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乌合之众》

2024-05-19 03:34

1. 浅谈《乌合之众》

      这是好久以前写的读后感,记得当初读这本书的同时,曾不带感情的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了不少的群体活动,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最近又翻出来,发觉现在的思想境界完全比不上当初了。哈哈哈哈哈。
  
      何为《乌合之众》, 这是一本有关大众心理学的书籍。何时乌合之众,这是一个平庸,文明不高,极端的集体。但乌合之众没有人可以轻视乌合之众,它是猛兽,有时也会将你吞噬。
  
       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简单的《乌合之众》四个字似乎并不能清楚的了解到这是本怎样的书。“大众心理研究”读到这里大可会心一笑,赞叹译者的文学功底。乌合之众,简单的四个字,你会从中想象出什么?群众、乌烟瘴气、素质.....然而现在下结论似乎有些过早。大众心理研究, 说的简单点是对群体心理的研究。看来这样的一本书似乎是一本论述类的书籍 ,是一本哲学类的书籍,是 一本心理学的书籍。 似乎将会是一-本无聊枯燥的书籍 ,但真的是这样吗?因为是文章是浅析,对版面就不细细说明,只是一-本书的版面便可透露出其中所蕴含的智慧。
  
       开始步入正题,想必再不开始正文会被认为偏题吧。
  
       目录、前言、序以及对一本好书的大致翻阅,这些内容跳过不提,毕竟这是篇读后感,而不是一篇读书过程有感
  
       首先什么是乌合之众中的那个“众”?三人成众,众是指一一个群体。读到这里似乎有些明朗了。生活中我们对群体的含义往往不会去深究,可是在哲学中,“群体'是什么的问题可能比“狗”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会正常一些。那么群体是什么?正文的第一句话就给与 了解释“从一般意义上来讲, 群体是个体的聚集体。”看到这句话大可不必当真,“一般意义上来讲”,往往不会是本书想要说明的。与“但”字前的话基本上是废话是一样的道理。那么这里的群体是什么?简单的来说是整体与聚合体的区别。一般意义上的群体是 一个聚合体,而在本书中群体是一个整体。 整体的研究富有价值,对聚合体的研究往往会杂乱且一无所获,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便是如此。
  
       那么为何是乌合之众?这本书很快就给了我们答案。在简单的说明了群体问题之后,作者向我们阐明了群体的基本特征。
  
 1、群体绝对不聪明,群体的智慧往往会趋于平庸;
  
 2、群体的文明在倒退,一群文明人组成的群体往往表现出的如同野蛮人一般;
  
 3、群体又会趋于极端,他要么是残暴粗俗,要么便是英勇无畏,别无任何其他可能;
  
 4、群体冲动、善变和急躁,它易受暗示和轻信,它夸张又单纯、偏执、专横且保守。
  
       看到这里我们便可以清楚的知道,何为乌合之众。
  
 
  
        篇幅近半,然而却一直在解释着书名的含义,似乎这篇读后感要偏题了。那么接下来让我谈谈自己受益良多的部分。
  
       无论承认与否,我觉得将群体可以比作一头野兽,因为它往往只是乌合之众。群体们并不聪明。这似乎与老话一个诸葛亮比不过三个臭皮匠、 人多力量大这些不符。然而今天我们说的是一个群体, 一个流氓与一个知识份子在一起讨论出的结论往往谈不上多么的高尚甚至更恶劣,而在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要更为复杂更为夸张。
  
       群体的文明我们不敢恭维。简单的实例便是闯红灯,平常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理 所当然的闯红灯。与群体一起,人们便觉得获得了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股力量让他们听从本能,他们自然而然将自身一直担负的责任推给了集体,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无所不能。正如作者在书中阐述的,法国大革命期间,原本温文尔雅的市民也会变成最凶残的暴徒。
  
       群体的极端有目共睹。在这里我简单的举一个例子,️个高尚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恐怕少有人会主动愿意徒手捡起尚未喝完被人随意丢弃的饮料瓶,周围流淌着尚未喝完的饮料,外壁也沾满了着,甚至散发着恶臭。绝大部分人会对那样的垃圾敬而远之。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下:你与同伴们一起成功举办了精彩的晚会,结束之后场地垃圾遍地。你周围的一个女同伴开始捡起垃圾,渐渐的周围的同伴们都开始捡起垃圾。最后这个群体,那些自己平常敬而远之的垃圾也能平静拿起,甚至有些自豪的放入垃圾桶中。一个群体的极端与其易受暗示和轻信,夸张又单纯分不开。而这些基本特征只要稍加观察便可得出。
  
        关于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因为本文是只是浅谈,便不多说。
  
       但它是乌合之众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轻视它,正如作者所说的,不得不承认推动历史发展的是群体,而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英雄们往往只是利用好了群体的力量。群体是猛兽,它智力有限,无文明可言,他可以去 帮助你攻击敌人,也可能会在某个瞬间反过来将你吞噬。这就是猛兽, 这就是乌合之众。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这本《乌合之众》也是如此。
  
        对于这本书有几点自己仍保持怀疑态度。说反对与不赞同是远远配不上的。一个人的想当然与简单的论证便去否定一个观点是愚蠢无知的表现 ,因此在这里自己只是保持有疑问。
  
        书中多少感觉带有性别歧视,作者将群体比作野蛮人、孩童以及女人。对于前两者个人表示赞同。野蛮人不多说,仔细观察一个孩童,他们往往表现出同群体一样的特征。 而对于女性,或许是因为对其观察甚少的缘故。所以仍旧怀疑。只是自己并未观察过,无法说出何处不对,何处有道理
  
        同时书中群体与团队的概念让我疑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团队的字眼, 一个团队是不是一个群体,让我迷惑,倘若是那么团队往往更为聪明,倘若不是,那么团队是什么?
  
       让人疑惑的是,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真的如此之大吗?书中曾花大量篇幅讨论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包括种族因素、传统因素、时间因素、政治和社会制度因素、教育因素。无论哪一点都有对不同种族的讨论,甚至前四点中,这些因素就是由种族的不同所导致的。并且书中不止一次的用拉丁民族作为反面教材。从小到大对种族问题知之甚少,所以这些也是我所不能理解甚至是困惑的。
  
        说道这里就是结束了,简单的两千字并不能说完自己的所得所感,限于篇幅,也限于自己的懒惰,只能写成如此。有人说看一本书得到的知识太多 ,写不完,写不出。但那些真正理解透彻的还需要写出来。这也是自己写下这篇读后感的原因。

浅谈《乌合之众》

2. 《乌合之众》我们难道都是乌合之众?

‍‍大多数人都应该经历过这样的情形--在一个会议上克制自己,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一言不发,点头同意种种动议,毕竟你不想做那个持异议的捣蛋鬼。同时你对你的异议也没有充足把握,其他人也不傻啊,他们全都意见一致,那就不吭声吧。

如果人人这样做,就会出现团体迷思——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而做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这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团体迷思(英文:Groupthink,亦作团体盲思、集体错觉)是一个心理学现象,指的是团体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让自己的观点与团体一致,因而令整个团体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进行客观分析。

一些值得争议的观点、有创意的想法或客观的意见不会有人提出,或是在提出之后,遭到其他团体成员的忽视及隔离。团体迷思可能导致团体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坏的决定。部分成员即使并不赞同团体的最终决定,但在团体迷思的影响下,也会顺从团体。
‍‍

3. 《乌合之众》简介?


《乌合之众》简介?

4. 不做《乌合之众》

       老早就听过这本书。之前大概是跟这本书的缘分没到,翻开的时候,先看前面译者说的话,没有看出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致印象就是说,这本书里有很多观点不怎么正确。我想既然观点不正确,那我就没必要读了,免得被带到沟里去了。
  
        前段时间,经历了一些事,乌合之众这个形容词高频出现,重新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这次我直接跳过了前面的一大段评论,直接从正文开始看。看完之后,发现很多观点还是挺有意思的。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一部日剧《三年A班》,讲的是网络暴力。现在各类社交网站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的社会关系网也渐渐发生改变,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一点小事,拍个视频放到网上,一不小心说不定就成了热搜。热搜就少不了评论,但网友素质层次不齐,有的评价比较客观,有的就纯属在网上发泄情绪。这些在网上发泄情绪的“键盘侠”,在随心所欲的乱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语言对别人有多么残忍呢?
  
       道理是不错,但是让全体民众都接受,似乎很难做到。就像吃饭一样,众口难调。前段时间我经历的p2p暴雷事件,号称有七八万用户受害,结果维权的时候,各个群体利益诉求不同,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割肉下车,平台估计乐开了花。
  
       前几天看的一本书里说,对我们产生作用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我们对经验的看法。不亲身经历的事,感受不深,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有限。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上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人确实没什么用。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当父母的都不想让孩子走自己走过的弯路。不过,怎么把这个经验传递给子女就需要技巧了。
  
        这一段,我觉得体现的是理性思维的重要性。人的情绪之所以受到左右,原因并不在于牵动情绪的事件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对这些事件的感受。理论根据就是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简单来讲就是A(事实)、B(感受)、C(结果)这三者之间的的关系,不是A直接导致了C,所以企图通过改变A来改变C是徒劳的。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改变B来得到自己想要的C。
  
        总的来说,人唯一能够完全控制的只有自己,环境什么的不可能总是处在理想状态。多读书,让自己更理性一些,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不做“乌合之众”,才能活得更幸福一些吧。

5.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谁?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截止2013年,《乌合之众》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
《乌合之众》细致描述了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分析了人们在群聚状态下的心理、道德、行为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的这些特点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的。

作品影响:
《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凡是那些需要发动大规模群众参与的行动,诸如政治家煽动国家疯狂、商业界鼓动群体购买、媒体诱导民众意志等等,都必然利用了勒庞的思想,很多行动纲领都是参考了勒庞的群体心理分析而制定的。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谁?

6.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读后感1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人,说到法国是绕不过去革命的,全书的观察基点就建立在大革命之后的过渡时代,群体的意志逐渐进入国家政治生活,慢慢成为统治阶层,这个背景也让群体心理学变得更值得被研究。 心理学...《乌合之众》读后感1 实话实说看完之后不得不让我把我们的国家和这本书连接起来,我觉得这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十分相似。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群众力量开始活跃。就像作者说的,群众是没有意识的,但也正是在这种无意识之中...1、生物聚集在一起,就会无意识本能的让自己处于一个领导之下。2、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群体的共性。3、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4、文明向来只由少数知识贵族阶级而非群体来创造。《乌合之众》经典语录...【摘要】
《乌合之众》【提问】
1【回答】
不好意思,麻烦再讲详细些呢?【提问】
《乌合之众》读后感1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人,说到法国是绕不过去革命的,全书的观察基点就建立在大革命之后的过渡时代,群体的意志逐渐进入国家政治生活,慢慢成为统治阶层,这个背景也让群体心理学变得更值得被研究。 心理学...《乌合之众》读后感1 实话实说看完之后不得不让我把我们的国家和这本书连接起来,我觉得这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十分相似。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群众力量开始活跃。就像作者说的,群众是没有意识的,但也正是在这种无意识之中...1、生物聚集在一起,就会无意识本能的让自己处于一个领导之下。2、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群体的共性。3、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4、文明向来只由少数知识贵族阶级而非群体来创造。《乌合之众》经典语录...【回答】

7. 《乌合之众》之四

《乌合之众》之四
  
 1、名望的产生与若干因素有关,
  
 而成功永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2、在决定人们历史地位上起着更大作用的,
  
 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
  
 而是后人对他们的认识和感受。
  
 3、群体会让每个人在其中的错误缩小,
  
 同时让每个人的恶意被无限放大。 
  
 4、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
  
 人便会随心所欲,
  
 肆意妄为。
  
 5、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
  
 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6、对群体来说,
  
 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7、群众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
  
 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8、所以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的一份子,
  
 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
  
 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帮凶。
  
 9、群体的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
  
 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10、群体不善推理,
  
 却又急于行动。

《乌合之众》之四

8. 《乌合之众》

到底谁是其中的乌合之众?你?我?还是?
  
 思考太复杂了,大多数人都喜欢简单、容易的选择。
  
 买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近才开始看乌合之众这本书,也算是期末里的忙里偷闲,这次开始看书并没有和往常一样直接开始读,而是选择先去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乌合之众》首次出版于1895年,虽然此时距离法国大革命结束已经65年(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但实际上,《乌合之众》在创作时,法国革命结束并不久,其也正是本书重要的创作背景。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学者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作是理性的胜利。然而,这一看法并不能解释理性号召人们赶走了国王,为什么还出现了雅各宾专政的恐怖。在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的学者中,勒庞成为一位佼佼者:他独辟蹊径,开拓了这一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下步也会结合《如何阅读一本书》去阅读,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消化书中的精华,提升自己的思考力。保持通过做读书笔记,和心灵思想形成火花碰撞。
  
 享受这样有目标的生活,有仪式感地生活,虽然也会有些许累,但是感觉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每一天都是在打怪升级的过程,每个瞬间都有迸发光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