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对原配于凤至结婚之时就不满意,为何从不敢休妻?

2024-05-16 15:30

1. 张学良对原配于凤至结婚之时就不满意,为何从不敢休妻?

因为这门亲事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定下的,张学良畏惧父亲的威严不敢违抗,而婚后于凤至的贤惠大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张学良想休妻也没有借口。张学良出身将门,从小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长大之后为了增长学识出国留学了很长时间,这让张学良成为一名思想进步的青年,他不仅穿着打扮十分新潮,而且非常向往自由浪漫的爱情。
就在张学良准备追求自己的爱情时,父亲张作霖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就是于凤至,她不仅是中规中矩的闺阁女子而且年龄比张学良要大三岁,张作霖之所以选择于凤至,也是为了报恩,当年于凤至的父亲救张作霖于危难之中,所以在得知于家有位待嫁的姑娘之后便上门求亲,当时张作霖是东北的大军阀,对于这门亲事于家是非常愿意的。
但是张学良却强烈的反对,他理想中的婚姻生活不是这样的,更何况他无法接受父亲为了报恩而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为此张学良狠狠闹了一场,可是在父亲张作霖的强势权威面前张学良只能妥协。毕竟当时整个张家都是父亲做主,没有人敢反驳他的话和决定,就这样张学良万分无奈的迎娶了于凤至。
虽然成婚之后张学良对于凤至非常冷淡,但于凤至丝毫不恼怒,她性格敦厚善良,为人处事落落大方,将张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无论是张作霖还是家里的下人都对于凤至非常敬佩。对于丈夫张学良,于凤至更是温柔体贴,将张学良的衣食住行安排的非常妥帖,让张学良找不到一丝一毫的错处,时间久了,张学良便断了休妻的念头,况且父亲张作霖非常支持于凤至,这让张学良不敢造次。

张学良对原配于凤至结婚之时就不满意,为何从不敢休妻?

2. 张学良对原配于凤至结婚之时就不满意,为何从不敢休妻?

因为这门亲事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定下的,张学良畏惧父亲的威严不敢违抗,而婚后于凤至的贤惠大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张学良想休妻也没有借口。张学良出身将门,从小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长大之后为了增长学识出国留学了很长时间,这让张学良成为一名思想进步的青年,他不仅穿着打扮十分新潮,而且非常向往自由浪漫的爱情。


就在张学良准备追求自己的爱情时,父亲张作霖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就是于凤至,她不仅是中规中矩的闺阁女子而且年龄比张学良要大三岁,张作霖之所以选择于凤至,也是为了报恩,当年于凤至的父亲救张作霖于危难之中,所以在得知于家有位待嫁的姑娘之后便上门求亲,当时张作霖是东北的大军阀,对于这门亲事于家是非常愿意的。


但是张学良却强烈的反对,他理想中的婚姻生活不是这样的,更何况他无法接受父亲为了报恩而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为此张学良狠狠闹了一场,可是在父亲张作霖的强势权威面前张学良只能妥协。毕竟当时整个张家都是父亲做主,没有人敢反驳他的话和决定,就这样张学良万分无奈的迎娶了于凤至。


虽然成婚之后张学良对于凤至非常冷淡,但于凤至丝毫不恼怒,她性格敦厚善良,为人处事落落大方,将张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无论是张作霖还是家里的下人都对于凤至非常敬佩。对于丈夫张学良,于凤至更是温柔体贴,将张学良的衣食住行安排的非常妥帖,让张学良找不到一丝一毫的错处,时间久了,张学良便断了休妻的念头,况且父亲张作霖非常支持于凤至,这让张学良不敢造次。



3. 张学良原配妻子于凤至为何同意离婚呢?

于凤至,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为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1945年赴美求医,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赚了许多钱。

张学良在同于凤至婚后的漫长岁月里,也越来越被她的友爱、体谅和痴情所感动。婚后,于凤至可谓双重身份:既是妻子,又是大姐。作为妻子,她已察觉出学良对她用情不专,与别的女人在外同居。面对这些她没有哭闹过,也不曾以疾言厉色来责怪他,而是默默地把苦涩埋在心底,对学良仍然一副温良恭顺的样子。

1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他们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一时闹得沸沸扬扬。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这些深为张学良所感动,钦佩。据新发现的有关史料,真正意识到张学良和于凤至必须离婚,而且一定要敦促于凤至马上离婚的人,并非之前相关纪实文学中所说的宋美龄,而竟然是张学良的多年至交张群先生。

1964年7月4日,经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离婚,64岁的张学良才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结束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
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于凤至女士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张学良原配妻子于凤至为何同意离婚呢?

4. 张学良原配妻子于凤至为何同意离婚,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

于凤至,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为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1945年赴美求医,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赚了许多钱。

张学良在同于凤至婚后的漫长岁月里,也越来越被她的友爱、体谅和痴情所感动。婚后,于凤至可谓双重身份:既是妻子,又是大姐。作为妻子,她已察觉出学良对她用情不专,与别的女人在外同居。面对这些她没有哭闹过,也不曾以疾言厉色来责怪他,而是默默地把苦涩埋在心底,对学良仍然一副温良恭顺的样子。

1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他们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一时闹得沸沸扬扬。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这些深为张学良所感动,钦佩。据新发现的有关史料,真正意识到张学良和于凤至必须离婚,而且一定要敦促于凤至马上离婚的人,并非之前相关纪实文学中所说的宋美龄,而竟然是张学良的多年至交张群先生。

1964年7月4日,经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离婚,64岁的张学良才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他们结束20多年与世隔绝、相依为命的生活后,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婚礼。爱尔窦是张学良的老朋友,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女方证婚人是黄仁霖。13人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于凤至女士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

5. 张学良为什么不和原配于凤至合葬?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老爸张作霖定的娃娃亲,张学良不敢违抗张作霖的命令,于凤至在张学良眼里就像妈妈一样,而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是赵四小姐,由于于凤至过早离世,张学良被囚禁,后由于释放到美国,子女根据张学良的遗言,把他葬在美国,因为在张学良心里他对大陆是有愧疚的,抗战时期没亲自上战场,关了四十多年感觉自己白活了。所以最终导致张学良没有和原配于凤至合葬。

扩展资料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学良

张学良为什么不和原配于凤至合葬?

6. 于凤至为何晚年不去找张学良?

说起东北往事,除了有张作霖时代的东北王,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有着欧美新思想的张学良少帅。今天我们不谈他对抗战的点点滴滴,说一下此人的感情历史,人尽皆知的要说到原配妻子于凤至。
于凤至知书达理,端庄大方,把家务事料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张氏父子刮目相看,但是此时的张学良依旧在外面花天酒地,于凤至识大体,尽量去包容丈夫。好景不长,战争开始以后,敌人入侵东北地区,蒋介石要求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出东北后,由于蒋当时的做法激起了国内很多反对的声音,所以张学良连同杨虎城一起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后面蒋介石同意他们的要求后,张学良为了表述自己的忠心,于是跟着蒋介石一起飞往南京,没想到此行有去无回,被蒋送上了军事法庭,判了十年软禁。
张学良可以说是于凤至的死穴,为了张学良,她可以付出所有,对张学良的所有要求都进行妥协,但这换来的却是一身病痛。在张学良受拘押时,她坚决果断从英国飞到国内陪着张学良曲折逃亡,即便离婚后,她还是以张夫人的称呼自处,这充分说明她对张学良是用情至深。在陪着张学良经历了很值得回忆的逃亡日子之后,体弱多病的于凤至便扛不住了,病倒了。乳腺癌使她不得不飞去美国寻医诊疗。在康复之后,她投身华尔街股市,在拼杀当中赚了许多钱。
她还依然没有忘记替丈夫积攒经济实力,凭借自己经商的头脑,很快便收获了一笔可观的财富,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份离婚协议书,想必那一刻她真的是心如死灰。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蒋介石的政治手段,为了不让张学良能够有正当理由离开他的身边,只能想办法让于凤至和张学良离婚,这样他就没有借口离开,去和自己的夫人团聚,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终,于凤至迫于无奈,便签下了字,于凤至至死也没再见过张学良一面,1990年在美国去世。记者问道:“您怎么不回到张学良身边呢?”这一句话算是戳到她的痛处了,沉吟了片刻,她只说了7个字:“哪里也去不得了!”多么让人怜惜的感情。而张学良晚年之际却说了这句话:“唯负此一人”!我想张学良在选择离婚之际在内心之中也是有所自责之情的。不知读者怎么看待这段婚姻了?

7. 张学良和于凤至最后为何离婚呢?

于凤至是张学良一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人,于凤至、谷瑞玉、赵四,三个人都是与张学良有夫妻之名的人。在这几个人中,于凤至最贤惠得体,最懂得隐忍,最知道付出,得到的却也最少。

于凤至与张学良刚认识的时候,张学良就知道两个人性格相差甚远,于凤至比较传统,而且特别保守,与张学良的放浪公子哥形象相差甚远。但是,好女人总爱坏男人,于凤至对张学良的付出,如飞蛾扑火一般。关于张学良和结发妻子于凤至1964年离婚的内幕,一直流传着很多版本,但多是语焉不详。
直到张学良和于凤至双双作古,其内幕细节才得以浮出水面。当年,于凤至在贵州幽禁地检查出左乳发生癌变,赴美治疗临行前,张学良曾叮嘱她:此行赴美就医,无论将来病情是否好转,都不要再返回贵州。张希望于凤至到美国后,设法把当时尚在英国读书的几个孩子转到美国继续学业。张的这番叮嘱所蕴含的意思既深沉也明显,他希望于凤至去美国后可以为张家存续骨血和人脉。

这个细节告诉我们,张于在分别之时是有默契共识的,于到美国后就是张的后路。只通过这两个细节就能让咱们明白,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理智,张是没理由、更不会主动提出离婚的。在于凤至那更是如此,在她内心中,她不仅是张未来可能的营救者,更是张的归宿。但是在1959年,张学良和张大千的知己相会很有名。
在张学良家,当品尝完赵四亲自下厨烹饪的美食后,张大千以知己朋友的口味说:“应该给赵四小姐一个公开的名分。只有这样才合乎情理!于夫人毕竟在美国住得时间太久了,她也应该成全赵四小姐的一番美德。”正是有了张大千的这一番话,加之张群善意的提醒,张学良才最终同意下来。细细品味这一细节,其实是很五味杂陈的。
后来,张学良给于凤至写信说:“我们,永远都是我们,该怎么处理你来决定。”于凤至接受了一切,同意和张学良离婚,她说:“有汉卿这句我们永远是我们就够了。”

后来,于凤至果然没有再回来,但她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时光里。

张学良和于凤至最后为何离婚呢?

8. 于凤至为何晚年不去找张学良?

因为张学良身边有陈四啊!而且还说要为了她跟自己离婚!
于凤至晚年定居美国,心心念念都是张学良,等来等去却是一纸离婚书,心已死,回去找他有屁用?
用了大半辈子追随的人,到最后他却为了“不亏欠陈四”,请求于凤至同意跟他离婚。
那封信,用词恳切,言语委婉,处处透着尊敬,但是,我相信这对于于凤至来说,那是世界上最残忍最无情的文字,就像一把利剑,狠狠的刺破了她为他守了一辈子的心。

他才华横溢,人中龙凤,俊俏翩翩,身边总会有莺莺燕燕环绕,那是正常。
她相信,他再怎么花心,心里面都有她的位置的,那些女人只不过是他一时寂寞的消遣玩伴而已,谁让她没办法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呢?
玩累总会回家,新鲜劲过了还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但是,看着手中自己盼了许久,跨过半个地球的来信,竟然是离婚书!
这时候才彻底清醒了,自己爱了一辈子的人已不在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