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2024-05-18 19:00

1.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深刻影响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进一步指明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当前,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本期邀请部分党员干部参与讨论。
 
整体功能发挥存在偏离弱化现象
 
    党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作用发挥至关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整体功能作用发挥的认识与实践还存在偏差。有的政治功能错位,出现片面化、功利化等不良倾向,或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党的建设,以“经济”代替党建;或是理想信念动摇,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或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到位。有的服务功能弱化,或是以管理者自居,重管理轻服务,不愿服务;或是与群众需求对接不上,“自弹自唱”,不会服务;或是缺少活动载体、资金技术等保障,不能服务。有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一手软、一手硬”,或是认为党务是个软指标,服务才是硬道理,只要服务搞好,党务自然过得硬;或是觉得政治功能才是第一位的,服务功能“搞一搞就行”。有的基层党组织或党员还存在软弱涣散现象,不能发挥政治核心和先进模范作用,影响整体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生弱化或者偏离现象,就会导致政治方向把不准、服务发展没办法,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组织部 闫华)

 
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两手抓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发挥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题中之义,也是体现政治属性;发挥好政治引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方能有效发挥。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构建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需我们坚持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两手抓,在服务中体现政治功能,在政治功能的发挥中服务好群众,使两者共促进同发展。
 
    旗帜就是方向。政治属性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属性,也是基层党组织的灵魂,需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性修养,补好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发挥好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党的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而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服务功能不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很难体现。党组织开展活动,要与群众的关心关切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创新完善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机制,使党员、党组织潜移默化地贴近群众、深入群众,通过服务更好地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真正将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湖南省涟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邹友才)
 
补齐软弱涣散短板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木桶原理”讲,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麻绳最易细处断,冰层总在薄处裂。当前要做粗拉长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这根链条,就必须正视并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其中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比如,有的党组织有班子无威信,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连正常活动都组织不起来,谈何教育引导群众?有的不是经济“空壳村”就是“负债村”,谈何服务群众?有的党员没有党员的样子,连参加党内生活都讲条件、要补贴,不如一个普通群众,谈何发挥作用?只要这些短板产生的“木桶效应”不消除,强化整体功能就很难落地生根。
 
    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要找准“症结”,分门别类地梳理出那些群众最反感、意见最大、最难整改的问题。要对症下药,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找准缘由,因村施策。属于干部能力不足的,就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属于干事没动力的,就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属于无钱办事的,就要输血造血并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根上治“穷”;属于不作为的,该批评就要批评、该教育就要教育、该问责就要问责。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露头一个、整治一个,整治一个、转化一个,不能问题年年整治年年有。
    (山东省蓬莱市委组织部 贾赵勇)
 
统筹优化党建资源

 
    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整体功能,需要方方面面的党建资源的支持。这些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等。但在当下,很多基层党组织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无资源、财力、人力、物力为群众进行服务,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没有基本的条件保障,服务就可能心有余力不足,政治引领就难以发挥,整体功能就发挥不出来。但是,有些党建资源却由于条块分割,缺乏上下联动,而难以使各类党建资源下沉、重心下移。这就要求在加强基层党建中统筹优化好各类党建资源,使基层党组织更好的发挥政治引领、服务群众。
 
    在资源供给上,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要强化“一盘棋”思想,进一步突破条条、块块限制,按照“便于资源共享、便于活动开展、便于管理服务”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积极整合单位、区域内党建资源。
 
    在资源下沉上,要做到重心下移,往基层倾向。要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有效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使基层党组织更好的服务群众,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2.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和方式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而这方面问题还不少,比如,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必将极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二,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其中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比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还有社会治理等。同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需要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第三,这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建设。但由于基层党组织处在一线,广泛分布在党员和群众中间,各方面的服务任务更直接、更具体、更聚焦、更紧要,更应体现“服务型”的要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处在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最前沿。迫切要求加强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创新服务群众的组织形式,深化与群众的“鱼水”感情。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是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党长期执政、更好执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必然围绕这个根本目的来开展。基于此,《意见》提出,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定位、基本属性,着眼于履行党的政治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是明确政治任务。就是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担负政治责任。就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三是彰显政治特征。就是要有严肃的组织生活、严明的组织纪律、严密的组织体系。四要强化政治功能。就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等作用,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可见,搞好服务是手段,发挥作用才是目的。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功能强了,战斗力自然就强了,二者有机统一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体实践中。

3.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要跳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碎片化的实践创新,走向系统思维下的整体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好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耦合政治引领和服务效能两个方面。
对于有着87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深刻影响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作了界定,强调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对此,笔者体会要跳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碎片化的实践创新,走向系统思维下的整体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好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耦合政治引领和服务效能两个方面。
统筹组织建设中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
当前基层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内部来看,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并未带来党员质量的提高和党组织影响力的增强,相反倒是影响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在党不言党,在党不忧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党员干部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之,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工作生活中出现不严不实的现象。从外部来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导致基层党组织可控制和支配的经济与政治资源越来越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均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求其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和运行体制,完成新的功能转换。
十八大以来,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上述问题,我们党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在组织机构上进一步推进全覆盖,加大在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领导方式上从强制命令型转向基层服务型,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工作方式上倡导基层创新,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在队伍管理上推行严进宽出的党员管理机制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是我们党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的主动调适,它增强了执政党调动、协调和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但客观地看,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突破:一是如何解决基层党建创新的丰富性与碎片化并存问题,实现与顶层设计的较好衔接。二是如何认识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增强组织的力量。突破这两个问题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将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强化其整体功能。具体来说,实践中需要统筹好以下三大要素。
第一,在目标定位上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与中央、地方党组织的定位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其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整个组织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和基础性意义,为系统、协调、整体推进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力量支撑。同时,要善于将基层党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运行的整体目标有效衔接,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既要强调组织运行中的纪律和集中,把党员从严管起来、有效组织起来,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动员党员、团结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组织力量;又要强调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让广大党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将党员的个人目标与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的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让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第二,在资源供给上进一步突破条条、块块限制,积极整合单位、区域内党建资源,按照“便于资源共享、便于活动开展、便于管理服务”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变单个建立、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成片推进。
第三,在制度支撑上,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党建责任追究机制和干部考核体系有机结合。责任追究机制上要在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架构下,细分责任内容,建立部门、乡镇、村(社区)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由“虚”到“实”、从“软任务”向“硬指标”、单项考核向整体评估转变。干部考核体系上要以政治忠诚、干净担当为内容,系统考查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耦合政治引领与服务效能中强化整体功能
基层党组织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属于国家政权与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处理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上,基层党组织带有显著的政治职能,必须发挥政治引领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上,基层党组织又带有鲜明的社会职能,必须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和作用,并以此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正是在不断调适自身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中,较好地适应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组织建设的适应性和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跳出了西方学者设想的封闭式循环和耗竭式发展。
但是客观地看,在耦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和服务功能上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实践操作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倾向一,离开政治职能片面强调服务功能。表现形式上有的党员干部跟在群众的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有的党员干部只为当官、不为做事,只为讨好群众不懂积极引导,工作中表现为“两面人”“老好人”,甚至出现与党内纪律法规不相融的现象不敢斗争、知情不报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使基层党组织丧失先进性,丢失教育引导群众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变成群众的尾巴而无力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作用。实践证明,离开政党本质属性而走向政党营销的路径是不可取,也是走不通的。倾向二,离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单纯强调政治职能。表现形式上不会处理政党与群团组织的关系,不会利用社会力量、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内容,固步自封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失去现实依托而流于空洞,使党组织的宣传动员失去群众底气而丧失吸引力和感召力。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深刻变化,针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上存在的碎片化现象,提出了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执政党建设目标的系统性有机融合,有效应对全球化、民主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多重叠加和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这要求我们从系统内在要素衔接上进一步思考“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实现路径,耦合基层党组织政治职能与服务功能,即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服务效能,在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融通中,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
党章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必须通过基层党组织来实现,它是政党连接社会的触角,是政党的根。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要求我们党积极转变领导方式,从传统的强制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走向沟通与协商,积极构建“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自觉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社会利益的引导者和协调者;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的宗旨意识,先进性的发挥不断感召民众、引导民众,带领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政治特征和人格力量,取得群众内心持久的支持和认同。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4.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要跳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碎片化的实践创新,走向系统思维下的整体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好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耦合政治引领和服务效能两个方面。
  对于有着87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深刻影响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作了界定,强调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对此,笔者体会要跳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碎片化的实践创新,走向系统思维下的整体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好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耦合政治引领和服务效能两个方面。
  统筹组织建设中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
  当前基层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内部来看,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并未带来党员质量的提高和党组织影响力的增强,相反倒是影响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在党不言党,在党不忧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党员干部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之,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工作生活中出现不严不实的现象。从外部来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导致基层党组织可控制和支配的经济与政治资源越来越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均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求其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和运行体制,完成新的功能转换。
  十八大以来,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上述问题,我们党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在组织机构上进一步推进全覆盖,加大在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领导方式上从强制命令型转向基层服务型,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工作方式上倡导基层创新,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在队伍管理上推行严进宽出的党员管理机制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是我们党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的主动调适,它增强了执政党调动、协调和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但客观地看,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突破:一是如何解决基层党建创新的丰富性与碎片化并存问题,实现与顶层设计的较好衔接。二是如何认识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增强组织的力量。突破这两个问题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将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强化其整体功能。具体来说,实践中需要统筹好以下三大要素。
  第一,在目标定位上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与中央、地方党组织的定位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其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整个组织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和基础性意义,为系统、协调、整体推进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力量支撑。同时,要善于将基层党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运行的整体目标有效衔接,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既要强调组织运行中的纪律和集中,把党员从严管起来、有效组织起来,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动员党员、团结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组织力量;又要强调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让广大党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将党员的个人目标与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的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让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第二,在资源供给上进一步突破条条、块块限制,积极整合单位、区域内党建资源,按照“便于资源共享、便于活动开展、便于管理服务”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变单个建立、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成片推进。
  第三,在制度支撑上,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党建责任追究机制和干部考核体系有机结合。责任追究机制上要在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架构下,细分责任内容,建立部门、乡镇、村(社区)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由“虚”到“实”、从“软任务”向“硬指标”、单项考核向整体评估转变。干部考核体系上要以政治忠诚、干净担当为内容,系统考查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耦合政治引领与服务效能中强化整体功能
  基层党组织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属于国家政权与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处理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上,基层党组织带有显著的政治职能,必须发挥政治引领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上,基层党组织又带有鲜明的社会职能,必须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和作用,并以此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正是在不断调适自身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中,较好地适应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组织建设的适应性和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跳出了西方学者设想的封闭式循环和耗竭式发展。
  但是客观地看,在耦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和服务功能上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实践操作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倾向一,离开政治职能片面强调服务功能。表现形式上有的党员干部跟在群众的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有的党员干部只为当官、不为做事,只为讨好群众不懂积极引导,工作中表现为“两面人”“老好人”,甚至出现与党内纪律法规不相融的现象不敢斗争、知情不报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使基层党组织丧失先进性,丢失教育引导群众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变成群众的尾巴而无力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作用。实践证明,离开政党本质属性而走向政党营销的路径是不可取,也是走不通的。倾向二,离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单纯强调政治职能。表现形式上不会处理政党与群团组织的关系,不会利用社会力量、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内容,固步自封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失去现实依托而流于空洞,使党组织的宣传动员失去群众底气而丧失吸引力和感召力。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深刻变化,针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上存在的碎片化现象,提出了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执政党建设目标的系统性有机融合,有效应对全球化、民主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多重叠加和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这要求我们从系统内在要素衔接上进一步思考“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实现路径,耦合基层党组织政治职能与服务功能,即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服务效能,在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融通中,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
  党章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必须通过基层党组织来实现,它是政党连接社会的触角,是政党的根。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要求我们党积极转变领导方式,从传统的强制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走向沟通与协商,积极构建“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自觉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社会利益的引导者和协调者;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的宗旨意识,先进性的发挥不断感召民众、引导民众,带领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政治特征和人格力量,取得群众内心持久的支持和认同。

5.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深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和方式方法转型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而这方面问题还不少,比如,一些新兴行业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等。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通过强化服务解决基层组织突出问题,这是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和有力举措,必将极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二,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其中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比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还有社会治理等。同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需要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改进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第三,这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建设。但由于基层党组织处在一线,广泛分布在党员和群众中间,各方面的服务任务更直接、更具体、更聚焦、更紧要,更应体现“服务型”的要求。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处在经受考验、化解危险的最前沿。迫切要求加强与群众的直接联系,创新服务群众的组织形式,深化与群众的“鱼水”感情。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为纽带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是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而是政治组织。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党长期执政、更好执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必然围绕这个根本目的来开展。基于此,《意见》提出,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牢牢把握基本定位、基本属性,着眼于履行党的政治责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一是明确政治任务。就是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担负政治责任。就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三是彰显政治特征。就是要有严肃的组织生活、严明的组织纪律、严密的组织体系。四要强化政治功能。就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等作用,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可见,搞好服务是手段,发挥作用才是目的。要通过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功能强了,战斗力自然就强了,二者有机统一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体实践中。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6.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基础,深刻影响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进一步指明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当前,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本期邀请部分党员干部参与讨论。

整体功能发挥存在偏离弱化现象

党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作用发挥至关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整体功能作用发挥的认识与实践还存在偏差。有的政治功能错位,出现片面化、功利化等不良倾向,或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党的建设,以“经济”代替党建;或是理想信念动摇,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暧昧;或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坚决、不到位。有的服务功能弱化,或是以管理者自居,重管理轻服务,不愿服务;或是与群众需求对接不上,“自弹自唱”,不会服务;或是缺少活动载体、资金技术等保障,不能服务。有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一手软、一手硬”,或是认为党务是个软指标,服务才是硬道理,只要服务搞好,党务自然过得硬;或是觉得政治功能才是第一位的,服务功能“搞一搞就行”。有的基层党组织或党员还存在软弱涣散现象,不能发挥政治核心和先进模范作用,影响整体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生弱化或者偏离现象,就会导致政治方向把不准、服务发展没办法,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河北省张家口市委组织部 闫华)

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两手抓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发挥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题中之义,也是体现政治属性;发挥好政治引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方能有效发挥。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构建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需我们坚持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两手抓,在服务中体现政治功能,在政治功能的发挥中服务好群众,使两者共促进同发展。

旗帜就是方向。政治属性是基层党组织的根本属性,也是基层党组织的灵魂,需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加强党性修养,补好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发挥好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党的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而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服务功能不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很难体现。党组织开展活动,要与群众的关心关切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创新完善服务载体、服务方式、服务机制,使党员、党组织潜移默化地贴近群众、深入群众,通过服务更好地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真正将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湖南省涟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邹友才)

补齐软弱涣散短板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木桶原理”讲,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麻绳最易细处断,冰层总在薄处裂。当前要做粗拉长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这根链条,就必须正视并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其中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比如,有的党组织有班子无威信,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连正常活动都组织不起来,谈何教育引导群众?有的不是经济“空壳村”就是“负债村”,谈何服务群众?有的党员没有党员的样子,连参加党内生活都讲条件、要补贴,不如一个普通群众,谈何发挥作用?只要这些短板产生的“木桶效应”不消除,强化整体功能就很难落地生根。

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要找准“症结”,分门别类地梳理出那些群众最反感、意见最大、最难整改的问题。要对症下药,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找准缘由,因村施策。属于干部能力不足的,就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属于干事没动力的,就要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属于无钱办事的,就要输血造血并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根上治“穷”;属于不作为的,该批评就要批评、该教育就要教育、该问责就要问责。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露头一个、整治一个,整治一个、转化一个,不能问题年年整治年年有。
(山东省蓬莱市委组织部 贾赵勇)

统筹优化党建资源

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整体功能,需要方方面面的党建资源的支持。这些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等。但在当下,很多基层党组织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无资源、财力、人力、物力为群众进行服务,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没有基本的条件保障,服务就可能心有余力不足,政治引领就难以发挥,整体功能就发挥不出来。但是,有些党建资源却由于条块分割,缺乏上下联动,而难以使各类党建资源下沉、重心下移。这就要求在加强基层党建中统筹优化好各类党建资源,使基层党组织更好的发挥政治引领、服务群众。

在资源供给上,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要强化“一盘棋”思想,进一步突破条条、块块限制,按照“便于资源共享、便于活动开展、便于管理服务”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积极整合单位、区域内党建资源。

在资源下沉上,要做到重心下移,往基层倾向。要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倾斜,有效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使基层党组织更好的服务群众,在服务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7.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一要增强阵地服务功能。要建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切实履行书记主体责任,动态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敢担当能作为的基层干部队伍,推动基层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加强村务公开、资产资金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监督。不断完善乡村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党内生活,党组织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定期进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把村党组织书记的待遇与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党支部书记积极性。
  三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立足农村水、沙、石、闲置土地、闲置场房等资源,从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入手,盘活以土地为核心的集体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办市场、搞农家乐等,发展村级经济。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建立各种产业协会,形成农业产业带,发挥规模经济作用。要进一步细化扶持政策,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把涉农项目、扶贫项目等资金重点用于发展村级集体项目上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8. 如何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要跳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碎片化的实践创新,走向系统思维下的整体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好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耦合政治引领和服务效能两个方面。
    对于有着87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深刻影响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基础上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作了界定,强调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对此,笔者体会要跳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单向度的思维模式,碎片化的实践创新,走向系统思维下的整体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好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耦合政治引领和服务效能两个方面。
    统筹组织建设中目标、资源、制度三大要素
    当前基层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内部来看,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并未带来党员质量的提高和党组织影响力的增强,相反倒是影响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的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在党不言党,在党不忧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党员干部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之,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工作生活中出现不严不实的现象。从外部来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导致基层党组织可控制和支配的经济与政治资源越来越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均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求其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和运行体制,完成新的功能转换。
    十八大以来,针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上述问题,我们党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在组织机构上进一步推进全覆盖,加大在非公企业、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领导方式上从强制命令型转向基层服务型,推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畅通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工作方式上倡导基层创新,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在队伍管理上推行严进宽出的党员管理机制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是我们党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的主动调适,它增强了执政党调动、协调和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但客观地看,基层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突破:一是如何解决基层党建创新的丰富性与碎片化并存问题,实现与顶层设计的较好衔接。二是如何认识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增强组织的力量。突破这两个问题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将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一环,强化其整体功能。具体来说,实践中需要统筹好以下三大要素。
    第一,在目标定位上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与中央、地方党组织的定位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其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整个组织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和基础性意义,为系统、协调、整体推进改革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力量支撑。同时,要善于将基层党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运行的整体目标有效衔接,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提供不竭的动力来源。既要强调组织运行中的纪律和集中,把党员从严管起来、有效组织起来,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动员党员、团结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组织力量;又要强调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让广大党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将党员的个人目标与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的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让群众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第二,在资源供给上进一步突破条条、块块限制,积极整合单位、区域内党建资源,按照“便于资源共享、便于活动开展、便于管理服务”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以系统、整体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变单个建立、点状推进为块状规划、成片推进。
    第三,在制度支撑上,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党建责任追究机制和干部考核体系有机结合。责任追究机制上要在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架构下,细分责任内容,建立部门、乡镇、村(社区)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由“虚”到“实”、从“软任务”向“硬指标”、单项考核向整体评估转变。干部考核体系上要以政治忠诚、干净担当为内容,系统考查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耦合政治引领与服务效能中强化整体功能
    基层党组织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属于国家政权与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处理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上,基层党组织带有显著的政治职能,必须发挥政治引领的功能和作用;在处理政党与群众的关系上,基层党组织又带有鲜明的社会职能,必须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和作用,并以此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正是在不断调适自身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中,较好地适应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组织建设的适应性和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跳出了西方学者设想的封闭式循环和耗竭式发展。
    但是客观地看,在耦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和服务功能上我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实践操作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倾向一,离开政治职能片面强调服务功能。表现形式上有的党员干部跟在群众的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有的党员干部只为当官、不为做事,只为讨好群众不懂积极引导,工作中表现为“两面人”“老好人”,甚至出现与党内纪律法规不相融的现象不敢斗争、知情不报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使基层党组织丧失先进性,丢失教育引导群众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变成群众的尾巴而无力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作用。实践证明,离开政党本质属性而走向政党营销的路径是不可取,也是走不通的。倾向二,离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单纯强调政治职能。表现形式上不会处理政党与群团组织的关系,不会利用社会力量、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内容,固步自封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失去现实依托而流于空洞,使党组织的宣传动员失去群众底气而丧失吸引力和感召力。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深刻变化,针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上存在的碎片化现象,提出了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执政党建设目标的系统性有机融合,有效应对全球化、民主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多重叠加和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这要求我们从系统内在要素衔接上进一步思考“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实现路径,耦合基层党组织政治职能与服务功能,即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服务效能,在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融通中,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
    党章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必须通过基层党组织来实现,它是政党连接社会的触角,是政党的根。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要求我们党积极转变领导方式,从传统的强制与服从、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走向沟通与协商,积极构建“服务发展、服务改革、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服务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自觉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社会利益的引导者和协调者;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的宗旨意识,先进性的发挥不断感召民众、引导民众,带领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政治特征和人格力量,取得群众内心持久的支持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