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联

2024-05-20 03:58

1.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联

九万里风鹏正举,五千年云鹤长鸣

鸡肋宦情,直欲衣冠同古朴;羊肠世路,肯教踪迹溷尘嚣。

寄语北山,不闻出世成高隐;垂纶东海,非是逢人说好休。

官畏折腰思避世;门嫌近市卜深林。

万里江湖归致政;百年菽水付终天。

一丘自适抽身易;四海为名致政难。

仕路多艰,逢人不必识颜面;东蓠可醉,送酒何须问姓名。

忧时白发盈梳短;梦里青山引路长。

勾漏宜从,好辞爵位免尘累;迷津可渡,莫逐轮蹄负岁华。

行需坞杖坐蒲团,逍遥岁月;渔不垂竿樵谢斧,笑傲乾坤。

种树书成,门栽多柳希元亮;传家经在,身卧东山慕谢安。

散步东园,开卷漫吟新赋草;挂冠神武,焚封不齿旧弹章。

解组投林,不道山河百二;驾车出境,遍观世界三千。

茅屋半开,了无尘俗缄情远;轩窗洞启,漫有清风引兴长。

缄情非为风前竹;得趣方知物外心。

万木阴森,且喜地偏人迹少;千峰突兀,方知林静鸟声多。

家本渔樵,种竹风吟三径晓;心同麋鹿,掷书云卧一窗间。

花映草堂,行处渔樵不见;鸟啼林径,坐中鹿豕相呼。

居世出尘,依稀彭泽陶元亮;安贫乐道,仿佛稽山贺李真。

雨歇竹清,闭户不干俗虑;日停花艳,杖藜时到禅林。

白乐天文章不朽,而自蹈名高思苦之累;

王摩诘词藻振世,而欣为辋川泉石之游。

万里天空,东南西北嚣尘远;三农云集,春夏秋冬野趣多。

南北东西,楼阁空中资远眺;青黄碧绿,烟霞物外按时新。

竹间春暖条风转;檐下冰开朔气消。

风出于窍而为籁;风行于水而开成文。

簿雾几曾推月出;好山无数渡云来。

千江有水千江映;万里无云万里明。

庄老神交,自有同人气象;孔颜心契,难忘克己工夫。

闲翻迁史,咏杜诗,芸窗内,收古今绝艺;

坐对峨嵋,环涑水,斗室中,绘宇宙奇观。

花间明月松下风,输我北窗一枕;路上红尘江中浪,任他南面百城。

琴几棋枰,徒倚云间随塔影;鸟鸣梵语,逍遥天外步钟声。

残雪护寒,翠竹帘前摇烛影;晴风吹暖,黄鹂郊外送春声。

飞絮飘花,万籁风声来远屿;更阑人静,一天月影映寒窗。

塔影云中见;钟声月下闻。

世味觉从澹处好;冲怀每与闲中宜。

钟鸣江月晓;雁叫海天秋。

湘雨滂沱,水为帝子眼中泪;巫山十二,云是襄王梦里人。

时来到处逢知己;运去莫言遇贵人。

千里投人,今年共道春光好;一尊留客,此处谁知酒价高。

孤枕高眠,竦钟何处惊残梦;密林缓步,好鸟时来弄晓风。

人品天渊分舜跖;心术邪正见文章。

庭前柳絮随风舞;浪里浮萍听海潮。

越水吴山,最是秋风羁客;晋云楚树,不堪暮雨乡心。

借杖三山,登台窃喜身无恙;披裘五月,览镜堪怜鬓有霜。

带月肩犁,南村北村雨足;催人布谷,十亩五亩秧齐。

苍海侯门,落魄空弹冯氏铗;黄金世界,拥衾谁念范睢贫。

风卷飞藤,树底幽禽看傲吏;雨添苍径,阶前忍草映禅心。

何处敲砧,惊破五更残梦;谁家吹笛,平添万里乡心。

朝野皆安,山林获邃养高士;国家无事,岩穴多闻藏富民。

山之巅九仞崇隆,树基平地;河之浒万夫作苦,蚁穴滔天。

贪饵吞钩难得所;天空海阔好开怀。

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叙国语;屈原放逐赋离骚。

酒非内法奠嫌淡;果自远方未必佳。

有友移尊,不是说情便讲债;无人闭户,多吟对句又读书。

古今绝对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另:茶烹銎壁泉;烽销漠塞榆;灯深村寺钟)
水冷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日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李调元)
远避迷途退回莲迳返逍遥 (抚台大人)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合鸣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天上月圆,地上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游西山拿衣衫衣衫落西山惜善衣衫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联

2.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下面是历代文豪们书房的楹联,真乃大雅之境~









3. 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对联

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对联

4.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联

1、元旦: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2、春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3、元宵节:
元夕万家宴;
宵月千里明。

4、清明节: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5、端午节:
划龙舟鼓声阵阵传四海;
插艾草清香缕缕飘九州。

6、七夕节:
天河迢迢鹊桥在;
织女脉脉牛郎来。

7、中秋节: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8、重阳节: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阳胜春光。

9、冬至日:
岸容待腊将舒柳;
驿使探春为赠梅。 

10、除夕:
美景良辰,喜见天时初转泰;
光风霁月,幸逢人事又重新。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

1、元旦: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2、春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3、元宵节:
元夕万家宴;
宵月千里明。

4、清明节: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5、端午节:
划龙舟鼓声阵阵传四海;
插艾草清香缕缕飘九州。

6、七夕节:
天河迢迢鹊桥在;
织女脉脉牛郎来。

7、中秋节: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8、重阳节: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阳胜春光。

9、冬至日:
岸容待腊将舒柳;
驿使探春为赠梅。 

10、除夕:
美景良辰,喜见天时初转泰;
光风霁月,幸逢人事又重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联

6.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三代夏商周;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7.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1、元旦: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2、春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3、元宵节:
元夕万家宴;
宵月千里明。

4、清明节: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5、端午节:
划龙舟鼓声阵阵传四海;
插艾草清香缕缕飘九州。

6、七夕节:
天河迢迢鹊桥在;
织女脉脉牛郎来。


7、中秋节: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8、重阳节:
步步登高开视野;
年年重阳胜春光。

9、冬至日:
岸容待腊将舒柳;
驿使探春为赠梅。 

10、除夕:
美景良辰,喜见天时初转泰;
光风霁月,幸逢人事又重新。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8.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体现了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对联对仗工巧,音调和谐,内涵丰富,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它始于五代十国,兴盛于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了。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