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

2024-05-19 04:47

1.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

2.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1

天津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1如下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天津大学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符合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天津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范围包括:在实行“3+3”新高考改革模式的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以及实行“3+1+2”新高考改革模式的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湖北省、重庆市招收符合所报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考生,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甘肃省招收理科考生。
强势专业,个性化培养
天津大学2022年强基计划重点投放优势基础学科相关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工程力学5个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天津大学的数学教育始于1895年建校之初,伴随天大百余年办学历程不断发展,数学学科水平和学术声誉突飞猛进,现已入选首批国家“双万计划”,入选“拔尖计划2.0”基地,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天大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坚持小班化、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秉承“扎根数学理论基础,注重与数据科学融合”的理念,以数学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具有殷切家国情怀、远大学术志向、深厚数学功底、卓越创新能力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未来数学家,为数学科学积蓄中国力量,为我国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进一步交叉融合、再攀高峰散播火种。
应用物理学专业
天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是恢复高考后全国工科院校首批试办应用物理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是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等科技奖励。学校的物理学科进入到ESI全球排名前1%。
应用物理学强基班学生的培养采用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双导师),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强基班学生入校即单独编班,采用小班化教学,实施完全学分制,同时每个学生选择学业导师,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学生可以被推荐到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的相关的合作科研单位进行科研实践和训练,以及被优先推荐到相关合作单位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科研实践或毕业设计。
应用化学专业
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生培养体系。化学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
应用化学强基班学生单独编班,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小班化教学、完全学分制、导师制、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学生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和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在完全学分制模式下,部分课程允许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课或去其他学校选课。在学期间,学生优先获得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名校学习交流的机会。
                                    
生物科学专业
天津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所在学科领域(生物与生物化学)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强基计划学生进行单独编班,实施全员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启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本博贯通培养(3+5),实行多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优化培养环节,缩短本科-博士培养年限。发挥学校新工科建设领军高校优势,加强生物科学与工科、理科、医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多种路径与选择。
工程力学专业
工程力学专业是天津大学首个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双万计划”,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单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数、力基础和创新思维方式、掌握工程分析方法和先进实验手段、精通工程科学理论,具有国际竞争力,达到行业领域新需求的复合型、多面型创新领军人才。
工程力学专业强基计划学生专业实行小班授课,本硕博衔接,“书院导师+学术导师”个性化培养,以“力学+”为载体,实行多模块主/辅修制,鼓励学生选修交叉学科方向,增强创新能力。超万平米力学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共享基础实验室与未来科学实验室(结构基因、人工智能、虚仿技术、深度挖掘、未来材料等)全部对强基计划学生开放,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创新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