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的简介

2024-05-17 23:27

1. 钱庄的简介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1933年,货币单位废两为元。当时因银两和银元并用,其间必须有个折合率。但计算非常繁复,而且折合率也上下浮动,犹如外汇涨跌一般。先要将一银元折合成规元。规元也称豆规银(豆商交易时所用),九八规元。所谓规元,并无实银,只作记账之用。与它对应的是上海所铸的二七宝银。二七宝银使用时作九八升值,即为规元。银元折合成规元的比例称为洋厘,例如洋厘为7.225,即一银元可折合规元七钱二分二厘半。洋厘的折合率每天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公布,升降由当天市场上银元供需变化而变化。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钱庄的简介

2. 钱庄的业务

概述钱庄银号在各个时期经营的业务多有不同,就民国时期而言,有的是前朝沿袭下来的,主要有以下四项:庄票信用卓著,在市面流通,如同现金,为中外贸易双方所认可,被外商称作“在贸易中非常有价值的中国金融文件”;钱庄按存户寄存钱(银)填发存款收据,不记名,认票不认人,可流通市面;后演变为印发固定形式票据,随时填写金额加盖印章;最后由钱庄印成一定金额具备各种核对条件的钱票或银票,统称庄票,可在各地通用。洋厘银拆这是钱庄银号的两个独特经营方式,作为操纵金融行市的手段,对钱庄发展起重要作用。洋厘者,“洋钿行情”也,即以银两表示的银元市价。俗称银元为洋钱或洋钿,银元一枚合库平银七钱二分或漕平银七钱三分,以此为市价基础,随行市涨落至厘位止,故名洋厘或厘价。以银两为计算标准拆借的利率叫银拆,以银元计算的叫洋拆。钱业中有时统称银拆或拆息。这是钱庄同业之间相互拆借的利率,由钱庄同业公会(或钱行、钱业公会)操纵。民国初期,银元行市逐渐统一。1915年取消龙洋行市,1919年取消鹰洋行市统一洋厘行市,洋厘行情长期下跌。1930年后厘价猛跌,1933年规定以规元七钱一分五厘合银元一元为法定换算率,停开洋厘行市,所有银行钱庄均应以银元为本位币,银拆改名拆息,全国通行,史称“废两改元”。业务钱庄多吸收商人存款,并代收票据;政府公款也有一部分存入银号,均为往来存款。所经营放款由信用放款、抵押放款、短期拆息等;放款对象主要是商号,年给出口各行业大量货款,对当时刚刚兴起的民族工商业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民国初期,钱庄汇划业务迅速展开,深入内地。如上海钱庄就同武汉、镇扬、宁绍等地钱庄建立业务联络网,有联号、代理关系等,通过这些地区向内地渗透。口岸钱庄在外国银行洋行操纵下,以资金支持内地钱庄,根据合约办理汇划,每年进出高达数千万两,有力地控制内地金融,并为外商对华收购倾销原料商品充当买办。钱庄还经营生金银买卖,鉴定金银、银元和各种金属货币的成色、重量和真假,并核定其价格。有些资本雄厚的钱庄还附设或控制银炉、银楼、金店、铸造和买卖金银器饰。钱庄不仅利用其左右兑换的特殊地位,长期操纵银两银元市价,还进行证券、公债、花纱布等等投机。

3. 钱庄的起源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俗称"钱店"。
  1933年,货币单位废"两"为"元"。当时因银两和银元并用,其间必须有个折合率。但计算非常繁复,而且折合率也上下浮动,犹如外汇涨跌一般。先要将一银元折合成"规元"。规元也称"豆规银"(豆商交易时所用),"九八规元"。所谓"规元",并无实银,只作记账之用。与它对应的是上海所铸的"二七宝银"。"二七宝银"使用时作"九八"升值,即为"规元"。银元折合成规元的比例称为"洋厘",例如"洋厘"为7.225,即一银元可折合规元七钱二分二厘半。洋厘的折合率每天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公布,升降由当天市场上银元供需变化而变化。
  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钱庄的起源

4. 钱庄的由来

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俗称"钱店"。
  1933年,货币单位废"两"为"元"。当时因银两和银元并用,其间必须有个折合率。但计算非常繁复,而且折合率也上下浮动,犹如外汇涨跌一般。先要将一银元折合成"规元"。规元也称"豆规银"(豆商交易时所用),"九八规元"。所谓"规元",并无实银,只作记账之用。与它对应的是上海所铸的"二七宝银"。"二七宝银"使用时作"九八"升值,即为"规元"。银元折合成规元的比例称为"洋厘",例如"洋厘"为7.225,即一银元可折合规元七钱二分二厘半。洋厘的折合率每天由钱业公会分早,午两市开出公布,升降由当天市场上银元供需变化而变化。
  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

5. 钱庄的游戏

在游族网络出品的网页游戏《大将军》中有一座钱庄。在繁华的《大将军》河南尹街头V1.06号悄然开启一家金龙钱庄,虽然并无宣传店面也较为低调但进店交易之人络绎不绝有将门槛踩平之势。据说该钱庄十分奇特,和其交易之人从无亏本之说,只赚不赔。有懂奇门遁甲之人看出其中蹊跷,说消失已久的聚宝盆可能在金龙庄主手里。金龙庄主现身四国乱世在金市掀起另一场风云,其目的不慎明确。各位将军让我们一起踏入金龙钱庄,体验聚宝盆日进斗金的威力,揭开金龙钱庄鲜为人知的秘密吧!玩家在指定活动时间内花费黄金购买限定数量的官票;购买的官票价格为,1000、5000、10000黄金三种面额不等;购买官票时花费的黄金和红利将分四期返还给玩家,每隔几天返还一期。即,玩家花1000买的,最后得到1100,但是分四期返还给玩家。当期未领取的黄金,累计到下一领取日上,以此类推,可一直领取到最后领取。如果第一期我有500黄金,但是没领取,第二期我有400,那么,到第二领取日的时候我就有900可领取了。后面一样,叠加,活动截止时间到达后,最后一期未领取的玩家将一直存放,10日后取消。已领取完毕或未有黄金需要领取的,时间到了则关闭。活动图标上显示的倒计时时间应为剩余可购买时间。

钱庄的游戏

6. 钱庄是什么?

钱庄是我国早期的一种金融信用机构。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后来在银钱兑换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信贷活动的机构。
主要从事中外贸易的资金划拨、通融,为洋货内销和土产外输。

7. 钱庄的其它资料

有着“世界孤品”之称的上海清代钱庄票,在上海豫园举办的《藏海拾珍》民间收藏品展意外“现身”,引起沪上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有着“世界孤品”之称的上海清代钱庄票八月一日在上海豫园举办的“藏海拾珍”民间收藏品展意外现身,引发此间收藏界广泛关注。著名钱币专家余榴梁此次拿出了世界孤品——上海清代钱庄票等一批罕见的钱币让中外观众尽情观赏。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国际通商口岸,清光绪年间,上海的钱庄数量在中国名列前茅,但钱庄发行的有价流通实物票据,流通后又被钱庄全部回收注销,能留下来的是寥若晨星。国家博物馆以及国家权威资料文献,均无上海清代钱庄票的记载。展出的本票据产生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钱庄票据背面印有清代时期上海租界地图。面值为一千文,该票据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珍贵实物。上海出版的多部近代货币史著作,在引用实物资料时,均选用“春恒茂”一千文庄票作为唯一的实物示范依据。此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慧贞的水坑端砚、清道光竹簧花瓶、清光绪书卷册页匾等一系列珍贵民间藏品也在同一收藏品展上亮相,展示了具有浓厚上海地域特色的收藏文化。上海市工商联收藏俱乐部理事长刘超在此间表示,作为首届精品展,俱乐部希望通过举办这种高品位的收藏展来提升上海民间收藏的层次,展现上海“全国收藏半壁江山”的风采。

钱庄的其它资料

8. 钱庄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历史上货币多样,有铁钱、铜钱、银钱和纸币等,名称也极为繁复。于是,一种专门的货币兑换机构出现了,这就是钱庄。
不同区域的名称不同,也根据规模的不同有其他称谓,如银号、钱店等。
钱庄是银行的雏形主要评定银两成色,将银换成铜钱或将块银换成碎银,以满足商品交换和日常生活的需要。钱庄曾经与外国银行和本国银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来被现代银行所取代。
明英宗期间,流通了270多年的明王朝官方货币大明宝钞贬值,朝廷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此后几朝,由于私钱庞杂,贩卖铜钱和私铸私熔更多,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
在此情况下,出现了若干专营铜钱兑换的金融组织,称为“钱店”,又叫“钱铺”、“钱桌”。
1529年,私贩铜钱者更多,明朝朝廷下令禁止贩卖铜钱,导致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钱桌、钱铺等私相结约,各闭钱市。
1577年,明代理财大臣庞尚鹏奏准设立钱铺,是为钱铺法定之始。法定钱铺允许由市镇中殷实富户开设,随其资金多寡,向官府买进制钱,以通交易。
明代末年,钱铺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理放款,提供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就是现在的汇票,也成为钱铺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
至清代道光年间,钱铺始称“钱庄”,也有的称为“银号”。其实,钱庄与银号实为一类。大抵在长江一带名为钱庄,在北方各省及广州、香港多呼为银号。习惯上,华北、东北各地多称银号,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地,则钱庄、银号两种名称都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