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助推中原地区崛起

2024-05-19 00:24

1.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助推中原地区崛起

“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于促进中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原崛起”已迈入征程。然而,正当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之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愈发突出,作为资源主要构成部分的矿产资源也正越来越严重制约着“中原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在此情况下,彻底改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原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原崛起”遭遇矿产资源承载力约束
(一)矿业经济推动“中原崛起”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河南在国家“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方略指导下,正在全面制定和实施“中原崛起”战略。《河南省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使我省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就我省的实际而言,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GDP年均增长8.6%。从我省的改革发展实践看,这个速度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十五”期间,河南省经济总量平均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10587.42亿元,成为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居中西部省份之首。实现中原率先崛起的最大挑战在于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全省经济飞跃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自明的。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河南省已经由传统的农业大省成长为举足轻重的新型工业大省,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17.9∶52.1∶30.0变化为16.4∶54.3∶29.3,工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06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70.93亿元,比2005年增长18.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1%。
在工业的增长中,资源和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2006年全省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实现净盈利;拉动全省利润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的行业有22个。对全省工业利润起主要拉动作用的六大行业中,除农副食品加工业外,均属于采掘类、原材料类工业行业。2006年年末,这六大传统优势行业实现利润总额562.49亿元,对全省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拉动全省利润总额增长38.7个百分点(表1)。
表1 2006年对河南省利润增长拉动力度最大的6个行业


(二)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能源消耗严重
河南省目前以工业发展为主导力量的增长方式,体现了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的特征。资源型、原材料型工业特征体现了河南省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支撑河南经济的增长。但是应当看到,这种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决定了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拉动的。2003年河南GDP占全国的6%,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国的6.5%;全国每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是1.93吨标准煤,河南却达到2.42吨标准煤。2005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为1462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9%,比同期GDP增速(14.1%)低2.2个百分点。当年,每万元GDP能耗为1.38吨标准煤,比全国1.22吨标准煤的平均水平高出13%。目前河南省万元GDP能耗是国内先进水平的2.1倍。
整体上河南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霍夫曼系数达到了0.42。世界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轨迹表明,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长。
(三)矿业大省面临矿产资源瓶颈制约
对于资源驱动型经济,矿产资源利用年限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河南是矿产资源大省,但是多年以来,由于矿业持续强力开发,地质勘查工作投入不足,矿产资源保障形势日趋严峻。加之煤炭、黄金、铝土矿等一些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等行为,矿产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目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虽居全国前10位,但人均仅为全国的1/4。优势矿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探明的石油储量已消耗67.1%,天然气已消耗53.4%,煤炭资源储量仅能满足10~15年的需求。石油、黄金等资源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开采消耗速度,煤炭储采比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因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废渣及煤矸石占压土地、水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
二、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对“中原崛起”意义重大
(一)矿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与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弃物”链状生产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环形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两低两高”的特征,即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利用率、高循环,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其实质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具体地,矿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从矿产资源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入手,成功实现“四综合”,即综合勘察、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在勘探环节,要讲究综合勘探、综合评价,这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在开采与冶炼环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在废弃物处理环节,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二)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层次和运行模式
矿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三个不同的发展层次: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体现在企业内部循环,中循环是企业之间产业群体横向耦合,而大循环则是区域整合矿区循环经济系统。通过对各层次社会资源的整合,建立互为首尾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资源利用给社会带来的负效应。由此,矿业循环经济将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单个矿业企业或矿业集团型,为企业内部循环,为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基本表现形式。一般是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过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或是返用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中。二是矿业生态园区模式,是一种以矿业为骨架的产业共生组合,属中循环,即将矿业企业厂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能量、副产品变成另一家或一些企业的原料或动力,两两耦合,组成一个企业网络,在网络内实现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和谐流动。园区内企业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如管理水平等),更是一种互信互赖的依存关系,这种形式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三是社会大循环模式,矿业循环系统作为社会整体循环的一部分,与其他子循环相互联合,促成矿业循环经济的多种形式、不同规模上的闭合,以改善矿产资源的消费与需求方式,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矿业生产的外部性。
(三)矿业循环经济对实现“中原崛起”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作为资源大省,我省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总体而言,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采用粗放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通过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粗放型(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水平低、浪费严重)转向集约型(管理体制先进、技术水平高、回收率高)。与此同时,在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然要淘汰一批管理落后、技术落后、工艺水平低的企业,甚至行业,在此过程中,我省的产业结构就会逐渐得到调整和升级。
2.有利于资源节约,突破中原崛起战略实施的资源瓶颈约束
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是一个过程,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将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然而,依照现在的开采利用效率,矿产资源约束很可能阻碍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尽管我省矿产资源的贮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丰度不高,一些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铁、铜、磷等相当短缺,供求矛盾突出,限制了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铁矿为例,截至1999年底,全省已探明铁矿矿产地66处,保有储量10.43亿吨,在全国居第10位,但贫矿多、富矿少,保有储量的96.2%属贫矿,大多数铁矿埋藏深度较大,且矿石品位低、磷硫等有害成分含量高、交通运输困难,这使资源量大打折扣。目前全省铁矿石开发利用程度相当低,已开发铁矿远不能满足本省钢铁工业所需。由于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我省通过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大幅度地节约资源,突破中原崛起过程中矿产资源的瓶颈约束。
3.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原崛起更离不开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从多个层面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建设。一方面,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环境保护意识差,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堆放,造成水体、大气等严重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一些矿山露天开采破坏植被和山坡土体,导致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另外,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矿区生态恢复和复垦制度,大量废旧矿山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恢复,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土地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地面塌陷或沉降等地质灾害。如果继续沿用传统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开发利用模式,必然对我省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相反,通过大力发展矿业环境,能够对这些形成有效的遏制,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以循环经济立法为主导通过法制化轨道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早在1972年就已经制定,1986年德国又将该法修订为《废弃物限制废弃物处理法》,提出了由“怎样处理废弃物”到“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的思路。1996年德国颁布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并建立了与其配套的法律体系,该法规定对废弃物要实行“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严格的处理顺序。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健全的,大致分为3个层面,基本层面是一部基本法,即《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层面是综合性的两部法律,分别是《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层面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5部具体法律法规,分别是《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立法先行,凭借法律来促进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缓解和减轻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压力,收到了显著效果。
(二)制定各项激励政策
1.政府奖励政策
发达国家政府奖励政策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该奖1995年设立,为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并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治。英国Jerwood-Salters环境奖。2000年开始颁发,用于资助在绿色化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学者。
2.优惠税收政策
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成就的企业,发达国家政府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美国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销售税10%。荷兰利用税款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采用革新性的清洁生产或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其他投资的折旧期通常为10年)。
3.政府优先采购政策
对发展循环经济有利的项目或产品,发达国家政府还通过优先采购行为来予以鼓励,如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占据优先地位,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制定了对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实行政府优先购买的相关政策或法规。联邦审计人员有权对各联邦代理机构的再生产品购买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规定购买的行为将处以罚金。
4.价格优惠政策
价格优惠是发达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重要政策。如日本有关法规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物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美国的一些州和几个欧洲国家采用了垃圾处理预交金制,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创新微观运行模式
循环经济的基础存在于微观经济活动中,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达国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模式。①杜邦模式。该模式可称之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用,创造性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②卡伦堡模式。该模式可称为企业间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把不同的工厂连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树立了一批循环经济典型企业,在探索、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1)安徽淮南。淮南矿业集团立足于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形成积极全面的资源环境理念体系,建立符合淮南煤矿实际的循环经济模式,对煤电开发形成的“三废一沉”(废气、废水、废渣和采煤沉陷)进行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一个矿井配套瓦斯、矿井水和煤矸石利用工程项目,形成一个小循环,整个矿区形成一个大循环,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机统一。同时,统筹解决资源枯竭矿区环境修复、水系治理和采煤沉陷搬迁等大环境。
(2)甘肃金川。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大力实施矿产资源控制战略,充分、优先开采利用贫矿资源,参与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和矿山建设,积极参与国外镍、铜、钴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加大外购原料的力度;切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相继实施了矿山改扩建工程、镍精炼、铜冶炼和钴系统技术改造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面提升了有色工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建立节约型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稳定在64%以上,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余热利用为主,区域集中供热为辅的供热体系,建成了尾矿砂、水淬渣、粉煤灰、废石矿山充填系统。
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循环经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外部收益,也就是不可能被市场主体全部捕获的生态收益、长远收益和社会收益,因此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难以自发地成长。在这一意义上,循环经济是制度驱动的经济运行方式。因此,我省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首先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培育整个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的能力,营造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促进企业进行管理和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提高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在技术和经济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构建矿业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构建一套有利于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①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立法,加强执法监督;②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政策;③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监督管理机制;④加强矿业宏观调控,合理调整矿业产业结构;⑤加强资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管理,强调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通过这些政策法规,政府推进矿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强化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从源头杜绝矿业产权布局不合理、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和浪费矿产资源的情况发生。
(2)重构市场体系。我省在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为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的产业创造其赖以运行的市场体系,必须运用经济激励手段校正市场失灵,将损害循环的经济行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修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同时,通过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手段维持相关中小企业渡过最初成长期所需的基本需求规模等,从而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政策措施
(1)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重点示范工程。科学论证、因地制宜,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矿业循环经济园,以园区为示范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作用。为此,政府给予园区的企业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加强技术攻关,根据自身特点加大技改力度,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相结合,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通过这样的重点示范工程,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2)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我省矿业企业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综合利用率低。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流程,实现生产技术装备高效化、管理信息化和安全生产控制自动化。通过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对矿山废渣、副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延长产业链,这样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又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3)加强对尾矿的治理和再利用。在我省的许多矿区,尾矿被遗弃的现象非常普遍。矿石开采出来后,经过选矿提取所要的物质,余下的有些回填坑道采场,有些制作成砖块铺路或作他用,而绝大部分日积月累堆放在矿区,逐渐形成一片污浊的尾矿堆场,不仅占据大片土地,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甚至酿成安全事故,尤其是那些资源枯竭的老矿区,留下的尾矿坝如一块块疮疤,隐患重重。因此,我们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提高选冶技术,对尾矿资源进行勘查、评价和物质分选,加快转变粗放式、掠夺式生产方式,积极推进矿业循环经济,狠抓尾矿的采选回收率和采选后副产资源的循环利用。

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助推中原地区崛起

2. 材料一:2010 年11 月16 日河南日报报道,河南正全力谋划“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

    (1)我省应坚持计划生育国策,实行这个国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雄厚物质基础;河南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勇于创新等。(3)积极宣传我省宏伟蓝图,增强人们的信心;认真行使建议权、监督权,为实现蓝图献计献策;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振兴河南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振兴河南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