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是什么?

2024-05-17 12:10

1. 十四五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是什么?

我在中大咨询的官网上了解到有关十四五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问题,上面谈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一环,在国企改革上,“十四五”规划制定中要更加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
首先应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切实转变直接管理的监管理念,更多依托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更多依靠公司章程和法人治理结构、更多采取行使股东权和发挥董事作用等手段履行出资人职责,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其次,要从主要采取行政化管理手段转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克服行政化思维,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行权方式,坚持放管结合,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更好地把监管要求转化为股东意志,体现到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

十四五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是什么?

2. “十四五”时期做好国资央企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一是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实力持续增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益增速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匹配,供给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科技自立自强展现新作为。央企攻坚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在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牵头承担或参与的国 家重大科技项目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对国 家战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国有经济布局实现新优化。中大咨询强调,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 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持续巩固,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比重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全面增强。
四是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更加健全。
五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党对国资央企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引领企业发展、服务生产经营的制度机制更加完善,企业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

3. “十四五”规划锚定国企改革发力点

 本报记者 杜雨萌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将对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预计国有资本将在新兴战略性产业、基础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建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改革的动力激发国有企业的内生发展活力。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一直是本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譬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整体上看,在“十三五”时期,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文件的出台以及“1+N”政策体系的逐步搭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确实更趋合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得以明显增强,国有资产规模和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叶凡预计,“十四五”期间的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退出“非主业非优势”领域。
  11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除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外,在部署推进新发展阶段下的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笔墨浓重。
    
  具体来看,此次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在刘兴国看来,未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协同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具有战略重要性领域国有资本的并购重组,快速做大做强战略重要性领域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推动国有资本进行前瞻性的产业链优化布局,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三是着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叶凡也表示,考虑到国有企业需要服务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生物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创意等产业或将是国有资本的重点投向,并将进一步推进煤电钢类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的重组整合。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日前表示,国资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于需要“进”的领域,以做强做优做精为明确的目标,支持相关的企业进行并购和专业化整合,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配置相应的资源,提高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在“退”的方面,对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营业务和不良资产坚决退出。

“十四五”规划锚定国企改革发力点

4. “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要如何推进?

浏览了中大咨询公司的官网总结下来,大概从以下几点推进
紧紧围绕进入新发展阶段,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质量还不够优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必须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解决国‏家所需的产业布局还不够合理的问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着力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的问题。“十四五”期间要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大力实施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改革举措,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5. “十四五”时期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与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牢牢树立两方面指导思想。
一方面,从国有企业使命与定位来看,国有企业必须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市场主体,发挥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看,中大咨询认为国有企业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方向,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顺应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具有长期深远的制度建设入手,促进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形成,切实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十四五”时期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

6. 十四五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有哪些?

我在中大咨询的官网上了解到有关十四五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问题,上面谈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遵循“分类改革一存量调整一补充社保一加强监管一整体推进”的路径。
①通过分类改革适当收缩国有企业的分布范围和战线。
②国有经济发挥作用不明显、非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竞争性行业,应根据具体条件退出。将有限的资本投向真正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
③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并将收益分红补充到社保基金中以反馈于民。
④通过价格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监事会以及社会舆论和公众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特别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管。
⑤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反垄断执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市场中介组织体系等方面整体推进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7. 十三五规划国企改革重点及解读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闭幕,“十三五”和国企改革相关主题如何投资成为市场讨论的热点。华夏基金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华夏国企改革拟任基金经理郑晓辉预计,改革将是贯穿“十三五”时期的主线,而国企改革将是重头戏。他将深入挖掘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遇,这是资本市场未来五到十年最大的一波由政策驱动的投资机会。他看好未来成长股的投资机会,认为“只有成长,才有价值”。
 
   郑晓辉说,改革将是贯穿“十三五”时期的主线,而国企改革将是重头戏。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点强调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进国企改革为代表的相关领域改革,
 
   二是创新驱动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这意味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同时也是“十三五”国企改革的规划。“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国企改革将成为国企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
 
   “我将深入挖掘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遇,这是资本市场未来五到十年最大的一波由政策驱动的投资机会。”郑晓辉表示,从价值角度看,国企改革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是很显著的。一方面,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实施员工持股,理顺内部机制,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可以提升企业的外延价值。
 
   他说,投资者往往高估政策短期的影响,而低估政策长期的影响。比如军工股,有时候大家短期预期非常高,而短时间改革又难以有太大效果,使得相关股票大起大落。实际上,改革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投资者应该逆向投资,在大家预期不高的时候,提前组合布局,在市场冲高的时候,获利了结。这过程中,一般投资者经验不是非常丰富,不妨交给专业机构投资者帮着选股、择时,可能更好一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弹,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持续震荡,郑晓辉认为是典型的获利回吐,长期看,震荡有利于后续行情的展开。他分析说,八月底以来的这波反弹,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整个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下降,这既有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因素,也有资金大量涌入债券市场所致,例如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6月中旬的3.5%左右一路下降最近的3%以下,余额宝的收益也破3了,使得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理财需求逐步转到股票市场上来。
 
   二是国企改革、农垦改革、价格体系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推进,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两方面因素共同使得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对于市场下一步的走势,他表示,市场已经进入典型的震荡市,精选个股非常重要,主要看好成长类股票,包括改革成长类股和新兴成长类股,这也正是新基金主要投资的方向。具体来说,改革成长方面,以国企改革为代表的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理顺激励机制以及整体上市等外延增长来提高企业内在价值,从而构成改革成长股的巨大上涨动力;新兴成长股方面,跟上半年“互联网+”为主导的局面不同的是,未来更多的机会或将体现在与内需相关的新兴行业,比如精准营销、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
 
   郑晓辉说,中国资本市场这么多年的运行历史证明,只有成长,才有价值。
 
   十三五国企改革最新解读
 
   不久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回应了广大社会和经济工作者对深化国企改革的热切期盼,也引起了人们对诸多国企改革举措和设想的进一步关注。笔者认为,企业员工持股路径可期,时机与火候还不成熟;较之其他薪酬改革和激励机制,员工持股并不为首要和硬性选项。
 
   必须承认探索和试点国企员工持股,对于如火如荼的国企改革进程来说,确不失为加快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机制等的不错选项。然而好东西要受欢迎,还要开花结果,
 
   一则要逢时,
 
   二则还要有合适的推行。正如《指导意见》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拓国际市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广大职工付出了不懈努力,成就是突出的。但也要看到,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面向未来,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说到底,企业最基础的管理还很不规范。国企改革本来就非常复杂,一些方案和概念设计,不应当加剧人们的混乱和恐慌因素。毋庸讳言,试行国企员工持股,会带来许多管理和职责利益的混乱和不便。持股员工和非持股员工岗位与利益如何划分界定,职责与身份又如何区分定性。企业一旦有了相当部分员工,特别是诸多技术和精英阶层成为持股员工,是否需要成立或者干脆产生一个持股员工的专门组织?社会持股与员工持股如何定性,股权与利益的增持与转让有无区别对待?凡此种种,是很难回避的。相继而生的经营困惑和管理风险绝非常力可为,于冗重的国企改革与方案而言,无异于添乱和自生麻烦。再则,即便所涉国企为上市公司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股份出让和交易转让问题早有现成和规范的证券市场,员工购股也好不购也罢是自身行为,本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无需特别文件予以规定,不存在专门“探索”和“试行”,如此背景来说。着意“探索”和“试行”,难免“变相福利和造就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实事求是地讲,试行企业员工持股时机与火候都不成熟。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和 实践 上都特别关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方面的所有制、产权、劳动者身份等问题,以为如此才足以保障劳动者劳动和工作的权益。人们不难发现,与企业产权关系多元化、复杂化、分散化趋势相对照,劳动者个人的劳动能力、知识技能即通常所说的劳动力资本,因为竞争和生存的需要而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不可分离性却愈来愈强烈和经常地呈现出来,IT产业和创客的兴起加剧了这种趋势,人们甚至不能排除和忽略单个劳动和管理者个体于行业和公司企业的撬动作用。相对于工人的劳动和活劳动收益来说,劳动者对所有制、产权、身份的需要和认可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迫切和理所当然,劳动者对所有制、产权等诸要素的选择性比我们想象的要灵活得多,劳动者利益关系的核心说到底,其首要的体现乃是对劳动和劳动收益的呼唤与渴望。通常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也告诫了我们这一点。当今各种市场主体纷呈,积极竞争的境况也印证了这一点。普通劳动者是这样,更高级劳动者,管理者或精英阶层也是如此,直接劳动和技能的报酬才是第一和首要的需求。从一般的意义上讲,股权的认定和持股的回报相对劳动收益和薪酬来说还是第二位的。执意抹杀这种区别,要么是对上述状况的一种漠视,要么确实做出了错误的考量。
 
   其实,如何调动企业特定人群,特别是部分企业精英劳动者的积极性,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指导意见》在 总结 多年国企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列了很多有效管用的做法和途径。比如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等。可以说,《指导意见》还没有将员工持股作为硬行选项。此外,对于探索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指导意见》给予了诸多界定,添设了不少前置要件。着重要求完善员工持股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不难看出,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员工持股态度是十分审慎的,甚至也预判了有关责任与风险。总的来说,试行员工持股具有很好的深化国企改革的创新意义。
 
   改革关头我们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决心,但也决不可妄做拔苗助长、跑步冒进的决断。否则,国企改革多年的成效,来之不易的诸多有益探索,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十三五规划国企改革重点及解读

8. 国企改革无疑是2021年的重要投资主题

国企改革无疑是2021年重要投资主题。对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资产证券化提速等预期,使得国企改革板块持续活跃。而以激励管理层与管理层形成长期发展的共赢模式则是这一轮国企混改核心。
     
  在未来10年—20年内,国企混改应该是最大的投资机会。国有资产在国家经济资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国资委的资本总量大概到了110.4万亿,加上财政部监管的,以及其它中央部委监管的,以及其它的金融财管,都算上估计在200万亿左右,这是一个极其的庞大财富,中国国有资产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是无法取代的。
  
 国有资产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自身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不那么高,效益不那么好,活力不那么足,等等。
  
 因此,2016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把国企改革放在系统性改革的第一位,而且对国企改革的方向指得非常明确,就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所谓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把纯而又纯的国有企业与那些其它所有制的企业,比如民营企业、外资,民营资本,国外的资本,融合起来,这个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预见的10年到20年内,中国经济体系中最重大的事件,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上看,也应该是最重大投资机会,是中国投资界最大的制度性机会。
     
 国企混改应该是未来10年到20年内最大的投资机会,这里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显然是国有体量如此之大,200万亿左右,这是任何中国境内其它的资产体系可能有这么大,因此它本身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
  
 第二,站在产权结构的角度上考虑,国有资本没有虚高的冲动,相对而言是扎实的,没有续虚高的冲动。
  
 第三,它存在的巨大的制度松绑的红利,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把它自身所携带的信用、资源、资金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时空的可能性。
  
 当然在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国企混改投资机遇时,投资者首先要选择那些比较有前景的行业,比如战略新兴产业或先进制造业;其次,要有员工持股,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毕竟这关系到了他们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后,投资价格要有空间,经济和 社会 效益要同时实现。
     
 具体来看,在产业整合方面,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产业链的竞争,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企竞争力,要围绕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高度一体化的产业链经营模式,彻底贯通技术创新和产品价值链,形成行业竞争体系和全球化战略。企业体制层面,建立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用工制度,发挥各类资本的组合优势。其中,完善的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就需要企业内部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功能并使其切实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