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规模

2024-05-17 13:19

1. 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规模

苏州高新出口加工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苏州高新出口加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润,四季分明;西高东低的自然走势使其地势高,地质硬,地耐力强,并且是无灾害性地震区域;这里注重环保,空气清新,湖光潋滟,山色秀美。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环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等交通骨架东西纵横,南北交错。苏州高新出口加工区拥有一张四通八达,便利快捷的物流运输网。人才是企业的动力,在文化教育水准较高的苏州,高新区的人才优势也是十分明显,进入苏州高新区的大专、本科及研究生达5700人,中专技校职校的毕业生每年有32000人。地址:苏州市运河路8号邮编:215011

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规模

2. 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的简介

该区现按照海关监管设施、隔离设施等有关标准,实行了隔离封闭。区内设有永久性建筑,四角设有自动监控摄像机,区内沿隔离围墙建有宽4米、长3公里的海关监管巡逻通道。其它如集装箱货车通道、客车通道、人行通道、检查房、申报房、监管仓库、查验场地、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电子闸门放行系统等一应俱全。

3. 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概述

 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同比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和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2014年,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200个,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其中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0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3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竣工投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2014年预计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39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5%,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约发展水平领先,坚持集约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万元GDP能耗为0.272吨标准煤,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生态环保指标连续4年列全国开发区首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5年服务产业倍增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8%;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574家。 2014全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83亿元、200亿元和192.8亿元,分别增长23%、48%和31.3%,园区成为全球纳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区域之一。在自主品牌方面,园区50家重点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销售总收入增长15%,新增上市企业3家,累计达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2013年,园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55.3亿元,增长12.8%,占GDP比重39.7%;积极借助苏台灯会、金鸡湖商务旅游节、马拉松、龙舟赛等大型活动拉动消费增长,全年社零总额增幅16.2%;服务外包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金额39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5%;总部经济加快集聚,新增市级总部机构4家、经认定的各级总部项目达70家。 2009年到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6%升至约6.5%。5年间,苏州文化产业通过平台搭建、项目扶持、金融创新、人才培育,营收年均增幅超过20%。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 2009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比重的3.6%,2014年,已经达到约6.5%。 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至2011年,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7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8万个,城镇职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3万元和1.3万元,率先全面达到江苏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标,综合发展指数在国家级开发区名列前茅,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最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 园区以约占苏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业用电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概述

4. 苏州工业园的发展产业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态优化“四大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转型成效显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较早启动转型,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资源集约、生态和谐的发展之路。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5个项目,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达10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 - 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63%、32.5%,并形成“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等一批新的功能亮点,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离岸外包产值分别约占全国3%、17%和8.8%。发展质量持续提高,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和绿色建筑等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0.36吨标准煤,万元GDP的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资源集约和生态环保等指标走在了全国开发区前列,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科技创新跨越发展。近年来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2009年达4.2%,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研发机构160家、创投机构85家、国家级创新基地10个、公共服务平台20多个,建成和在建创新载体300万平方米,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中科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国家级创新重点项目均落户园区,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3.东部新城加快繁荣。以CBD建设为龙头,集聚各类银行与专业商务机构140多家,环金鸡湖区域成为苏州新的商业文化中心;以全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为依托,集聚服务外包企业950家、从业人员4.5万人,2009年完成服务外包产值150亿元,其中离岸执行金额5.45亿美元,同比增长69%。以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为平台,引进注册生产、物流、贸易企业174家,2009年监管货值达513亿美元。4.中新合作深入推进。先后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培训,编制实施了80余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77万元和1.5万元,是园区开发之初的5倍多。5.各项事业和谐共进。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社保并轨等实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去年分别达3.77万元和2万元,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在全市排名前列,基本实现城市化。社会事业更趋繁荣,教育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党的建设更趋加强,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设立了“中心区—社区—企业”三级党员服务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阵地活动”,基层党建实现了“有效覆盖”。重视廉政建设,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与土地公开拍卖等各项制度,有效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水平。虽然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开发区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距:如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民生改善与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繁荣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

5.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中国——新加坡)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6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十一年来,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2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1万个。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80.7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200倍;进出口总额从开发之初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其中出口192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超过2.8万元和1万元,均增长了5倍左右。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同时,每万元GDP耗水5.9吨、耗能0.22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90元,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其主要发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2005年,新增注册外资38.1亿美元,到帐外资15.8亿美元,注册内资超250亿元;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研发项目11个,服务业新增项目数和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平均每天开工投产工业企业2家,均创下历史纪录。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3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8亿美元,注册内资760亿元,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从地区结构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从投资规模看,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超过6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85个项目;从产业层次看: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园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位。      2、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2005年,我们启动实施了科技“跨越计划”,全面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全区科技投入增长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70%以上。从创新载体建设看:先后建成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软件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超过2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科技园已集聚了超过苏州90%的IC设计企业和60%的纯软件研发企业。从创新主体培育看:积极实施科教优先战略,先后投资30余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同时,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复合人才以及研发领军人才,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名。从创新环境营造看:先后建设了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等一批创新功能平台;设立了总额超过20亿元的风险创投、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创业担保以及IC设计、软件研发、动漫产业与生物、纳米等领域的发展专项基金,并与台湾怡和、以色列无限创投开展合作,形成各类风险创投机构10家。同时,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3、三产发展后来居上。  按照省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园区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即力争5年内,三产品牌项目翻两番,商业载体面积增两倍,服务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近两年,我们围绕“金鸡湖、阳澄湖和独墅湖”做文章,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先后投入200余亿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园、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0多万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业街、金鸡湖商业广场等各类商业载体50万平方米;相继引进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等10多个知名商业品牌,入驻了美国普罗斯、日本近铁等20多家国际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汇丰、英国渣打等20多家中外资银行以及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知名专业机构,有力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升级。2005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3亿元,占GDP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园区开发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1)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2)适度超前投入。先后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3)高标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牢固确立“绿色园区”理念,以金鸡湖整治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相继建成了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等一批开放式景观和与其相配套的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累计新增绿地170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目前,中新合作区就业人口已超12万人,居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外籍人士超过8000人。       5、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园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注重资源集约利用。2005年,我们通过实施积极的择商选资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加快项目集聚、加快企业增资扩股、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等方式,土地集约水平在较高平台上又有新的提高,在实际利用外资同口径增长15%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面积减少30%,中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到17亿美元,标准厂房出租率提高15个百分点。(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确立“绿色招商”理念,环保部门“提前介入”、“一票否决”等措施,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项目进入。十多年来,因环保因素被否决的引资项目有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同时,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率先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统筹协调与科学发展。(3)注重和谐社会构建。坚持“以德治区”和“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方针,通过“虚事实做”的形式,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富民、亲民、便民角度出发,统筹社会资源力量,综合推进科教文卫、生态环保和扶贫帮困等各项实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邻里中心为依托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平安园区”,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创业环境。    
       6、富民工程优先实施。  我们始终将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不断加大富民强区、城乡统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力度。(1)注重区镇联动开发。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南北呼应”的大开发格局。2005年所辖三镇财政收入和新增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区的40%和54%,富民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区累计新建动迁房近700万平方米,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还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2)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加快实施“五个一工程”,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就业、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础。目前,4万多名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岗就业,其中自主创业当老板的超5000人。(3)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先后建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制度、征地农民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社会和农村弱势群体,建立了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目前,企业参保率已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过23万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      7、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园区是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我们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争创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1)加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新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目前,赴新培训累计超过1700人次,编制实施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68项,基本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架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并通过全员招聘、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等公开民主途径,形成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靠得住、有本领的干部队伍。(2)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开发区特点,我们特别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先后成立了园区外企党委和私营个体经济联合党委。目前,工委下设14个党委、67个党总支、304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12300余名,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3)加强了勤政廉政建设。坚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养廉,以勤促廉”,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等各项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设系统程度。       
  
    
    ;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6. 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的基本信息

苏州高新区位于苏州古城的西侧。52平方公里先导区已完成开发。一个外商投资高度聚集,集工业、商业、居住及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化城市初步建成。 苏州高新区先后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和首家ISO 14000环境管理示范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招商引资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到2002年底,苏州高新区共引进外资80亿美元,区内外资企业达700多家,绝大部分是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脑主机及周边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仪表、通讯产品等。区内有许多世界著名500强企业,如摩托罗拉、飞利浦、佳能、杜邦、松下、索尼等公司。苏州高新出口加工区依托苏州高新区大区域环境以及有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较高的知名度,将建成环境优美、物流畅通、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具有带动效应的出口加工区。

7. 苏州工业园区的介绍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122013年末苏州工业园区拥有户籍人口41.3万(常住人口102.8万),流动人口575623人。34苏州工业园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同比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3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02.8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19亿元、新兴产业产值233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4.3个和2.4个百分点,达到了68.5%和58.7%。

苏州工业园区的介绍

8. 苏州工业园的配套

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各类国道外,随着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规划建设,苏州将通过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州轻轨一号线等与上海、杭州、无锡、南京等2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密切联系。拥有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苏州工业园区设有独立的海关。区内建有虚拟空港,采用上海—园区货物空陆联程中转快速通关模式,空运货物通关时间最短可缩至5小时。国务院已批准园区整合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三个区域,形成具备“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新型保税监管区域,以进一步满足企业“大物流、大通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