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年的介绍

2024-05-11 18:11

1. 香港十年的介绍

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十年岁月,风起云涌,用镜头去捕捉、去诠释、去表现,更能触动人心,勾起港人真正的集体回忆。《香港十年》一共8集,每一集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贯穿着同一个主旨。央视副台长张长明在接受采访时一言以蔽之:“用小切口展示大主题。”说到底,细节往往更堪咀嚼,味道隽永。《香港十年》折射了香港的变与不变,也诠释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思的成功实现。

香港十年的介绍

2. 香港回归20年取得成就

 香港回归20年取得成就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其实香港回归20年以来取得成就到底有什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香港回归20年取得成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越香港回归的浩大工程——香港新机场启用 
    耗资1550亿港币的香港国际机场总面积达1248公顷,在弹丸之地的香港是个奇迹;单是客运大楼就占51万平方米,相当于86个足球场,是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这一跨越香港回归的浩大工程,在经过几年运行之后,新机场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连续4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航空货运量稳居世界首位。
     金融保卫战:击退“金融大鳄”索罗斯 
    1998年“闪袭”香港金融市场是索罗斯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在香港遭到国际金融炒家的狙击之前,东南亚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索罗斯的一连串狙击,令港币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汇率受到冲击,一路下滑,香港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港币多年来首度告急,保卫香港货币稳定注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战。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合法地干预香港股市,与国际炒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殊死拼杀。
    中国政府强调,将会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捍卫港币稳定。必要时,中国银行将会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索罗斯的投机活动,这对香港无疑是一种强心剂。一连串的反击,使索罗斯的香港征战未能讨到任何便宜,损失惨重。
     CEPA出世 
    2003年,在香港回归六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回应特区政府的提议,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稳定了香港商界对香港经济的信心,香港经济开始明显复苏。
    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CEPA,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紧紧维系在一起。CEPA自签署后,香港GDP增速在2004年、2005年、2006年都保持在高速发展的态势,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发展速度的一倍多,使得香港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拓展内地与亚洲业务的首选之地。
     香港自由行开放 
    中央政府于2003年7月28日起,放宽了内地居民往来香港的签证政策,先后允许内地49个城市居民申请来港“个人游”(自由行)。作为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自由行由2002年的638万人次逐年递增,至2014年达至最高峰,有近4725万人次,占整体旅客量逾77%,增幅逾七倍,带动的行业每年可吸引30多万香港劳动人口就业。
     “沪港通”“深港通”相继问世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开通,开通以来,南向交易(从内地到香港)日益受到欢迎,两年间南向交易占香港主板成交量的比重由1%-2%上升至12%。
    从“沪港通”到“深港通”,迈出这一步耗时七百多个日夜。在“沪港通”成功运行两周年,“深港通”也正式启动。启动“深港通”,全面实现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是中国必须寻求国际金融话语权的强国之路。从长期来看,“沪港通”和“深港通”对吸引外国资金进入中国股市意义深远,它们的开通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里程碑。
     获评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在国际知名机构的评选中,香港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最自由的经济体、亚洲最具活力的城市。
    2017年6月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在其调查评估的全球63个经济体中,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瑞士、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至第四位。此外,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债券通”获批 
    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称,决定同意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债券通”),正式启动时间将另行公告。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多家机构纷纷表示,“债券通”的获批是一份迎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特别礼物,意义重大,而这对于国内和香港乃至全球投资者和债券市场参与者都是一条通往更大业务机会的“快车道”,且将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扩展资料: 
    1、GDP年增长4.5% 人均GDP全球第七
    香港经济经历了多次考验,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但到2014年的统计,香港过去10年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约4.5%,高出其他发达经济体同期平均值近1倍。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实质增长3.4%,政府的财政储备累计增长65.2%,外汇储备增长2.35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香港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七。
    香港股市和楼市自2009年初反弹后,恒指保持在较高水平运行,部分地区楼价已超越1997年金融风暴前的水平。
    现届政府正积极增加土地供应量,务求令小市民安居乐业。
    2、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2003年签署的CEPA协议,令香港贸易受益匪浅。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CEPA实施10年,有71.61亿美元香港受惠货物进入内地,累计关税优惠达39.83亿元人民币。
    而近期公布的白皮书显示,目前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
    2013年,据香港统计,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额38913亿港元,比1997年增长2.49倍,占香港对外贸易总额的51.1%。
    同时,香港是内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3、自由经济体20连冠
    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的`2016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将香港列为最自由的经济体。
    在《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用以评估的十项因素中,香港在其中七项取得90分或以上的佳绩,并在“营商自由”“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方面,继续获评为全球首位。
    传统基金会亦赞扬香港执行稳健的经济政策、市场高度对外开放、恪守财政纪律、拥有稳定和透明的司法制度,以及对产权的充分保障,令香港能够保持国际商业枢纽和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
    4、位列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金融体系
    回归以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国际肯定。
    2014年5月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面对香港金融体系进行评估后,肯定香港金融体系受到相当完备的监管及具承受冲击的能力,包括:银行整体资本额远高于《巴塞尔协定三》的最低要求水平;银行体系(包括外资银行分行)具备足够流动资金应付大量的存款及资金流失。
    IMF又确认香港是全球规模最大及最先进的金融体系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的金融发展指数中位居榜首。
    报告显示,香港银行体系资产值达2万亿美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7.05倍,资本及流动资金非常充裕,盈利稳健。
    证券市场则具深度、流动性及高效率,总市值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0倍。
    至于保险业,渗透率亦相当高,在亚洲排行位列第二位,并且资本充足。
  ;

3. 香港近10年的变化

香港宪法的《基本法》在第五条里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不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50年不变。”
  
   《亚洲时报》特稿文章指出,十年了,香港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似乎没有改变。不过,生活在这里的人,却可以感觉到过去十年的变化,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更是无形的。而要为这些变化负责任的是香港人自己。
  
   有形的变化更多是来自过去十年的经济衰退,而非北京政府的干预。北京政府的干预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至少现在还没有。而那些无形的变化,却正在打造一个新香港,这些几乎是非中国居民和游客看不到的。香港变得更温顺了,也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香港人对大陆人的那种天生优越感,几乎消失殆尽;“阿灿”这类蔑视大陆人的词汇,已从日常语言中消失了。“阿灿”原本是一部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后来港人就这样称呼大陆人,意思是乡巴佬。
  
   香港人正在大陆化。事实上,如今港人过关去深圳消费时,如果他们出手不大方,就会受到羞辱,被叫作“港灿”。
  
   其实打从1997年7月1日凌晨主权移交几小时后,变化就开始了。当然,北京或港人都没料到,或希望这么快就开始改变。实际上,有些港人根本没料到此生或来世会发生变化。
  
   1997年夏天,泰国的货币泰铢急剧贬值,引起了一场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正是这场风暴以及随后爆发的一系列更致命危机,严重了打击港人的自信和傲气。
  
   在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空前高的失业率(8%)、负资产这些灾难面前,港人选择了一条好走的路——依靠北京。当他们向北京求助,面子、自尊心和天生的优越感都被一股脑儿抛开。
  
   北京政府果断地抛出一条又一条的救命稻草。北京现在仍在这样做,尽管有时会提醒说,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香港必须解决其根本问题。但谁在乎呢?好时光回来了,香港又风生水起了。那是外国游客和当地侨民所看到的。
  
   他们现在还看到的,是这些有形变化:现有多达50万港人在大陆工作,而他们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在英国统治的最后几年里,移民到加拿大、澳洲和美国的富裕中产阶级专业人士。
  
   同时,这50万港人在香港的位置,几乎被同等数量的大陆人(主要是穷人)所取代,这些人已在港永久定居。大多数生活在较低经济水平的新移民,都是嫁给香港男子的女性。香港男子找要求不那么高的大陆女子作妻子或情妇的热潮,不可能很快减退,这就导致香港单身女子的人数与日俱增。
  
   香港不再是昔日那个继新加坡之后亚洲第二大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上海已经快将其取而代之,而且深圳也很快会超过它,因此香港可能会继续走下坡路。

香港近10年的变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