篇
看起来,我说了英国不少坏话,而把美国的留学生活描写的无比美好。其实,如果有人问我,更喜欢更怀念在哪里的学习和生活。我的回答会非常肯定:剑桥,英国的剑桥。
保守和刻板,也有它的好处。文化和历史,能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沉淀。我到剑桥的时候,正好赶上剑桥建校800周年校庆,时间长得有点让人眩晕。几百年前的街道和建筑,保存的非常好,基本上没有怎么变。三一学院、国王学院、皇后学院……这些成立数百年的学院,保留着中世纪的建筑,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美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第一眼看到它们的时候,被彻底的震撼了。它们不是被当成文物古迹保存起来供人参观,而是一直在使用,是学生们的宿舍、 教室、食堂,老师们的住所、办公室。里面有现代化的供水供电设施,教授的是最前沿的科学,但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还是和几百年前没有太多差异。想到自己将要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和学习,简直快要陶醉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只有在这种地方才能写得出来。
由于宗教传统深厚、规矩很多,社交活动不像美国那么热闹和诱人,这里就多了一分安静和沉稳。因此,这里才是最适合一个人安静的读书、学习、思考的地方。每个学院,最高大巍峨的建筑,必定是教堂,以凸显人类的渺小和上帝的伟大。那些数百年始终不曾改变的建筑和传统时刻在提醒着人们:你只是这世界匆匆来去的过客。达尔文、牛顿、克伦威尔、凯恩斯、丘吉尔……这些人都到这里来过,看过同样的风景,走过一样的街道。再自命不凡的人物到了这里,都会心生敬畏,懂得谦卑。带着这种心态去读书学习,显然会比带着狂傲之心去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进益。
在剑桥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大部分也会比较关注一些永恒的、抽象的主题,诸如宗教神学之类的,即使是政治学经济学这种比较贴近社会生活的讲座,其内容也会偏向抽象的哲学思考或者数学模型之类,总之就是让正常人绝对听不懂那种,跟现实社会、现实生活隔着那么一段距离。反之,在哈佛,各种讲座就是什么热门讲什么,诸如中东战乱、中国崛起、朝鲜局势、美国大选、金融危机……搞得很热闹。即便是大牌教授举办讲座,一般也会照顾听众的口味,争取讲的通俗易懂,间或的再穿插两个笑话,博得个满堂喝彩。
英国(其实也包括整个欧洲),它的大学普遍有一种古典的学术氛围,比较强调一个人独自从事长时间的抽象理论研究。而美国则比较注意学以致用,关心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多人都知道,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出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学校。哈佛和哈佛旁边那所与它几乎齐名的麻省理工(MIT)——它们在美国的 地位大体相当于中国的北大和清华—— 加起来都没有剑桥多。我去剑桥的时候,正好三一学院又有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由于剑桥基本上每隔一两年就会有人得诺贝尔奖,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只是在学校的主页上登了一则简短的新闻。得奖的人的头衔是Dr.,也就是某某博士。这个头衔本身就很能说明剑桥的特点——保守、传统。
因为欧洲古典的大学制度,一个专业只设一个教授职位,只要这个教授不退休或者去世,本专业的其他人再厉害也当不上教授。所以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仁兄,虽然成就巨大,但是头衔就是某某博士,而不是某某教授。有人认为,这种保守的做法导致了很多优秀人才被美国大学挖走了。因为你在英国水平再高,可能还是个讲师,万一占着教授位置的那位前辈注意锻炼身体、长命百岁,你这辈子再努力可能都没啥希望取而代之。而如果到了美国,立马就可以成为教授。我在剑桥的导师,虽然是博导,但头衔还是Dr.。她在国内的同行曾经想邀请她到中国某重点大学来讲课,材料报到学校有关部门,申请通不过:学校规定只有国际著名大学的教授才能被邀请,她只是讲师,不符合要求,如果要来只能路费和食宿自理——按照这个规定,前面那位诺奖得主要想到中国来讲课也只能自掏腰包了。
这种制度看起来确实比较古板,有些落伍。但是,反过来看,在这种制度下,教授就只是一个荣誉性的职位(有些系则由教授兼任系主任,因此也还是行政职位),不是一个学术评价的标准。大学里面的科研教学人员,就不用天天打破头了的去琢磨怎么评职称。各种职称的考核标准,看起来都很重要很合理,就像我们学生考试一样,可以起到督促老师们努力研究的效果。但是,真正重要的科学发现,可能需要耗尽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如果每年都围绕着那几个考核指标团团转, 一个人可能就很难做长远的打算,他的很多研究就难免急功近利。像英国的这种模式,一个人可以完全出于对某个领域的热情,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其中,三年五年没有任何成果都不必担心,最后可能研究的更深入,更能做出伟大的研究成果。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如果一个人缺乏雄心壮志,只想混口饭吃,那么由于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他就会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体现到学生的培养上,英国比美国也比较宽松。英国大学的博士研究基本没有很硬的指标,主要是学生自己和导师商量着办,最后提交一篇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了。 英国的博士学位一般是三年,硕士只有一年,而且优秀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博士无须拥有硕士学位。这就产生一种情况,国内一些优秀的本科生,直接申请到英国读博士。三年以后,他的同学们还刚刚国内硕士毕业,他就已经是英国名校的博士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当然具体质量如何并不好说,有可能水平很高,也有可能名不副实。英国教育的核心理念用中国话来说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相反,美国的博士生培养制度就非常严格,他们比较相信制度,不太相信个人的兴趣爱好雄心耐性之类的主观品质。博士一般要五年才能毕业。前两年需要系统的学习本专业的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然后要阅读本专业指定的数百本专业书籍,参加博士论文申请考试,既有笔试又有面试。考试通过了,才能开始撰 写博士论文。在考试通过之前,你的身份就是“PhDstudent”,考试通过以后,才能被称为“PhDCandidate”。很多难以通过考试,或者博士论文水平创新不足的,一个博士学位读个七八年是常有的事。读博士读一半读不下去了,看不到毕业前景,半路弃学去找工作的,在美国也是一大把。至于硕士的培养,美国一般是两年,也比英国要严格一些。
因此,我喜欢剑桥胜于哈佛,原因是非常个人化的:我在生活上不太讲究,虽然不喜欢清规戒律,但也并不害怕在英国过清心寡欲的生活。而在学习上比较讨厌太多的考核标准,喜欢自己一个人专研思考。然后,喜欢安静,独自一人在古老的、静谧的校园中漫步沉思,享受那种逃离俗世的纯粹做学问的感觉,思考一些乱七八 糟的跟现实没有那么密切联系、没有那么多功利色彩的东西。要做这样的事情,全世界没有比剑桥更好的地方了。

5. 在哈佛大学读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哈佛是一个很极端的地方。你来到这里,人人都极为聪明和努力,极度专注于实现目标。有时候这里极端得让人害怕。这是一群智力发达的人,但心智未必成熟,品性未必端正。他们聚到一起,有时会产生一些可耻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聪明但常怀不安的学生冲进华尔街,大笔赚钱,哪怕这是在吸其他地方人的血)

在哈佛大学读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6. 在哈佛上学是一种什么体验

感觉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注:本人没上过哈佛,但我有个认识的人在哈佛商学院就读了一年,他道出的感受就是这样。

7. 在哈佛大学就读是怎么样一种体验

NO.1哈佛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创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悠久的大学,以为世界水准的艺术教学和理工科教育而闻名,在校友排名中是历史最高。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哈佛大学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133为获得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一)

NO.2如果你一不小心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在哈佛校园里你要知道这一点小窍门,对你是有用的那就是趴车:从剑桥街穿过桥下,右转到老百汇街,再右转到昆西街。那是一条单行道,路边有收费的停车位。停好车,下来就是Fogg艺术博物馆。是2010年闭关一个月装修好,外面看得很明确。

NO.3哈佛大学食堂还是很有特色的,最主要是卫生。食堂一般是自助餐,如果
到哈佛大学就读,意大利面条是经常有吃的,两三个热菜(例如照烧蛙鱼,南美烤鸭配番茄酱,大蘑菇配菠菜和玄米等),最遗憾的是到了哈佛你就再也吃不到北方的馒头了。

NO.4哈佛大学的教室一直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完全取决于他的业余时间是否勤奋。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最努力的人。

NO.5哈佛大学有很多图书馆,其中最有名的是维德纳尔图书馆,这是哈弗藏书
最多的图书馆,是一位在泰坦尼克号事件中不幸丧生的哈佛学生的家长为纪念自己的儿子捐款而建,维德纳尔就是这个学生的名字。

NO.6哈佛大学纪念教堂Harvard MemorialChurch(或者简称Mem Church)为纪念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哈佛学子1932年而建。373名校友的名字被隽刻在建筑上。自从建成以来,哈佛合唱团每周日在此演唱。

在哈佛大学就读是怎么样一种体验

8. 哈佛社区大学经济系就是哈佛大学吗?范玮琪就是那里毕业的哦。这么牛逼啊?

哈佛社区大学经济系不是哈佛大学
范玮琪是从哈佛毕业
释义:
哈佛大学,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哈佛大学下设13个学院,分别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哈佛商学院、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牙科医学、哈佛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哈佛法学院、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哈佛学院,另设有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总共在46个本科专业 、134个研究生专业招生;其中本科生教育主体由哈佛学院承担。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哈佛大学在校全体教员约2400人,其中含有多位诺贝尔奖、普利策、普利兹克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学校拥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美国国家工程院(NAE)、美国国家医学院(IOM)三院院士300余人,其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及国家医学院院士居于全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