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索姆河战役中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2024-05-19 03:09

1. 据说索姆河战役中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

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此战,双方伤亡共计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因此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下发生在索姆河战役之前的一场战争——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从这个数据来看,双方差不多有75万人伤亡。而根据统计的数据在1914年,法国有3900多万人,德国有6600万人。按照最简单一家五口(父母爷爷奶奶加自己)来算,一共有375万人受到战争的波及,而且这还没算连带的其他亲属关系。也就是说这一场战役打下来,两国最少都有3.6%的人受到这场战役的伤害。而且到现在为止,世界大战差不多已经打了两年了,再想想有多少人受到战争的伤害可以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抛开国家、民族等大环境下,这就算相当于法德两国许多家庭都有仇恨。要不是法国人杀了德国人这边某个人的叔叔,要不是德国人杀了法国这边某个人的侄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人会喊撤退吗,除非脑子秀逗了,要么就是圣母婊。而且二战时期为啥德国打的那么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国仇家恨夹杂在一起了。

PS:一战时期英国人与其邦国一共死亡了120万人,而到了武器更加先进的二战英国人的伤亡数字却降到了30万人。

据说索姆河战役中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喊:撤退!不要来送命!这是真的吗?

2. 据说索姆河战役中一些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士兵大喊:撤退,这是真的吗?

有可能。德军在英军败撤时一度停止击杀,但在激战中即便德军喊,英军也听不见,何况两军交战,就因对方喊话英军就撤退更是兵家大忌。索姆河战役首日可谓是英国陆军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英军首波冲锋的2万人中,大部分在1小时内阵亡,全天共伤亡5.7万人。随后的战役中甚至夺去了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长子,阿道夫·希特勒也在9月的战事中腿部受伤。

图、发起冲锋的英军,在重机枪下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倒下了
索姆河之战从1916年7月1日开始,11月18日结束,在4个月的交战中,英国军队伤亡42万人,其中12万人死亡,法国军队伤亡20万人,德军50万人。英军在6月24日开始对德军阵地为期1周的炮火攻击,期间消耗了150万颗炸弹,几乎摧毁了德军第一阵地,并波及了第二阵地。英军大多数都是毫无战争经验的新兵蛋子,对堑壕战的惨烈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的信心又在英国一周的狂轰滥炸中飙升至极点。

炮击结束后,英军士兵排成横列开始向德军阵地发起进攻。而德国也将磨好的“獠牙”——MG-08重机枪抬了出来,在它的火舌下,英军还未来及还击便丧命,德军就像联合收割机收麦子一样成排的击杀英军。英军按照命令进行亡命突击,尸体一个个摞在铁丝网附近。德军一度厌倦了这种打靶式扫射,在英军伤员撤退时停止开火。虽然有部分英军成功突破铁丝网,但在重机枪下毫无获胜机会。

索姆河逐步演变成消耗战,9月15日,英军还将坦克开上了前线并取得局部突破。战役进入秋天后,随着天气日益恶化,战斗也越发无力,最终战役以英、法失败告终。

3. 索姆河战役,德国机枪手为何向英军大喊“不要来送命”?

索姆河战役在现代不太出名,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次会战,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
交战双方是英法联军和德军,发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间,地点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发起方是英法联军,目的在于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

当时德军已经打进了法国境内,只要再加把劲突入到巴黎城内,法国全国上下就将面临信心的崩溃,德军就能在西线取得对同盟国压倒性的优势。
对法国来说,若是索姆河战役落败,下一步就必然面临亡国的危机,而作为同盟的英国,也将失去法国这块欧洲大陆前进基地,只能退守英伦三岛。
因此,对于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都是铆足了劲头。
兵力方面,英军投入54个师,法军 32 个师,德军 67 个师。结果是德军惨胜,成功拦截了英法的战略目标,英法联军伤亡惨重却未能突破敌方防御,仅推进 5至12 公里。
战后统计,双方共伤亡133万多人,英军40多万,法军20多万,德军60多万,参加过此战的士兵们,几乎都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除了死伤过多之外,这场会战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英军使用了马克l型坦克。这款崭露头角的大杀器,着实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
而德军虽然没有坦克,却装备了另一种杀伤力非常强大的武器——“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它在战场上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了无数英法联军的生命,是笼罩在英法联军头顶的阴影。

这里介绍一下,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每分钟达到 600发,可以单、连发射击。
咱们看的很多战争片里,那种连续不断射击,仿佛子弹永远打不完的机枪就是马克沁重机枪。
索姆河战役开始的第一天,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射杀6万多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当然,这也是因为英军采用了不太高明的进攻方式。他们利用徐进弹幕作为掩护,步兵再以排成横列的方式进军。
徐进弹幕,是一种步炮协同作战的战术,即步兵发动冲锋的时候,炮兵按一定顺序延伸炮火,始终把炮弹打到步兵前面数百米的地方,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
英军采用这种战术,是假定德军步兵配备的也是普通的步枪,结果人家配的是马克沁重机枪,不需要频繁的更换弹夹,可以连续射击4个小时,甚至能打天上的飞机。
德军下了血本,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密度达到平均每百米一挺,在德军的疯狂扫射下,排成横列的英军成了活靶子,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大部分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倒下。
40公里的战场上,14个英国师难得寸进,根本无法突破德军以机枪、火炮、铁丝网构成的强大防御火力。

可以想像英军当时有多惨,据说就连本是敌人的德军重机枪手也杀得手软,不忍再看他们过来送死,大声呼喊“撤退,不要来送命!”
士兵也是人,也有正常的同情心。而且很多德军在战争之前是普通的工人或农民,只杀过鸡鸭鱼猪,没杀过人,面对自己造成的地狱般的景象难以接受,能喊话的还算是心志比较坚定的,有些心志不坚的,早已精神崩溃了。
但无论德军有没有喊话,都无法改变什么,双方立场不同。面对英军的进攻,德军再心软也不可能不扣动板机,而英军也不可能因为对方火力太猛就放弃。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战场上炮火连天,德军的叫声英军根本听不到,又没长顺风耳。德军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大声喊叫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发泄。
就算听到了,英军能掉头就跑吗?显然不能。
毫不夸张地说,马克沁重机枪就是这场战役中的杀手。
有意思的是,马克沁重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的,却没引起英、美两国的重视,清廷倒是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惜仿制后觉得不太适用,主要是嫌弹药消耗太快太费钱,就没有大规模制造。
一战爆发时,德国是唯一一个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国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2500挺。但这一战过后,马克沁机枪成为闻名于世的战争利器,被各国争相装备。

到一战结束前夕,机枪已经成为战场上的主流,被称为最具威慑力的陆战武器。法国平均每个步兵师装备机枪684挺、英国400挺、德国324挺,远远超过战争初期。而美国,战前每个师仅有18挺,后来发展到1000挺,不愧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对抗德军的重机枪,英军用上了坦克,但效果不太好,没有引起高层的注意,这主要是该阶段坦克、飞机协同作战模式未被开发。德军倒是注意到了,此后拼命发展装甲部队,加上斯图卡轰炸机,在二战中再次耀武扬威。

索姆河战役,德国机枪手为何向英军大喊“不要来送命”?

4. 索姆河战役中德国机枪手向英国兵喊不要来送命,是真的吗?

  可能有部分动了恻隐之心的德军士兵喊过,但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英法联军是听不到德军喊话的。人们都知道凡尔登战役的惨烈程度,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但很少人知道一战中最为惨烈的战斗不是凡尔登战役而是索姆河战役。

  小毛奇输掉马恩河战役后,接任德国参谋总长的法金汉决定停止对俄国的进攻,转而把攻击方向对准西线的英法军队,希望通过进攻凡尔登这个法国不愿意放弃的地方来消灭法国的有生力量,使法国崩溃令其投降。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共投入了100多个师,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为了缓解凡尔登方面的压力,英法联军在同年7月对德军的索姆河阵地发起了进攻。德军在索姆河上游盆地构建了三道防线,号称“最坚强的防线”。索姆河战役中德国共67个师,英国54个师,法国32个师,在这场战役打响的第一天英法军队就伤亡6万多人。
  索姆河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到11月18日结束,近5个月的战斗双方死伤共133万人,其中德军53.8万人,英法联军79.4万人。由于战役过于惨烈,索姆河战役被人们称为“索姆河地狱”。

  这次战役伤亡如此多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战场上出现了两种新式武器。第一种就是马克沁重机枪,在此之前的枪械都是非自动步枪打一枪换一颗子弹,而马克沁重机枪能够连续射击每分钟可发射600发子弹。在如此密集的火网下,英法联军成批的倒在了德军阵地下,简直是拿人命在填。恐怕也只有在这个情形下德军机枪手才感到震撼,喊出了那句:“撤退!不要来送命!”

  第二种就是坦克,拥有坚硬外壳和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机动能力使得英军很轻松的越过了德军挖掘的壕沟和筑造的工事。虽然是英国率先使用了坦克,但真正把坦克运用娴熟的确是二战中的德军。而英法军队使用坦克也只是配合步兵作战,没有形成独立的战斗力。

  我希望这句话是真的,在如此冰冷残酷的战场,因为这句话而有了私温暖和人情味。

5. 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130万,德国士兵向英国士兵大喊:别来送命

  文|飞鱼说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由此产生了广泛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想想也是,全球就像一个大蛋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这些蛋糕的组成部分都被西方列强分割完了,可是有些列强强大了但蛋糕还是吃原来的小块,而有些列强实力衰退了,却还是吃一大块。
    拳头是说话的本钱,谁拳头硬,谁就有说话的权力。 
   拳头硬的自然想要多吃一点,于是便叫嚣着重新分蛋糕,这样一来,双方为了争夺蛋糕,只能大打出手。
   但是如果就两个人想分蛋糕,虽然实力软的一方只能吃小块,但也翻不起大浪,不过想吃蛋糕的人实在太多了。
   为了挤兑别人,为了让自己能多吃一些,自然只能联合其他人,这就好比蛋糕本来是六个人分的,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三个人给挤兑跑了,分蛋糕的不就只有三人了,怎么着也比六个人吃得多不是。
   同样的道理,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一合计就组成了针对俄罗斯帝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俄罗斯和法国自然也不是傻子,既然人家都组队了,自己也不能傻愣着。 
      这两个国家为了对抗三国同盟,便也开始组队,相继把英国、比利时、美国等拉入了自己的阵营,继而组成了与同盟国相对抗的协约国。
   既然组队完成了,那就掐架呗。
    于是闻名于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双方的大厮杀正式拉开序幕。 
   其中有一场战役很著名叫索姆河战役,这场战争双方伤亡130多万,不过其中却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正在对战中的德国士兵在向英国士兵大喊:别来送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
   1916年2月21日直到1916年12月19日,德国和法国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在法国凡尔登城下开撕,这场战争双方损失惨重,死亡士兵超过了25万人,受伤的士兵也超过了50多万,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为绞肉机。
    当然这个绞肉机所绞的肉都是士兵的生命。 
   不过在凡尔登战役打得热火朝天时,几乎同一时间,索姆河两岸也没能平静,这是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的作战。
      所以单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是被动的,英法是主动的,甚至德国士兵还能高声呼喊个,我们是无辜的。
   此次战役德国投入了67个师,英国投入了54个师,法国投入了32个师,当然英法是联军,这也就意味着德国要面对比自己多21个师的兵力。
   这样说似乎感觉不够震撼,我们就来说具体的士兵吧。
    在当时的欧洲,一个师一般是1.2万人(西欧各国兵制不一,1.2万人是大概的均值),这也就是说德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80多万人,而英法联军投入了100多万人。 
   在索姆河两岸,近200万士兵都挤在这,这该是多么壮观的盛况?
   而在这场战役中,还有一个极其厉害的武器投入了战争,那就是坦克,英国采用的“马克I型坦克”,成为了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正是见识了坦克的威力,参战双方纷纷把坦克应用到了实际的战争中,这也就导致了这次战役中死去的士兵数以百万计。
   根据后来的统计, 这次战役中英军伤亡了近42万人,法国伤亡了近21万人,而德国伤亡了近63万人,这也就是说这次战役双方伤亡了近130万人。 
   索姆河的河水都几乎被染成了红色。
   上文我们已经说了,这次战役是英法两军为突破德军的防御而主动进攻的,但这并不是说德国士兵就是无辜的了,相反,它终究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
   从战争双方的伤亡来看,英法和德军似乎是两败俱伤,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英法两军比德军多了那么多,还有着坦克助阵,但伤亡却差不多,说出来英法联军还是有些丢脸的。 
   而更丢脸的事情还有,那就是在这次战役中, 英法联军费了那么大的劲,仅仅只把阵地向前推进了5~12公里 ,更可气的是, 自始至终这两国联军都没能突破德军的防御。 
   那么这样说,这次战争德国就是胜利的一方吗?
      当然不是,因为德军虽然在这次战役中抵挡住了英法联军,更是挫败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但这只是一个战场,而在西南战线德军的失利,逐渐使得协约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此外, 这场战争对英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它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内阁的更迭,大卫·劳埃德·乔治被任命为英国的新首相。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卫当了首相重组内阁之后,一个年轻人也进了内阁,此人便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赫赫有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当然这是后话了。
   所以, 从英国的角度来看,他们其实也并不希望打这次战争 ,但是在统治者以国家的名义争夺利益的过程中,士兵的命终究只是草芥罢了。
   英法联军为了推进突破德军的封锁,双方在索姆河你来我往,英法用士兵的尸体历时好几个月向德国的阵地推进了12公里,尸骸遍地,士兵人人疲惫,都想着早点结束这场悲惨的战役。
    英法和德军的阵地其实离得很近,双方几乎能都闻到对方吃饭时发出的香气,几个月的朝夕相处,虽然士兵所占的阵营不同,但还是能处出感情的。 
      尤其是看到了每天都有熟悉的人倒下时,这场景会轻易击碎一个人的精神。
   整整130多万士兵在这场战役中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时,活着的士兵又有多少人能承受住这样的震撼呢?
    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本来只能你死我活的交战双方,就产生了类似于“惺惺相惜”的感情。 
   于是当英国士兵不顾生命,只能服从上级命令向德国的阵地发起进攻时,德国士兵却高声呼喊,劝英国士兵赶紧撤退,不要再来送命了。
   可是尽管如此, 英法士兵还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德国机枪手尽管不愿意,但当英法士兵进攻到跟前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地扣下了扳机。 
   一边是命令,一边是人情,这些士兵又能如何选择呢?
   所以,索姆河在当时又被称之为“地狱”。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与人数最多,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比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还要残酷。
    但即便是在残酷的战争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人性向善的一面。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那个战争年代我们只能在书中寻找,也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我们才更需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是吗?
   参考资料:《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END】

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130万,德国士兵向英国士兵大喊:别来送命

6. 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130万,德国士兵向英国士兵大喊别来送命,这是为何?

文|飞鱼说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由此产生了广泛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想想也是,全球就像一个大蛋糕,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这些蛋糕的组成部分都被西方列强分割完了,可是有些列强强大了但蛋糕还是吃原来的小块,而有些列强实力衰退了,却还是吃一大块。
拳头是说话的本钱,谁拳头硬,谁就有说话的权力。
拳头硬的自然想要多吃一点,于是便叫嚣着重新分蛋糕,这样一来,双方为了争夺蛋糕,只能大打出手。
但是如果就两个人想分蛋糕,虽然实力软的一方只能吃小块,但也翻不起大浪,不过想吃蛋糕的人实在太多了。
为了挤兑别人,为了让自己能多吃一些,自然只能联合其他人,这就好比蛋糕本来是六个人分的,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三个人给挤兑跑了,分蛋糕的不就只有三人了,怎么着也比六个人吃得多不是。
同样的道理,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一合计就组成了针对俄罗斯帝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俄罗斯和法国自然也不是傻子,既然人家都组队了,自己也不能傻愣着。
这两个国家为了对抗三国同盟,便也开始组队,相继把英国、比利时、美国等拉入了自己的阵营,继而组成了与同盟国相对抗的协约国。
既然组队完成了,那就掐架呗。
于是闻名于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双方的大厮杀正式拉开序幕。
其中有一场战役很著名叫索姆河战役,这场战争双方伤亡130多万,不过其中却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正在对战中的德国士兵在向英国士兵大喊:别来送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
德国士兵:我们很是无辜,是他们进攻我们的1916年2月21日直到1916年12月19日,德国和法国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在法国凡尔登城下开撕,这场战争双方损失惨重,死亡士兵超过了25万人,受伤的士兵也超过了50多万,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为绞肉机。
当然这个绞肉机所绞的肉都是士兵的生命。
不过在凡尔登战役打得热火朝天时,几乎同一时间,索姆河两岸也没能平静,这是英法两国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的作战。

所以单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是被动的,英法是主动的,甚至德国士兵还能高声呼喊个,我们是无辜的。
此次战役德国投入了67个师,英国投入了54个师,法国投入了32个师,当然英法是联军,这也就意味着德国要面对比自己多21个师的兵力。
这样说似乎感觉不够震撼,我们就来说具体的士兵吧。
在当时的欧洲,一个师一般是1.2万人(西欧各国兵制不一,1.2万人是大概的均值),这也就是说德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80多万人,而英法联军投入了100多万人。
在索姆河两岸,近200万士兵都挤在这,这该是多么壮观的盛况?
而在这场战役中,还有一个极其厉害的武器投入了战争,那就是坦克,英国采用的“马克I型坦克”,成为了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正是见识了坦克的威力,参战双方纷纷把坦克应用到了实际的战争中,这也就导致了这次战役中死去的士兵数以百万计。
根据后来的统计,这次战役中英军伤亡了近42万人,法国伤亡了近21万人,而德国伤亡了近63万人,这也就是说这次战役双方伤亡了近130万人。
索姆河的河水都几乎被染成了红色。
英国士兵:战争多残酷,我们也不想打上文我们已经说了,这次战役是英法两军为突破德军的防御而主动进攻的,但这并不是说德国士兵就是无辜的了,相反,它终究是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
从战争双方的伤亡来看,英法和德军似乎是两败俱伤,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英法两军比德军多了那么多,还有着坦克助阵,但伤亡却差不多,说出来英法联军还是有些丢脸的。
而更丢脸的事情还有,那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英法联军费了那么大的劲,仅仅只把阵地向前推进了5~12公里,更可气的是,自始至终这两国联军都没能突破德军的防御。
那么这样说,这次战争德国就是胜利的一方吗?

当然不是,因为德军虽然在这次战役中抵挡住了英法联军,更是挫败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但这只是一个战场,而在西南战线德军的失利,逐渐使得协约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此外,这场战争对英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它直接导致了英国政府内阁的更迭,大卫·劳埃德·乔治被任命为英国的新首相。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卫当了首相重组内阁之后,一个年轻人也进了内阁,此人便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赫赫有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当然这是后话了。
所以,从英国的角度来看,他们其实也并不希望打这次战争,但是在统治者以国家的名义争夺利益的过程中,士兵的命终究只是草芥罢了。
德国对英国士兵大喊:撤退,别来送命了英法联军为了推进突破德军的封锁,双方在索姆河你来我往,英法用士兵的尸体历时好几个月向德国的阵地推进了12公里,尸骸遍地,士兵人人疲惫,都想着早点结束这场悲惨的战役。
英法和德军的阵地其实离得很近,双方几乎能都闻到对方吃饭时发出的香气,几个月的朝夕相处,虽然士兵所占的阵营不同,但还是能处出感情的。

尤其是看到了每天都有熟悉的人倒下时,这场景会轻易击碎一个人的精神。
整整130多万士兵在这场战役中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时,活着的士兵又有多少人能承受住这样的震撼呢?
所以在这场战争中,本来只能你死我活的交战双方,就产生了类似于“惺惺相惜”的感情。
于是当英国士兵不顾生命,只能服从上级命令向德国的阵地发起进攻时,德国士兵却高声呼喊,劝英国士兵赶紧撤退,不要再来送命了。
可是尽管如此,英法士兵还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德国机枪手尽管不愿意,但当英法士兵进攻到跟前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地扣下了扳机。
一边是命令,一边是人情,这些士兵又能如何选择呢?
所以,索姆河在当时又被称之为“地狱”。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与人数最多,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比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还要残酷。
但即便是在残酷的战争中,我们依然能看到人性向善的一面。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那个战争年代我们只能在书中寻找,也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我们才更需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是吗?
参考资料:《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7. 索姆河战役中,德军为何向英军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它发生在1916年6月至11月。索姆河战役双方伤亡非常大,以致于被人们称为“索姆河地狱”,当时德国配备了马克沁重机枪,对英军造成极大伤亡,甚至有传言说当年面对英军的进攻,德军机枪手不忍再开枪而向英军大呼“不要来送死”,那么这种传言是真的吗?
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在战场上的,英德两国当时是死对头,战场对决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若以仁慈之心对待对方士兵,那么最后死的就是自己,每个人上了战场之后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杀掉敌人,从而活下来。所以这种传言一定是假的,但之所以会出现无非是当年马克沁重机枪对英军造成的伤亡非常大,场面非常惨烈,为了体现这种惨烈,才会出现这种传言。
下面我们便来了解一下索姆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爆发的原因在于,这一年的2月,德军在法国东北部集结重兵企图夺取凡尔登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凡尔登战役,如果德国占领了凡尔登地区,则德军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通道,巴黎危在旦夕,所以为了保护巴黎,法国也在这里投入大量兵力阻击德军。
为了缓解法国在凡尔登地区的军事压力,英法联军制定了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实施反攻德军的计划,而德军也在此构建了三道纵深防御达8公里的战略防御阵地来抵挡英法联军的进攻。
6月24日,英法两军集中优势火力,连续七天炮轰德军阵地,造成德军的大量伤亡。7月1日,英法两军发起进攻,当天担任主攻的法军即突破德军正面第一道防线,但是左翼的英军却遭到德军的疯狂抵抗,仅一天就伤亡6万余人。
6万,这个数字极大的震惊了当时的英法司令部,当时他们认为德军在英法一千多门火炮的猛烈轰炸下,第一道防线上的德军肯定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为何还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原来,大意的英军也认为德军失去抵抗能力,于是很轻率的以密集阵型向敌方阵地前进,殊不知,德军顽强的顶住了对方猛烈的炮火攻击,并发起反击。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德军配备了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每分钟可以发射6000发子弹,当德军利用马克沁机枪组织起强大的火力网时,英军士兵撤退已经来不及了,他们成片的倒在德军阵地之前,他们到死都不知道,杀死他们的子弹究竟是从什么东西射出来的。
然而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时候撤退无疑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英军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造成6万人伤亡的情况下,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完全被攻破,第三天英军右翼攻破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
然而英法两军在进攻上取得了进展,但对战役的最终结局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德军在前两道防线被突破后,迅速转换防守思路,利用英法进攻间隙采取分段突袭的方式,发动反击,双方打的你来我往,战斗也异常残忍,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此战中投入了坦克,这也是坦克在战场上的第一次亮相。
不过,坦克的亮相并没有对战役产生多大的影响,战役持续到9月份,英法两军向德国纵深只推进了4公里,漫长的战线,持续的深入德国防御阵地,英法两军面临的将是德军更疯狂的抵抗与反击。
到了11月,气候开始恶化不利于长途奔袭,英法两军宣布作战计划失败并下令停止进攻,随即德军也撤出战斗。
战后统计,英法伤亡62万多人,德国伤亡63万多人,两军伤亡对等,但是此次是英法主动发起的进攻战,既然没有达到战前预定目标,那么索姆河战役便是德军取胜了。

索姆河战役中,德军为何向英军大喊撤退!不要来送命?

8. 一天阵亡六万士兵,英国为何在索姆河战役中损失这么大?

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然而这次会战却让英国一天之间损失六万士兵,战后下来双方伤亡共计达130万。英国一天之内损失重大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当时英法联军对于德国的防御设施估计错误,导致英法联军的炮火地毯式轰击根本没有起到大大作用;二是当时德国刚刚装备重机枪,而英国方面还暂时没有大规模杀伤武器。当然后来英国方面还是搬出了坦克(人类战场上第一次出现坦克)才硬生生扛过德国重机枪的扫射,将战线往前推进,但是后来德国还是取得胜利,但却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一点,当时英法联军起初的确是采用了炮火轰击德国阵地,意图摧毁德军的重型武器,但是没有估计好位置。当时英法联军集中了很多火炮与迫击炮,对德国的阵地进行了7天的地毯式轰炸,但是根本没有想到德国的防御设施虽然被摧毁,但是德军的重机枪等重型武器被转入安全地带,这就让德军保存了足够的实力经行反击。
第二点,当时德军已经装备好了重机枪等重型武器,而英国方面准备不充足,又或者说英国方面自认为重型武器只是纯粹的浪费子弹,而且一战时期面对机枪扫射,坦克没出动掩护的情况下那么步兵就是移动的人肉靶子。索姆河一战中,德军虽然在炮火轰击下损失了防御设施,但是在重机枪与铁丝网的配合下,英国的步兵冲锋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导致那天的冲锋只是单方面的屠杀。
当然后来英国方面还是首次动用坦克,虽然将战线推进了,但是德军的顽强反抗下,依旧还是没有推进太多。总的下来这场战争德国的防御取得胜利,但是因为坦克的出场,以及英法联军人数上的优势,德军损失十分惨重。当然一开始英国方面战术上的失误让自己一天损失六万士兵的确值得反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