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修什么能达到无我境界?

2024-05-19 19:04

1. 佛教中修什么能达到无我境界?

要回答“修什么”的前提是,先明白什么叫做无我境界。

   “无我境界”,既不是没有“我”,也不是有“我”。有个人问佛陀的弟子:佛陀故去,是继续存在?还是不再存在?是同时存在和不存在?还是不会继续存在、也不会不再存在?佛陀的弟子带着疑问寻求佛陀解答,佛陀说,上面的几种都不是正确的问题。佛陀用莲花做比喻,荷塘中的莲花是由阳光、空气、水、泥潭、莲花的种子组合起来了,有了这些成分,也就有了莲花;没有组合成分,也就没有莲花,莲花不是独立存在的,莲花是依存因缘存在的。佛陀说,他也和莲花一样“如是”产生,“如是”消失。更准确的表达是“无所从来”和“无所去者”。从现在起,我将叫自己做“如来”,因为它可以避免“我”或“我的”字眼分别。
    那么“无我境界”究竟是怎样呢?佛菩萨有八万四千法门,根据不同的人因材施教。我们经常接触的是禅宗、净土宗,以及西藏密宗,还有南传的小乘法门。
    首先我们可以看些佛学入门书籍,有机会到寺院参加禅修或者听听讲座,会明白“修什么”“怎么修”。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佛教中修什么能达到无我境界?

2. 无我的境界是指什么

若还有个境界可谈,那就不是无我。
何为电性?若说有,无处把捉。若说无,开灯既显。
何为水性?入方呈方,入圆呈圆,无器自流。
何为土性?土无净染,人自分别。
电可有个境界,说我是电。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3. "无我境界"是什么意思啊?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具体指什么啊?? 中的也介绍一点吧
 
   解析: 
  
 blog.sina/myblog/article/article_print.php?blog_id=3fa***********omh
 
 ----网王。。
 
 要想达到“无我”的境界,最简单、最有效、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就是无心,“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 
 
  
 
 佛教的诸佛菩萨所修所得的就是“无我”和“无心”。黄檗禅师曾说过:“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可见“无心”是多么的重要! 
 
 俺把达磨祖师《悟性论》中的这段文字供养给您,希望并祝福您快乐、自在。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无我境界"是什么意思啊?

4. 什么人能达到无我境界?

可以熟练运用无我境界的人有立海大的真田弦一郎、幸村精市(目前两人因为发现急剧消耗体力而放弃使用),四天宝寺的千岁千里,和远山金太郎,青春学园的手冢国光、越前龙马,越前龙马的父亲越前南次郎。
以及鬼十次郎(在U-17合宿与远山金太郎对决时使出)能运用但程度不如以上几人的有切原赤也(与不二对战时突破极限产生)美国的凯宾·史密斯(与越前龙马对决中产生)、桦地崇弘(模仿手冢后可以使出)、仁王雅治(同样模仿手冢后可以使出)。
无我境界也称为无我境地,是只有心无旁骛、心无杂念富有经验达到的至高境界。但是其副作用是急剧消耗体力。

扩展资料
天衣无缝之极限
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可能是将无我的力量储存在身体深处,以某种形式毫无浪费、适量的释放并爆发而出,也可能是某种难以解释的力量(来自乾贞治)。是无我的三大终极绝招大门的一扇。
首先由越前南次郎开启,沉睡了二十年除他外仍然无人开启。二十年后少年武士越前龙马利用精神重新开启天衣无缝之极限。新网球王子中,手冢国光在与青学前部长大和佑大的对决中也开启了天衣无缝之极限。

5. 无我的境界是什么?

生命中三个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做自己。然而无我比“做自己”更高级,它是找到自己、实现自己之后的一种破除自恋,与宇宙万物建立深层次连接的状态。就是李嘉诚说的,“创造自我,追求无我”。这个时候“我”好像消失了,又好像它大到无边无际与万物合一,你不再过于关注关系中别人对你的评价,不再患得患失过于纠结于小我的得失成败,不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自己内心阴暗到别人身上。你可以不带评判地去觉知,观察自己的时候保持“法念住”,保持觉知者视角,无论有怎样强烈的身体感受、情绪与情感,都不把它认为是“我”自己,就是所谓“流动,而不成为“。让自己变成一个通道,就如同迈克尔杰克逊说,我时常感觉,我只是一个通道,而上帝通过我来表达。无我是共情的前提。而共情是关闭头脑,你的身体和情感与他人直接建立连接。这种时候,你能够传递的温暖,就是“以他的需求为出发”的温暖,而不是你自以为的温暖。这个时候奇妙就会产生,真我和真我就会相遇。“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能量流动的美妙时刻,都发生在高质量的关系中。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同样的,我们不能改变生活,但是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尽管生命无常,生活起伏,人生中一定会充满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有些东西是完全可以自己把握的,那就是我们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有人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看不见的法宝,它的一面写着“积极心态”,另一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可以使你达到人生的顶峰,而消极的心态会使你一生贫苦和不幸。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积极工作,乐观生活。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好,即使目前的工作不是很理想,也能够心满意足,心平气和。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带来好的工作态度,其工作效果就好,并引导我们逐步走向成功的道路。其实不然,我们的工作每天必定要有的心态就是,积极,乐观。没有这两种状态是绝对做不好工作的。然而这种心态不只是会影响工作,更长远的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无我的境界是什么?

6. 无我境界的由来是什么?

千锤百炼之极限又称百练自得之极限,由手冢国光等人开启,是无我的三大终极绝招大门的第一扇。   如果将无我的境地比作“寂静的火焰,那么这就是力量更加的强、宛如岩浆一样   使全身的力量汇聚在身体的某一处地方,使力量加倍,将对方所有的球、所有的回旋、所有的轨道、所有的破坏力、所有的一切加倍返还。但是,其他身体部位的反应能力将会下降。(所以要像手冢国光那样,展开完美的境界,或像越前龙马那样展开会移动的境界)   才气焕发之极限又称才华洋溢之极限、绝对预告,由千岁千里等人开启,是无我的三大终极绝招大门的第二扇。与千锤百炼领悟之极限不同,能看到比赛的进程,利用脑力飞速转动,活化头脑的运作,将比赛内容在一瞬间进行模拟,准确预测该回合所需要的球数。   使用者:千岁千里 手冢国光 越前龙马 仁王雅治 ……   破解方法:心之瞳 才华洋溢之极限 阴 幸村的完美网球……
天衣无缝之极限
  天衣无缝之极限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将无我的力量储存在身体深处,以某种形式毫无浪费、适量的释放并爆发而出。也就是说,将千锤百炼领悟的极限的力量适时适量地自由移动到身体各处的招式的“升级版”。   首先由越前南次郎开启,沉睡了二十年除他外仍然无人开启。二十年后少年武士越前龙马利用精神重新开启天衣无缝之极限。  也是网球运动员终生追求的一个顶端。   也就是怀着初次邂逅网球的心情尽情地享受网球的乐趣,不被现实的分数、荣誉、名次等牵绊。   使用者:越前南次郎少年武士越前龙马 破解方法:无

7. 无我是怎么样一种境界

1
  
 《奇葩说》第五季有一个辩题:“我不合群,我要改吗?”,熊浩提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到一定层次,最重要的不是自我,是无我。
  
 同时他引用了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
  
 最低层次,自然境界。从林法则,厉害的人会吃掉不厉害的人。
  
 第三层次,功利境界。每个人都是利功性的,只会计算利弊得失。
  
 第二层次,道德境界。即自我,成长为一个精神足满的自己。
  
 最高一层次,天地境界。即无我境界,就如在云海俯视大地,人渺小如蚁,就如面对漫无天际的大海,只是沧海一粟。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它是与群山相群,天地相群,跟更大的世界相群,从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人和事。
  
 2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我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无我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专注。
  
 我们平时看小孩子专注于某一件事,一玩就是很长时间,外界的声音,他会完全忽视,这就是一种无我的境界。
  
 还有一些关于名人的故事:
  
 鲁迅有一次看书太过专注,家人给他送饭后,他看着书居然把桌子上的墨水盒往嘴里放。
  
 牛顿在做研究时太过专注,把手表当成鸡蛋来煮等等。
  
 无我也是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
  
 我自己也有一个体验:对于五笔打字,刚开始学的时候,需要一个一个对照着字根表敲出来。后来,当别人问我,这个字用五笔怎么打的时候,我是回答不出来的,但只要把手放在键盘上,想打的字就会一个一个的冒出来。
  
 无我是一种只链接事情本身的做事方式。但我们通常很难到达这个境界。因为我们对待事情,往往链接的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剧情。
  
 就好像当老板布置一个任务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偏离事情本身而陷入焦虑中:
  
 这个项目如果我做得好老板会更加看重我?
  
 如果我做不好,会不会对我升职的有影响?
  
 我应该怎么做,老板会更加满足我的表现?
  
 ……
  
 而当我们能够去除杂念,专心做好一件事情,没有自编自导的剧情参与,不需要为这个事情的成功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为这个事情的失败来批判和责怪自己。而是与这个事情本身链接,就会更容易到达无我的状态,从而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我是一个最爱自编自导自演的最佳演员。
  
 就如面对“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股票市场,能赚到钱的往往不是短线投资,而是长线投资,并需要有一定的风控原则,狂升的时候不为贪念所动,暴跌的时候有坚守的底线。
  
 否则我们就会在不断追逐自我中迷失,升的时候自我会告诉我们:你真厉害,你运气就是爆棚,你的自我开始不断地膨胀,驱使你不停地买买买;跌的时候,自我会告诉我们,我怎么这么失败,不行,我必须加大筹码,赢回来。
  
 世界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则,当我们能更专注地链接到事情本身,相信事实本身,不受自我剧情的操控,我们就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通往无我的境界。

无我是怎么样一种境界

8. 佛教说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无我”不是这个意思。佛家认为,人是由色法、名法构成,这里面没有永恒不变的我,也没有灵魂。组成“人”的这些极其细微的色法和名法,一直都在不停地生灭着,没有不生灭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叫做‘我’的实体存在。
无我,又叫非身、非我。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书《阿毗达摩概要精解》说道: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现象组成的,物质叫“色法”;精神叫“名法”。
其中,组成色法的最小单位是色聚;组成名法的最小单位是心、心所。色法、名法都在快速地生灭着,弹指间,色法和名法就生灭了上亿次。人也是由色法、名法构成,也是在不停地生灭。
任何生命的身、心都在不停地变化著,既有某一阶段的微小量变,也有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质变,质变也就是所常说的轮回,没有永恒不变的“我”。

扩展资料:
佛家曾说:“世间万事万物无相、无我”,如今,已获得神经科学的证实。你不记得自己婴儿时期的生活,但是,那时的你是你,现在的你也是你。然而,佛教认为那只是错觉,科学研究也愈来愈支持这样的哲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哲学教授汤普森表示,佛教认为一切无常,所有事物都会随时间改变的,你的意识之流也在不断地变动,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大脑和身体都在持续变化,没有东西是永远不变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无我
参考资料:凤凰网—震惊世界:佛教理论“无我”被最新科学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