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际私法的概念和特点。

2024-05-16 18:49

1. 简述国际私法的概念和特点。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避免或消除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程序规范在内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特点:
(1)强调了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而调整对象的不同正是区别不同法律部门的出发点:
(2)突出了国际私法的本质特性,即它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因各国民商法规定不同而产生的法律冲突;
(3)反映了国际私法最基本规范和制度的特殊性,肯定了冲突规范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知道构成了国际私法和主要内容;

扩展资料基本原则
1、主权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国际协调与合作原则。(有约必守原则)
4.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发展历史
1841年德国学者谢夫纳在其著作《国际私法的发展》中首先使用这一概念。这一名称在中国、德国、日本、俄国以及其他东欧国家得到普遍采用。
参考资料: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百度百科

简述国际私法的概念和特点。

2. 简述国际私法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国际私法的概念和特点。  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物件,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规定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避免或消除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程式规范在内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特点:(1)强调了国际私法调整物件的特殊性,而调整物件的不同正是区别不同法律部门的出发点:(2)突出了国际私法的本质特性,即它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因各国民商法规定不同而产生的法律冲突;(3)反映了国际私法最基本规范和制度的特殊性,肯定了冲突规范及与之相联络的各种知道构成了国际私法和主要内容;(4)指出了为调整涉外民事关系的任务,国际私法还应该包括其他三类规范。
  简述国际私法的渊源。  国际私法的渊源是指国际私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国际私法的渊源有以下5种。  (1)国内立法。国内立法是国际私法最主要的渊源。一、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二、冲突规范;三、国际民事程式规范。  (2)国内判例。所谓判例是指法院先前的某一判决具有法律的效力,从而成为以后审判同类案件的依据,中国不承认判例可以作为法的渊源。  (3)国际条约。世界上包含有国际私法上规范的国际公约有很多。一、关于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公约;二、关于财产权的公约;三、关于国际民事诉讼程式的公约;四、关于  (4)国际惯例。  (5)国际私法之原则和一般法理及学说。
  简述宪法的概念和特点  宪法是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除了具有一般法律的特征外,它还具有自己的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征。(一)宪法内容的广泛性,(二)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简述国际私法的调整物件。  国际私法的调整物件是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一般地说,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构成涉外民事关系。(1)作为民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有时也可以是外国国家或国际组织。(2)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或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财产或需要在外国从事或完成的行为。(3)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
  简述婚姻法的概念和特点?  婚姻法是指一定国家中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1、狭义婚姻法  专指规定婚姻的成立、终止以及婚姻的效力即夫妻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其内容不涉及婚姻关系以外的其他家庭事项。  2、广义婚姻法  是指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家庭关系的法律。  婚姻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特点是:  1、普遍性。婚姻是适用范围及广泛的法律,是适用于一切公民的普通法。  2、伦理性。婚姻关系是男女两性关系;家庭关系是血亲关系。它不仅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而且还要受政治、道德、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婚姻法所规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就是以这个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为基础的。  3、强制性。婚姻法作为法律具有强制性,而且大部分规范是强制性的。
   
  国际私法的合意仲裁的概念  合意裁决即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作出的仲裁裁决。它既包括根据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也包括根据经仲裁庭调解双方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
  简述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点  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行政执法的特点有:  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国家行政机关);  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  ③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  ④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简述行政村执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什么是行政立法对行政立法的理解,目前在法学界尚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行政立法是泛指行政性质的立法,其内容是关于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规范,属于行政部门法。基于这种认识,凡是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并发布行政法律规范的活动,或称制定行政法的活动叫行政立法。其定义的核心基础,是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以别于刑事和民事立法,可谓广义之说。就依法行政的实质来说.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的行政法律规范是国家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准则。另一种见解是,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许可权和程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档案的活动,简言之为行政机关立法。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的规定,具体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活动;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以及省、自治区人民 *** 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 *** 制定行政规章的活动。其定义的着眼点在于立法者,可谓狭义之说。此说之“行政立法”,从“立法”性质上看,立法是以国家名义制定、释出规范性档案,并具有与法律相同的效力;所立之法属于法的范畴,体现法的基本特征。就“行政”性质而言,立法者为行政机关;法所调整的物件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或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其适用的程式是行政程式;目的是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宪法和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在近现代社会,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档案,其中部分也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标准和规则。我们这里是从后一种理解而论。(二)行政立法的特征狭义的行政立法行为是行政权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与相对人所形成的关系结构来说的。与其对应的有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它有别于立法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和其他行政行为。补充说明:(1)行政立法的立法者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授权的受权性组织。行政立法职权和许可权须由法律特别规定。不是所有的国家行政机关都享有行政立法权。除上述指出的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五个层级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法律特别授权的某些组织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外,其他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均无权从事行政立法行为。至于县(市)、乡(镇)两级人民 *** 制定和释出的决定、命令的行为,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应视为行政立法行为。其他行政行为,一般指具体行政行为,所有法定行政机关或经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都有权在其职责许可权内实施,无须法律特别规定。(2)行政立法行为必须在法定许可权内进行。行政机关立法是代表国家从事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的特殊行政行为,不仅必须具备法定的职权,而且必须在其法定的许可权范围内进行。例如,根据法律或法规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根据法律或法规的授权制定规章等。超越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授权的事项立法无效,应予撤销。这是较之其他具体行政行为更为严格的特别限制。(3)行政立法行为的物件具有普遍性,而具体行政行为则富特定性。前者不是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后者的物件是特定的、个别的;前者作出的规定一经发布即对法定范围内的人和事具有普遍约束力,仅为后者提供依据,并非对特定的人和事的具体处理;后者是依据前者的规定对具体人和事作出的处理。(4)行政立法行为较之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更长的时间效力。行政立法行为的效力具有延续性和无溯及力,它对同一型别的人和事可以多次反复适用,且只有向后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通常是一次性的,一经履行或实现即告消灭,某些具体行政行为还可追究既往,如行政处罚行为就是对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的制裁。(5)行政立法行为须遵循更为正规和严格的程式规则;而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式相对较简单灵活。而且两种行为的形式要件不同。行政立法行为必须采取特殊规范性档案的形式公开发布;具体行政行为的形式要件,可以是公开发布的书面形式,或是一般的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6)行政立法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同还表现在其不可诉性上。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立法行为不能成为诉讼或诉愿的物件,即对行政法规、规章不能提起诉讼或申请复议;而对于涉及人身权、财产权方面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可以提起诉讼或申请复议。
  国际私法中的连线点概念  连线点又称为连结根据(connecting ground)或连结因素(connecting factor)。是指冲突规范中就范围所指法律关系或法律问题指定应适用何地法律所依据的一种事实因素。因此,在准据法表述公式中,连结点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司法连线点就是两法衔接资讯平台是为进一步加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协作配合的专业系统。  国际私法中的连线点就是指两个国家在法律冲突规范中就范围所指法律关系或法律问题指定应适用何地法律所依据的一种事实因素。这种因素在准准据法表述公式中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国际私法问题------法域的概念,急啊!  一般认为,法域是法律适用的地域,其实,法域的概念不仅仅是地域意义上的,法域是法律有效管辖或适用的范围。对此,下述表达更为确切:“法域为特定的范围。这个特定的范围既可能是空间范围,又可能是成员范围,还可能是时间范围。正是基于此,法域有属地性法域、属人性法域和属时性法域之分。”也许还可加上属法性法域。  属地性法域是就法律有效管辖的地域范围而言,产生于多个这种地域范围之间的法律冲突称为地域之间(通常是国际或区际)的法律冲突;属人性法域是指法律有效管辖的人员范围,产生于这一范围之间的法律冲突称为人际法律冲突;属时性法域划分的是法律有效管辖的时间范围,产生于不同时间范围之间的法律冲突称为时际法律冲突;属法性法域指的是法律有效管辖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产生于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的法律之间的冲突称为法际法律冲突。  这四种对法域的划分并非界限截然,其相互间多有交叉或重叠的情形,如某一法律既有效管辖一定的地域范围,又有效管辖一定的人员范围,此一法域既为属地性法域,又为属人性法域。
   

3. 国际私法上的直接适用的法是什么?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适用这类规定,不需要通过冲突法的连结点,也不需要以法律规避或者公共政策为由拒绝适用外国法,可以直接排除当事人选择的法律而适用这里强制性法规 .

强制性规则一般按照性质和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制性保护规则,指强制性规则中专门保护合同弱势一方的条款,如劳动合同中的劳动者一方,以及消费合同中的消费者一方;二是国内法中的强制性规则;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规定的那几种情况三是欧盟法里独有的优先性强制规则

国际私法上五大制度的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限制外国法适用扩大本国法适用的作用。
1、反致
反致是指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依法院地国的冲突规范应适用某一外国法律,而根据该外国的冲突规范却应适用法院地法,法院即适用本国的实体法的法律适用方法。
反致制度的真正目的在于排除外国的实体法而使本国实体法得到适用。该制度确立于1878年法国法院对“福尔果案”的判决,此后为世界多数国家的国际私法和某些国际公约采用。
2、识别
识别又称为归类和定性,是指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照某一法律制度,对有关事实或问题进行分类和定性,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冲突规范进行解释的过程。在国际私法实践中,各国大都以法院地法作为识别的主要依据,同时于必要时兼顾其他有关根据的法律。
3、外国法的查明
外国法的查明是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时,按照一定的方法对该外国实体法的具体内容予以确定的过程。外国法查明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外国法的内容及其性质,对外国法的准确认定和外国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4、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当一国法院在处理某国际民商事案件时,根据国内冲突规范的援引,本应适用被援引的外国法,但以被援引的外国法违背了法院地国家(内国)的公共秩序,因而该国法院排除或拒绝适用被援引的外国法。
5、法律规避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指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故意制造某种连接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

国际私法上的直接适用的法是什么?

4. 简述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

1.尊重国家 *** 原则。
 
 国家 *** 独立,彼此应相互尊重,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之间发展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文化,民事关系的前提。
 
 2.平等互利原则。
 
 平等互利原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反映在 *** 国家之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经济关系中相互有利。
 
  
 
 3.遵守国际条约和参照国际惯例原则。
 
 条约必须信守,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缔约国都有遵守条约的义务,在国际民事交往中也是如此,凡是当是人的所属国之间有共同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当事人的所属国都必须遵守,当事人也必须服从。条约优于国内法,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凡是国际条约与国内法有不同规定的,应优先适用国际条约。
 
 4.重点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5.维护和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发展的原则。

5. 简述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有: 
  (1) *** 原则:其是国际私法的首要基本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国际私法的这项原则在两个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它要求各个国家在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应从有利于发展国家平等互利的经济交往关系出发,平等地对待各国民商法。第二,要求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3)国际协调与合作原则:根据该原则在处理涉外民商事关系时,应兼顾中国国情及民商法的基本制度和国际上普遍实践或习惯做法。 
  (4)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P21)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点: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

6. 简述国际私法的渊源。

国际私法的渊源可以表现国内立法、国内判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国际私法的渊源是指用以表现国际私法规范的各种具体形式,除了国内成文法和判例这两个主要渊源外,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也可能成为国际私法的渊源。此外,一般法理、国际私法之原则及学说也可成为国际私法的渊源。
国际私法的渊源指国际私法借以产生的一些形式,即形式渊源。因为国际私法是国内法,它的渊源是国内立法和习惯法。为了使各国的抵触规则趋于一致,以期各国在适用法律和判决上的一致,国际间也缔结了一些多边的和双边的统一抵触规则的条约,这些条约也形成国际私法的渊源。
至于国际私法学说,是对国际私法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的因素,与国际私法的形式渊源相对照,它是实质渊源。

扩展资料
在中国国际私法发展之初的20世纪0年代中期,产生了若干散在各个部门法中的若干零星的国际私法规则,中国国际私法法规处于不系统、不独立、不完善的状态,国际私法学界对此进行了持续和深入的研究,从立法体系、理念到具体条文设置都有涉及。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国际私法法规的大量建议,在此方面,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在学界丰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时6年,于2000年完成并出版了《中国国际私法示范法》,这是中国国际私法学科在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对推促中国国际私法立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直到2009年,国家立法机关决定制定国际私法法规,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又提供了立法建议稿,为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最终制定完成并颁布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颁布实施后,中国国际私法学界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法规的内容的评析和法规实施情况。
法规实施6年多来,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又成为国际私法学界研究的重点,这些研究对法规条文的不足和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完善建议,并希望通过制定司法解释的方式能够细化规则内容和修正规则的缺陷。
综上所述,中国国际私法学科在近40年间获得了迅速发展,已达到先进和成熟,成为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今后仍将继续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私法的渊源

7. 简述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即构成涉外民事关系:1、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 是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或无国籍人;2、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或标的是位于外国的物或财产,或需要在外国履行的义务;3、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据以产生的权利和义务据以产生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它包括涉外物权关系、涉外债权关系、涉外知识产权关系、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和涉外遗产继承关系等。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两种,间接调整方法和直接调整方法:1、间接调整方法是通过国际私法中的冲突规范为特定的涉外民事关系指定应予以适用的法律,如“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然后依据这- .被指定的法律(准据法)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于冲突规范只解决法律适用的选择,而不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因而只起一种“间接调整”的作用。间接调整方法是国际私法主要的和基本的调整方法;2、直接调整方法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制定统一的实体规范,直接规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使有关的涉外民商事关系得到调整,从而避免法律适用的冲突。这种方法是从19世纪末以来逐渐方发展起来的种新方法,具有简便、明确和更有利与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等优点,比较适宜于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具有良好地发展前景。《国际私法》第三条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民事关系,可以称之为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作为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点:具有涉外因素。具体体现在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具有涉外因素;是广义的民商事关系;是会发生冲突的涉外民事关系。

简述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8. 简述国际法的性质

法律分析: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也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国际法是指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法律依据:《国际法约规约》 第三十八条  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 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