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是什么?

2024-05-09 22:06

1.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是什么?

1.绝对购买力平价说
认为均衡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亦即由两国一般物价水准的相对比率来决定。假设e代表汇率,pd及pf分别代表本国及外国的物价水准,则汇率决定于:e=pd/pf
也就是home
country
price
level
/
foreign
country
price
level
只是代号不同
2.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应随着两国物价水准的变动而调整。
相对购买力平价能够用来计算一个货币是否实际升值或贬值,只有当该货币在基准期处在均衡水准时才能帮助我们确定该货币在中止期是否低估。如果该货币在基准期已经大幅偏离均衡水准,仅仅根据相对购买力的计算很难断定该货币在中止期是否被低估。
以用变动率的方式,将上式改为:
汇率变动率=本国物价上涨率-外国物价上涨率
st
=s
0
*
(1+inflation
rate
home
)^t
/
(1+
inflation
rate
foreign)^t
这应该是还没取微分前的计算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例如,基期和报告期的汇率都等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二分之一,这时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但是绝对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是什么?

2.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二者同属于购买力平价说理论,二者都是在货币购买力的角度阐述汇率
不同点:
1、观点不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
2、范围不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各有其使用的范围: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用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用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3、影响因素不同
购买力平价理论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但由于汇率变动不仅受到通货膨胀差异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绝对购买力平价
百度百科-相对购买力平价

3.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是什么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卡塞尔在1918年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动关系时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
用公式表示: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2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是什么

4.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同属于购买力平价说理论,二者都是在货币购买力的角度阐述汇率
不同点:
1、观点不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
2、范围不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各有其使用的范围: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用来说明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用来解释汇率的波动。

3、影响因素不同
购买力平价理论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但由于汇率变动不仅受到通货膨胀差异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
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绝对购买力平价
百度百科-相对购买力平价

5. 什么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RelativePurchasingPowerParity;RelativePPP)是卡塞尔在1918年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动关系时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即期与远期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必须等同于这个期限内汇率的差别。
如果不一致,就会出现套利情况,直到汇率调整到两者一致为止。在实际应用中,计算购买力平价可以用消费者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或GNP缩减指数表示物价水平。
公式表示: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扩展资料: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意义:
购买力平价理论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汇率预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即预期的汇率变化应该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差异。
但由于汇率变动不仅受到通货膨胀差异的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且由于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和因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引起的国际市场的分割,导致基于购买力平价前提条件的公式在现实中很难完全成立。
因此,汇率在短期内的变动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理论。但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测通货膨胀率,则该理论在长期中以及通货膨胀很高的经济中还是能够成立的,在确定货币的均衡汇率和预测长期汇率变动趋势中有一定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什么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6.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
 
 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
 
 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
 
  *** 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
 
  
 
 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
 
 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
 
 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
 
 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
 
 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编辑本段]二、具体内容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
 
 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
 
 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
 
 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今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
 
 用表示直接标价罚下的汇率,Pd和Pi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一般物价的绝对水平,则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为:
 
 e=Pd/Pi
 
 2、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示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动,并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因素。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促使经济学家对绝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修正。
 
 他们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
 
 因此,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它们的名义汇率等于其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
 
 即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期汇率的变动,即两个时点的汇率之比等于两国一般物价指数之比。
 
 用e0和et分别表示基期汇率和报告期汇率,Pld和Plf分别表示报告期本国和外国的一般物价指数,则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为:
 
 et/e0=Pld/Plf
 
 3、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例如,基期和报告期的汇率都等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二分之一,这时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但是绝对购买力平价部成立。
 
 [编辑本段]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作用和影响  购买力平价理论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这使它成为现在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
 
 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
 
 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国货币所体现的价值量的差异。
 
 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两国货币价值量之比。
 
 因而两国货币兑换的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表现出来。
 
 购买力平价决定了汇率的长期趋势。
 
 不考虑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短期因素,从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购买力平价为长期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购买力平价把物价指数与汇率水平联系起来,而且研究思路相对简单明了,对指导投资有一定意义。

7.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缺陷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缺陷如下:1.它的缺陷在于直接忽略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2.购买力平价忽略了非贸易商品的因素,也忽略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对国际商品套期保值的约束;3.计算购买力平价的许多技术困难限制了它的具体应用。4.计算具体汇率有许多困难。【摘要】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缺陷【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缺陷如下:1.它的缺陷在于直接忽略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2.购买力平价忽略了非贸易商品的因素,也忽略了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对国际商品套期保值的约束;3.计算购买力平价的许多技术困难限制了它的具体应用。4.计算具体汇率有许多困难。【回答】
以下是相关拓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购买力平价是最有影响力的汇率理论。这是因为:1 .它从货币的基本功能(购买力)的角度来分析货币的交换,这是合乎逻辑的,容易理解的,并且具有最简单的表达形式,并且对汇率决定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出了最简单的描述;2.购买力平价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汇率决定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是汇率理论的核心位置; 3。购买力平价被广泛用作汇率的长期均衡标准,并被应用于分析其他汇率理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购买力平价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也没有阐明汇率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回答】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缺陷

8. 购买力平价完全解释

问题1: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问题2:购买力平价是什么意思?
 
 购买力为一经济学上之术语,顾名思义即是取得收入之后购买货品和服务的能力。
 
 购买力平价:就是两种(或多种)货币对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之比,亦即两种货币在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商品时的价格之比。例如,购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一揽子商品,在中国用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对这些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4:1。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等于1美元的购买力
 
 在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时,通常采用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用官方汇率对各国货币进行统一换算,但官方汇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价,使比较的结果不太准确。购买力平价是通过价格调查收集对比国家150多类、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资料,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150多类划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它是不同国家、不同货币的价格之比,是一种比价指数,实质上是一种计算真实的汇率。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通货膨胀意味着国内物价上涨,而物价是一国货币价值在商品市场的体现,物价的上涨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使该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将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的下跌。因此,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导致其对外价值的下降。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解释这种机制的代表性学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 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风险:是由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引起资产的总购买力的变动,投资者应该有理智地处理购买风险的能力。否则,通货膨胀将会把投资者财富的购买力侵蚀光。
 
 购买力风险不同于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因为一种投资者有可能在其价格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丧失购买力,许多投资者错误地认为货币越多越富裕,这种货 币幻觉使投资者忽视了通货膨胀的问题。投资者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收益率而非名义收益率上,才能克服货币幻觉问题,而且只有当实际收益率为正值,即名义 收益率大于通货膨胀时,购买力才真正有增长。
 
 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是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普遍上涨,证券价格也会上升,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但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一般可通过计算实际收益率来分析购买力风险。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固定收益证券,如债券、优先股的名义收益率是固定的,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其实际收益率就明显下降,所以固定收益证券的通货膨胀率比较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