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多少?

2024-05-10 09:03

1. 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多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压力不断加大,社保基金的收支压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为例,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的比值即抚养比在逐年下降,由2014年2.97:1降至2015年的2.87:1,2016年更是达到2.75:1。其中,有9个省份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跌破了2:1。

据人社部副部长游钧介绍,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基金收支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基金收入增速在放缓,但是基金的增量并不减。2016年五项保险基金的收入是5.36万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7500多亿元;2017年社保基金的收入达到6.6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28万亿元。二是基金的支出呈刚性增长的态势,但是增幅在放缓。就企业养老保险来说,2017年的支出是2.86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10.4%,但是比2016年的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三是基金积累在持续增加。五项保险2015年的总收入累计结余5.9万亿元,2016年达到6.6万亿元,2017年达到7.6万亿元。
根据《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由2015年的6个增至7个,分别为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龙江不仅当期收不抵支,且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232亿元。

对此,游钧指出,由于我国现在社会保险制度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比如职工养老还是省级统筹,职工医保还是市级统筹,所以保障的负担不均衡,基金的分布不平衡问题还依然存在,所以个别地区收支出现当期缺口。但从全国范围看,基金的运行是总体平稳的,确保了各项保险待遇按时支付。
游钧进一步介绍,比如大家非常关心的,特别是企业养老保险,2017年基金收入是3.27万亿元,支出是2.86万亿元,当期结余是4187亿元,累计结余是4.12万亿元,累计结余资金可以支付17.3个月,确保发放是没有问题的。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确实对我们整个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

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多少?

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多少?

到2020年底,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整体上收大于支,能够保障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于个别地方出现了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是扩大中央调剂规模。从2018年开始,我国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用于均衡地区间的基金负担。今年,中央调剂基金规模达到9300亿元,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受益超过2150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地区的收支平衡压力。
二是稳步有序推进全国统筹。在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完成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推进全国统筹,完善中央与地方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明确各级财政养老保险支付责任,不断增强制度可持续性。
三是合理确定待遇水平。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物价、工资增长等因素,合理确定养老金待遇调整水平,让亿万人民老有所养。


明年养老金大概率能继续涨:
第一,法律保障养老金上调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18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物价和工资水平是决定养老金上调与否的核心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累计上涨0.5%,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但无论如何物价上涨都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退休老人生活成本增加,想要维持老人目前的生活质量,就应该上调养老金水平。
从收入方面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增长,一方面,意味着社保缴费基数增加,养老保险基金账户也会更充裕;另一方面,退休老人也是曾经为经济建设做了巨大贡献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水平也应该和在职职工同步调整。
第二,我国经济恢复状况良好
人社部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推进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调整,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
其中财力状况就跟我国经济增速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18.3%,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7%。我国经济稳步恢复,中央财政支付能力增强,有利于保障养老金继续上调。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网-财政部:到2020年底,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5万亿元

3. 养老保险基金还能撑多久?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日前介绍的情况,2017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入3.27万亿,支出2.86万亿,累计结余4.12万亿,累计结余资金可以支付17.3个月,确保发放没有问题。实际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近年来不断凸显,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近年来关于中国养老金的各年度报告中,可以窥见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
根据人社部每年发布的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自2012年以来,虽然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在不断扩大,但可支付月数在不断递减,收入增速明显低于支出增速。
2012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3万亿元,到2017年增至4.12万亿元,但可支付月数由2012年的19.7个月下降至17.3个月。

一增一降的两条曲线,反映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巡视员符金陵曾表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可持续性,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基金支出增幅。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或将更加突出。
各省份的养老金情况报告也印证了收支矛盾愈发突出的窘境。报告数据显示,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的省份近年来快速增加。
养老金问题并不是个别国家面临的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副部长刘培林指出,养老金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将要面临的困难。

养老保险基金还能撑多久?

4. 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需预留相当于( )个月的养老金开支?

养老金(pension)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从2005年开始至2015年,尽管中国政府连续第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但由于受养老金水平差异较大、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影响,社会各界并不“领情”,相反,却是对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下降的不满和质疑。养老金占工资比例连降九年,已跌破国际警戒线。 [1] 
截至2020年8月,全中国31个省份均已落地实施养老金调整工作。2020年养老金平均涨幅为5%,各地都对一些特殊群体落实了倾斜政策 [2]  。
2021年4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 [27] 
2022年4月21日,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上限为1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