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指为了预防和什么?

2024-05-19 20:44

1.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指为了预防和什么?

法律分析: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以减少其对社会的危害性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法律依据: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五条 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对所属经营单位(包括个体经营者,下同)的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六条 经营单位应当负责经营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对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七条 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指为了预防和什么?

2.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法律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三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 为什么说公共卫生应急工作非常重要

因为公共卫生事件会导致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所以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紧迫性、严重性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影响。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运用系统思维、注重协同配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涉及法治、防控、救治、保险、救助、应急管理等方方面面,头绪多、任务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搞好配套衔接,进一步增强制度合力,让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好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公众安全。

扩展资料:
重视公共卫生就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变“重应急、轻日常”的思维。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动员人民群众,推动除害灭病、健康教育、改水改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建设健康中国,必须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社评论员:着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为什么说公共卫生应急工作非常重要

4.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哪些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点:
1、整体投入严重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我国卫生投人占全民经济总产值的2.7%,远低于美国的13.7%和德国的10.5%,也明显低于印度的5.2%’,占全国人口不到15.0%的城市人口享受2/3的医疗保障服务,而广大农村人口仅能享受1/3的医疗保障服务,投人结构严重不合理。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快速配送保障能力不足,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物资储备的更新、轮换、补偿机制不健全。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国务院在2003年5月颁发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条例》,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纳入法制化管理。各地方政府,甚至部分企事业单位当时也制订了各自的应急反应预案。但是,这些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上是从行政角度对如何协调、落实各部门之间的具体任务进行规定的。行政条例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它不能等同于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3、人才培养及后备人才不足。医学生在校学习应全面兼顾。预防医学生和医疗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在课程设置上给予充分的互补,预防医学生应开设一些必要的临床医学课程,以补充其今后工作中的知识量不足;临床医学生也应该学习预防医学相关课程,毕业后分配到医院传染科,可参与院内控制传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等工作。就“非典”传播来说,医务人员感染率比较高,尽管到目前,我们对“非典”的认识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但该病是呼吸道传染病,传统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预防其传染,大量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充分说明,“非典”在一些医院传播,与临床医生普遍缺乏预防医学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防护措施不到位密切相关。上述情况充分体现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
4、应急药品、物品的生产能力和储备不足。据调查个别省、市应急药品的调拨和储备情况,认为应急药品储备品种缺漏较多,药品储备品种和数量不足,针对性不强;药品生产企业科研力量薄弱,没有应急开发能力;药品生产不均衡,药品生产存在盲目性,没有及时根据人群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改变调整药品品种结构;我国虽然有中央、省级药品储备制度,但相互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难以形成联动;储备资金不到位,承储企业损失较大,加重了药品储备的匮乏。
5、紧急医疗救援基地网络和应急实验室检测网络尚未有效建立。全国尚未建立起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装备完善的省区、地市盟、旗县、乡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基地网络,尤其缺乏能够承担巨灾等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医疗救援任务的区域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难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应急医疗救治的需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应急检测功能还不到位,盟市级实验室尚不完全具备“一锤定音”的检测能力,旗县级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尚不能满足早期识别和初步鉴定的需要。
6、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应急工作。信息为先信息管理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生命线。目前,各地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很不平衡,良莠不齐,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不能按照相关要求报送非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的工作信息,存在该类信息报告不及时,甚至不报告的现象。各类信息的分析利用和事件趋势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在工作意识、专家队伍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5. 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案三制”。以此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其中“一案”指的是设立相应应急预案;“三制”指的是体制、机制和法制。

应急管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六大环节:预防为主、预测预警、信息报告、信息发布、应急响应及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顺便一问:你也是NC大学的吧。

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6. 提升公共卫生核心应急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平时必须制订应急策略、建立应急机制、制订和完善紧急控制措施。确保及时、迅速、高效及有序地应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
1、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无论是重大传染病疫情、各类中毒事件、生活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各类恐怖事件,还是其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都会出现大批量伤病员。
2、加强应急教育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了解并是一线参与抢救的人员。

7. 什么是卫生应急

 1、卫生应急的概念
  卫生应急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措施,及时对产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因素进行预防和对已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同时,对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的医疗卫生救援,以减少其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危害。
  2、卫生应急工作的特点
  我国卫生应急工作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地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初期。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卫生应急机制应能及时动员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做好日常的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如建立完善预案体系、组建训练有素的综合性卫生应急队伍、建立灵敏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强化日常卫生应急准备、提高预测预警和快速有效处置能力、促进现场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等。
  (2)卫生应急工作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卫生国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调动相关卫生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参与,及时有效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同时,卫生应急工作也必须符合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充分借鉴国外卫生应急的理论和实践。做好我国的卫生应急工作是国际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在2004年底,发生印度洋地震海啸后,我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派遣卫生应急队伍到受灾国家,帮助开展救灾防病工作,并提供相关的药品等应急物资援助灾区,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卫生应急机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3)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要加强监测信息网络、实验室检测、基础建设等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更要依靠科学,以人为本,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4)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卫生应急机制的建设和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依靠科学、依靠专业队伍、依靠全社会和群众开展卫生应急。
  3、卫生应急工作的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要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对健康造成影响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事件并需要卫生应急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对公众健康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卫生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根据职责和预案规定,做好物资技术储备、人员培训演练、监测预警等工作,快速有序的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反应。
  (3)全面响应、保障健康 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目标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公众在事件中受到的伤害。突发公共事件,涉及人数众多,常常遇到的不单是某一类疾病,而是疾病和心理因素复合危害,而且还有迅速蔓延的特点,所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疾病控制、医疗救治等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在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协同开展工作。其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事件带来的直接伤亡和对公众健康的其他影响。
  (4)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立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需要开展卫生应急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5)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和卫生应急处理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理提供先进、完备的科技保障。地方和军队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包括卫生、科技、教育等各行业和机构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要组织、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什么是卫生应急

8.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哪些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点:
1、整体投入严重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据统计,我国卫生投人占全民经济总产值的2.7%,远低于美国的13.7%和德国的10.5%,也明显低于印度的5.2%’,占全国人口不到15.0%的城市人口享受2/3的医疗保障服务,而广大农村人口仅能享受1/3的医疗保障服务,投人结构严重不合理。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快速配送保障能力不足,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物资储备的更新、轮换、补偿机制不健全。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国务院在2003年5月颁发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条例》,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纳入法制化管理。各地方政府,甚至部分企事业单位当时也制订了各自的应急反应预案。但是,这些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上是从行政角度对如何协调、落实各部门之间的具体任务进行规定的。行政条例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它不能等同于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3、人才培养及后备人才不足。医学生在校学习应全面兼顾。预防医学生和医疗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在课程设置上给予充分的互补,预防医学生应开设一些必要的临床医学课程,以补充其今后工作中的知识量不足;临床医学生也应该学习预防医学相关课程,毕业后分配到医院传染科,可参与院内控制传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等工作。就“非典”传播来说,医务人员感染率比较高,尽管到目前,我们对“非典”的认识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但该病是呼吸道传染病,传统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预防其传染,大量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充分说明,“非典”在一些医院传播,与临床医生普遍缺乏预防医学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差,防护措施不到位密切相关。上述情况充分体现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员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
4、应急药品、物品的生产能力和储备不足。据调查个别省、市应急药品的调拨和储备情况,认为应急药品储备品种缺漏较多,药品储备品种和数量不足,针对性不强;药品生产企业科研力量薄弱,没有应急开发能力;药品生产不均衡,药品生产存在盲目性,没有及时根据人群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改变调整药品品种结构;我国虽然有中央、省级药品储备制度,但相互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难以形成联动;储备资金不到位,承储企业损失较大,加重了药品储备的匮乏。
5、紧急医疗救援基地网络和应急实验室检测网络尚未有效建立。全国尚未建立起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装备完善的省区、地市盟、旗县、乡四、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基地网络,尤其缺乏能够承担巨灾等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医疗救援任务的区域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难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应急医疗救治的需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应急检测功能还不到位,盟市级实验室尚不完全具备“一锤定音”的检测能力,旗县级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尚不能满足早期识别和初步鉴定的需要。
6、卫生应急信息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应急工作。信息为先信息管理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生命线。目前,各地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很不平衡,良莠不齐,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还有待提高。部分地区不能按照相关要求报送非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的工作信息,存在该类信息报告不及时,甚至不报告的现象。各类信息的分析利用和事件趋势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在工作意识、专家队伍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