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银行行长花巨款“找关系”,被连骗26次,他为何执迷不悟?

2024-05-19 00:30

1. 山东银行行长花巨款“找关系”,被连骗26次,他为何执迷不悟?

我们广场说养儿100岁,长忧99。为人父母的总想给孩子找到最好的前途,所以这个行长也是想尽办法想给自己的女儿谋一个好的出路,再加上自己有这么大的权利,我在手里面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为女儿的前途谋发展。另外一个原因是这种坚守自盗的事,他做过了一次之后肯定会再想办法继续享受这样的便捷。想办法堵上前面上当受骗花过的钱。所以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犯罪分子已经知道了他的内心活动,所以就会抓住他的弱点,一直对他进行诈骗,而且针对于对这位银行行长的诈骗,每次的借口都能够圆回来,让银行行长对他格外的信任。忙乎到子女的问题,就是这个行长的弱点。所以诈骗犯只要把事情推到学习方面,行长就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帮助女儿。
这位银行行长也是碍于自己公职人员的身份,担心自己挪用公款为女儿上学Pro的事情曝光之后,自己也要自食恶果,所以一直都在想办法瞒天过海这种事情,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抓住银行行长的这种心态?之后犯罪分子有恃无恐的对她进行威胁。这样长期下去,诈骗金额就过亿了,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普通的行长来说也是天文数字呀! 
这么庞大的贷款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最终也只能自食恶果。这位银行行长也不算是殖民不误,只不过等他发现的时候想要挽回已经不太可能了,所以他只能将错就错的把这个问题继续下去,反而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经济损失,直到这个窟窿已经达到填不上。所以在其位谋其政,一定不要越权行使自己的权力。否则真的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

山东银行行长花巨款“找关系”,被连骗26次,他为何执迷不悟?

2. 山东银行行长花巨款“找关系”,被连骗26次,为何刚开始没有提高警惕?

  因为刚开始,这位银行行长急着给女儿找关系,根本就没有去考虑对方是不是骗子。而且骗子家庭背景比较好,对方虚构了很多教育部领导,导致银行行长以为骗子真的有能力为女儿操办学籍问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再怎么精明的父母,面对儿女的问题时,都可能因为过于宠爱出现错误判断。

  这件事的具体情况。

  事情还要从2014年年底说起,某一天诈骗分子赵某来到同学家聚会,聚会过程中有幸认识了银行行长李某,两人交谈了一段时间,赵某得知李某女儿最近正在参加高考艺术类考试。不过成绩并不是很好,可能无法被重点学校录取。赵某听了后马上给对方画大饼,称称自己姨父在内蒙古某高校担任副校长,而且还认识很多教育部领导,只要自己愿意开金口,其女儿的上学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李某听了以后,就想让赵某为自己女儿包办入学问题。从2015年3月14日赵某开始盘算如何欺骗李某,先是以选号为由,让李某转400多万活动经费,后来又以修改高考小数据库为由让李某转了665万。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整整一年时间用了8个理由,骗取了1.5亿元。

  其实被骗了这么多钱,李某已经知道对方是骗子,碍于自己身份,再加上又担心影响女儿的前程,李某不敢明目张胆把这件事公诸于众。为了填补空缺,李某开始骗取银行贷款,制造了20多家企业经营流水,再利用职务便利,骗取了银行3.5亿贷款,案件结束仍然有3.2亿贷款没有追回,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李某因为这个原因被判了7年有期徒刑,赵某被判了无期徒刑。

3. 山东一银行行长上当26次,被骗3.5亿元,他是如何落入骗局中的?

这位银行行长替女儿上大学担忧,而骗子正是利用这点,一步步设好局让他落入骗局中,如果不是贪心不足,这样的事也许不会发生。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孩子没有考上大学,要不就是复读后再考,要不然就认命,但是有些人不肯复读也不肯认命,这些生出许多是非来。李某是山东某个银行的行长,作为一个银行行长,却连最基本的反骗意识都没有,被同一个人多次诈骗,诈骗金额高达3.5亿,事发后李某也不敢报警,任由骗子为所欲为。一个人只有心中有鬼的时候才不敢报警,而李某心中的鬼就是他的贪念。

一、女儿高考成绩不好,为了安排女儿上好大学落入骗局。李某的女儿高考成绩不好,上不了好的大学,李某为了能让女儿上一个好大学,经人介绍认识了赵某。赵某承诺会给李某的女儿安排好,只是要一些活动经费。赵某在办理期间,多次要李某要钱,转账金额高达一亿多。此时李某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选择继续相信赵某。

二、对方冒充反贪局,银行行长害怕被查再次被骗。随后赵某又冒充反贪局,多次找李某要钱,李某作为一个银行行长,害怕自己的事情暴露,不得不再次转钱给赵某。这期间李某也终于发现事情不对,但是他却没有选择报警,而是自己找赵某还钱,但是被赵某拒绝。

三、以权谋私最终没有好结果。原来李某转给赵某的活动经费,是他以权谋私,违规操作银行贷款所得,事发后赵某被抓,李某也没能逃脱律法的惩罚。李某的女儿没有考上大学,却想走非法途径上学,如果不是他心中的贪念,事情也不至于如此。

山东一银行行长上当26次,被骗3.5亿元,他是如何落入骗局中的?

4. 山东一银行行长上当26次被骗3.5亿元,高知人群为何会屡屡被骗?

山东一银行行长上当26次被骗3.5亿元,很多人认为那些经常上当受骗的人是那些低学历的人,高学历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被骗。但是,事实却是相反的,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高学历被骗的情况。那么,高知人群为何会屡屡被骗?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应该要对高知人群有一个了解,高知人群只能说明他们的文化高,念书多,考试能力强。然后,并不代表他们在防骗意识方面做得比较好,所以这就意味着高知识的人也会出现被骗的情况。学历高的人在社会阅历方面比较少,所以,出社会之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面对骗子的花言巧语之下,很容易就会落入对方的圈套之中。因为诈骗分子很会伪装自己,从而容易获取了年轻人的信任。获取信任之后就会施展骗术,最后的结果就是上当受骗。然后,高学历的人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就是过于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高,即使遇到诈骗分子,自己也会轻易识别出来,不会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况。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就是这种过于自信的人很容易上当受骗。还有,可能是因为爱贪图小便宜才导致被骗。因为高学历的人容易有一种心里,就是喜欢去贪图小便宜,想着一夜暴富。骗子就是会骗取受害人信任,让你尝到一点甜头,让你在平台上看到赚钱假象。总而言之,就是慢慢的在套路你,最后你就会被骗得倾家荡产。现在的诈骗分子层出不穷,只有你想不到的诈骗手段。所以,不管是哪一种人群,在生活当中都一定要有一定的防诈骗意识,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太过于自信,这样才能防止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