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监真的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吗?

2024-05-19 22:00

1. 明朝的太监真的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吗?

整天给自己孩子讲好人和坏人的父母,不是自身很肤浅就是将来他们的孩子很肤浅。所谓的好人和坏人无非就是看他们对自己是有利,还是对自己有害而已。如果每一个人都像曹雪芹写红楼梦一样,用一颗佛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世界没那么糟糕。
对于明朝太监,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万恶的源头。但作者想说的是,能在皇帝位置上生存下去的人都比我们聪明。对于明朝皇帝和帝国整体利益来说,太监不仅不是坏人,还是皇帝得力的助手,帝国的希望,生产力的先进代表以及明朝的支柱。


·为何说太监是明朝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喜欢历史的朋友会说,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源自太监干政。
也有人说,如果朱元璋一直活着,明朝至少能活300年。但作者则认为,如果一直都让“朱元璋”执政,明朝最多活一百年。
忘记过去那是没有良心,但想回到过去的人绝对是没有脑子的。朱元璋时期,无论对官员,还是对平民,都是最大的灾难。
整个帝国都笼罩在朱元璋一个人操控的血色恐怖下,那能长久吗?


而厂卫制度仅仅只是锦衣卫制度的延伸,是介于文官和武将之间,用来监视百官和平民的第三方权利机构。
无论是代表着我国航海历史骄傲的郑和,还是一心想大力发展高碳钢事业的陈奉,还是那个带领着一万多纺织工人为帝国创造了大量外汇的陈金水,他们的身份即是太监,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具科学思维的一类人。
无论任何时代,最赚钱的生意都不是种地而是贸易,特别是海外贸易。


在明朝,世界上50%以上的白银都流入到了中国。
这些钱明朝怎么赚来的?靠的不文官集团,也不朴实勤劳的农民,而是像郑和这样的搞国际贸易的太监和杨金水这样搞大宗商品生产的阉人。
说郑和下西洋不赚钱的人,要不就是“巨婴”,属于没有自己独立思维能力的人。要不就是他真的不懂历史,就是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


·为何说明朝是太监支撑起来的
请问一个帝国想要稳定靠什么来做支撑?我想每一个成人都能回答出来,那当然就是军队和经济了。但作者想说的是,除了这些还有人心。
在古代,根本不存在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这样的真理。能得天下者,靠的全是手段和拳头。
元朝比宋朝更得民心吗?清朝比明朝更受人尊敬和欢迎吗?二战后所有的战胜国都是正义的吗?


而锦衣卫和厂卫制度虽然说出来是特务机构,但对一个帝国,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皇帝来说,没有比这更能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了。
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间河南发大水连派了两位大臣去治理洪水,一位是工部侍郎陈政,一位是哪位著名的“骨气文臣”刘大夏。
但由于他们所代表的是文官集团和地方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他们居然将治理黄河当成了一块蛋糕来分。


而当大太监李兴代替刘大夏之后,快刀斩乱麻。一边调集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资源展开救援和治理工作,一方面将朝廷赈灾给平民的银子分得清清楚楚。对于灾区的老百姓来说,李兴就是一个大好人。
而那个说自己烧了郑和下西洋所有资料,阻止正德改革的所谓的“骨气文臣”,自己家族却成了沿海最大的海盗和走私团伙。
而正德和天启的死,不就是因为动了文官集团的奶酪所导致的吗?
在无耻和贪婪方面,明朝的文官集团真的就比太监高尚吗?


另外,嘉靖在湖北陆府一万多顷的皇庄也是太监帮忙打理的。
不仅如此,宦官手里还掌握朱棣真正的王牌禁卫军,号称14万之众的“十二团营”。
另外,明朝太监还负责开矿、征盐、关隘税收、工业生产、对外贸易和外交等帝国方方面面的工作。
而且,明朝的太监甚至取代了兵部,不但负责监军,还负责收集情报和向皇帝个人效忠。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没有比太监这群恶狗更好的咬人工具了。


·明朝太监是如何一步步发家的
前面作者已经提到了,明朝太监仅仅只是锦衣卫的延伸。
在朱棣靖难之时,不但有像郑和这样有能力的太监在战场上帮助他,他还从皇宫里收买了很多宦官为他提供情报。
毫不夸张地说,朱棣后来能当上皇帝,其中一大半功劳都是太监努力的结果。
朱棣一生除了造反打了四年,当上皇帝后还远征安南,平定云南,五征漠北,大修国书,可以说一生都在打仗。


请问,有比打仗更烧钱的玩意了吗?朱棣哪来那么多钱?就是靠郑和下西洋来赚到的。海洋贸易这块大肥肉,在皇权强势时可以通过海禁来实现皇家垄断。
但土木堡之变之后,这块肥肉就被大家族、文官集团给掌控了。
无论是嘉靖年间打了十多年的“抗倭战争”,还是后来的正德之死,都是皇权和臣权就海洋贸易之间的利益之争造成的。


朱棣打破朱元璋宦官不得参政的家训重用宦官不仅仅是为了投桃报李,还有着巨大的政治考虑。
太监作为没有后代和家族势力的一群人,他们权力再大,即便是魏忠贤、刘瑾这样的九千岁,也可以被皇帝一句话给弄死。
但文官集团,他们不仅心思敏捷,而且口蜜腹剑。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一个个那么短命?要不早死?要不没有子孙,难道真的就没有文官集团在中间捣鬼吗?


朱元璋从推崇程朱理学开始,就明白了文人的虚伪和无耻,就开始建立锦衣卫随时监视这群喜欢嘴里一套背后一套的家伙们。
而朱棣更是在朱元璋的基础上加深了这种皇权的延伸。
文官集团看似骂的是太监,其实,他们骂的是皇帝。
看看后期文官集团都干了些什么?看看后来明朝是怎么灭亡的?
在崇祯死时,多少太监宫女战死京城?而多少士大夫嫌水太凉、头皮痒反而早早归顺了满人?在利益面前,太监真的就比其他人坏吗?


即便是魏忠贤,不也是一心为皇帝的改造着想吗?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会那么早灭亡吗?
如果天启利用魏忠贤改革成功,历史又将怎么写太监呢?其实,太监和我们每一个一样。里面也有所谓的好人和坏人。

明朝的太监真的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吗?

2. 太监代代有,明朝特别多,为什么明朝厉害的太监有很多?

纵观历史,太监好像是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朝代都有很多的太监,但是只有在明朝的时候太监得到了重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
在明朝甚至设立了专门的太监学校,专门用来给太监讲解文化和知识,培养他们的政治底蕴,老师是翰林院学士。明朝的宦官专权为什么发展的如此严重?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太监都有文化。由于很多太监是陪伴皇子童年时期的玩伴,往往这些皇子在成为皇帝后,也会对这些太监产生一定的同情心,所以就建立了所谓的内书堂,内书堂就是宦官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宦官能够出人头地的途径,就和古代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做官是类似的。明朝的太监为什么厉?,也是因为他们进行了学习,他们有文化有知识。
如果我们不用一种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太监,其实也可以发现这种所谓的宦官集团,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势力,可以协助皇帝去平衡文官带来的威胁。朱棣在继位后就开了太监干政的先河,最著名的就是六下西洋的郑和。郑和下西洋也给当时的明朝带来了伟大的成就,而后就是朱棣设置的东厂,东厂只对皇帝负责,具有一定的权限,可以干涉政治上面的多个层面。到了朱瞻基时期设立了很多的学校让宦官可以进行学习。
成化年间的时候,宦官政治就已经完完全全地确立了,以汪直还有魏忠贤为代表。这些人物都是以太监之身,却能总领全局,在魏忠贤专权时就将权力发挥到了极致,其实明朝的皇帝都和太监有一些牵绊,主要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幼时的情感、工作需求、政治诉求上面的交汇点。有了皇帝的支持,明朝厉害的太监才层出不穷。

3. 为什么明朝盛产大太监?聊一聊明朝的 *** 形式

历史上太监祸国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很少有哪个朝代的太监像明朝一样权势滔天,其他朝代的太监基本只能控制宫中、皇帝。明朝的大太监却能直接控制朝庭和地方,成为九千岁真皇帝。而且大太监屡绝不止,灭了一茬又长一茬。这背后有什么原因?我们从明朝的 *** 制度上一探究竟。 明朝 *** 与历朝最大的区别就是权力进一步集中。无论汉、唐、宋,虽说皇帝至高无上,不过总归是有宰相作为 *** 的首脑,历朝都是皇权相权的博弈制衡,宋朝更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明太祖朱元璋因胡维庸造反一案,怕相权过大,干脆废止了宰相;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急剧膨胀。 此外,设都察院,掌弹劾纠察。类似于现代的检察院和纪委。 再设通政司和大理院。通政司管理奏章,这是管公文出纳的总机关。大理院主平凡,有什么冤案,可以到大理院平凡。 六部、通政司、大理院就是所谓九卿。各部互不统属,由皇帝总负责。 然而明朝皇帝里也就太祖和成祖有雄才大略,能够一人处理如此多的事务。后代皇帝要么能力不济要么偷懒懈怠,需要人分担政务,一个不起眼的部门渐渐权重——内阁。内阁就是皇帝的秘书,内阁学士的官阶只五品,皇帝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内阁的意见;皇帝有指令,口授由内阁学士写下来;内阁权利并不大。后来皇帝偷懒,有事就先让内阁先看过,给出意见,贴在公文上,再由皇帝决定。内阁的意见叫「 ”票拟”,皇帝的批复叫「 ”朱批”。内阁就相当于参知政事,位卑而权重,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得宰相之实。 再后来,皇帝更加懈怠,万历皇帝甚至几十年不上朝,内阁都见不着皇帝;皇帝有事交付太监,太监转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要先送太监,太监再呈给皇帝。太监慢慢做大。甚至皇帝直接让太监代自己批阅奏折,这时太监手握神器,掌握帝国最高决定权,就变成了九千岁影子皇帝。 明朝的 *** 堪称中国历代最恶劣的 *** 形式。皇权独大,相权被剥夺。遇到好皇帝,这套制度自然效率很高,不过自古明君能有十之二三已是难得;当皇帝平庸或者昏聩,无人制衡的皇权就是帝国的掘墓人。 因为废了宰相,明朝的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实,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比如张居正要改革,首先要掌权。但张居正的内阁首辅从法理上说,只是个大秘书,不是国家总理;六部尚书才是国家领导,他们只听皇帝的命令,而不是内阁的命令。不该管的事要管,不该揽的权要揽,这就不是能臣,而是奸臣。所以最后张居正改革失败后,下次极惨,他一死,全家被抄家。及时他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当时人们也认为他是个大大的奸臣。有了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后面的首辅个个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得个权臣的名头被皇帝清算,张居正的各项改革措施被废止,「 ”万历中兴”戛然而止。 另外,因为皇权重导致太监兴起。皇帝最信任的肯定是亲近的人,而跟皇帝接触最多最亲的肯定是太监。废了宰相皇帝独裁,太监和皇帝亲近,就易与得权。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一个个冒着泡层出不穷。明太祖虽然规定「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可曾想到太监祸国明朝最烈。 
   

为什么明朝盛产大太监?聊一聊明朝的 *** 形式

4. 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太监?

明朝的太监和其他朝代的太监最大的不同就是因为明朝的太监有政治能力和政治党派,当时的太监不仅仅是服侍皇宫大臣的,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理论,比如说东厂和西厂就是明朝太监的专制部门,再比如王振、刘瑾、魏忠贤都是明朝的太监。

首先,明朝的时代是一个国家穷困而百姓富有的朝代,工商业发达,但是农民的经济不多,可是,国家的税收又不收商人的税,而是收农民的税,这就导致了穷人交税,富人享福的时候,穷人没有钱给国家,皇帝就着急了,没有钱,不能生活,所以就选择了——靠太监来征税。随着近几年的影视剧都在传播明朝太监机构,比如大家都都知道的“东厂”和“西厂”,都是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太监机构,在现在,有些历史学家都把这些成为特务机构,我却不怎么同意这个说法的,毕竟明朝的太监专政有特别复杂的社会背景,不是一个简单的“特务机构”就能够概括的了,更何况太监们的工作也和特务的工作并不一样。太监们就是用来征收税款的。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靠太监来征税。

这明朝的太监,一来时内廷的人,但是因为被阉割了,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二来就是太监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社会关系简单,不会被腐败融化。就这样,明朝的太监就从后面走向了朝廷,地位也就大大的增加了,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领导。所以说明朝的太监就是官员,官员是大家都想当的角色,所以明朝的太监也就增多了。

其次,明朝的君主制度也不同于其他的朝代,以往的王室中,皇帝年幼的时候,一定有皇叔等长辈陪伴,但是在明朝时不准许的。皇帝的亲戚们一成年就会被追封为王,去封地保护国家。不能够干预皇帝执政,所以,这时候皇帝身边没亲戚啊,靠的是谁。是太监和后宫啊。以万历皇帝的外祖父家为例,家境平庸,好不容易混到一个伯爵的称号,但是还是不够养活家里人,没有办法,就把堂堂太后的亲弟弟送去当了太监,这太监,还不是一个黄金职业。

5. 明朝为什么如此重用太监

说实话,因为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懒。明朝前期的皇帝都还不错,尤其是朱元璋很是勤劳,自古皇权和相权都是冲突的,只有清朝完全废除了相权,因为清朝的每个皇帝在处理政事上都很勤劳,所有的事情都由皇帝决定,因此说清朝的中央集权和封建皇权达到了顶峰。也就说勤劳的皇帝是不需要宰相的,而且相权也会威胁到皇权,以史为鉴,朱元璋废除了宰相的职位,而且定下祖制不许设宰相。这和太监有什么关系呢?关系是很大的。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都是不务正业的主,没有一个勤政的,那就需要有人替他办事,没有了宰相,谁替他办事哪?于是明朝的皇帝设立了一个“内阁”,内阁的第一把交椅就叫首辅,实际上这就是宰相,只是不叫“宰相”罢了。好了我们的太监该登场了,有了相权就会和皇权冲突,皇帝怎么办呢?他就像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替他制衡相权。皇帝是找一个天天挑你毛病,给你找事的大臣,还是一个朝夕相处,让干啥干啥的太监呢?答案很明显,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就替皇帝制衡内阁的。掌印太监就是替皇帝拿着玉玺,替他盖章的人,你说这个太监的权利大不大。明朝虽然有很多大太监,但是大都是奸佞之辈,不信你回忆回忆你知道的明朝大太监有几个是好人的,你第一个想到的魏忠贤就是个大坏蛋。当然主要是因为太监这种特殊经历,加上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所以心理和智商上都有问题,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坏”太监。有点跑偏了,不过为什么重用太监你也应该知道了。

明朝为什么如此重用太监

6. 明朝时期太监能够当道,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皇帝给他们的权力太大了,不过明朝虽然说有名的太监不少但是不光是名声差的,例如多次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正面人物,再来冯保的好坏也是有着争议的,下面介绍一下为什么太监的权力这么大。
一、深受皇帝信任
太监可以说是皇帝最贴身的人了,所以能在皇帝身边的太监都是受到皇帝信任的,要是皇帝但凡看这个太监有点不顺眼这个太监就死定了,而且有些太监可以说在皇帝很小的时候就跟着了,例如王振其实在某些方面都能算是明英宗的启蒙老师了明英宗怎么能不护着他,而且等到明英宗复位了还打算给王振洗白。
二、内书堂
这个机构是朱棣建立的,因为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宦官集团出了大力气所以朱棣为了奖赏他们才建立的,这个机构唯一的作用就是教授太监知识,这样太监在后来不仅能服侍皇帝有的甚至还会代替皇帝审阅奏折,可以说整个明朝太监当道还是朱棣起的头。
三、相互制约
朱元璋在开国之初为了监视大臣就建立了锦衣卫这种特务组织,但是到了朱棣时期锦衣卫的权力有些过于的大了,当时有个锦衣卫头子叫做纪纲甚至想造反,可是朱棣可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人于是很快就平定了这次小风波,但是着也提醒了朱棣要制约一些锦衣卫才建立了东厂,说起来有意思的是等到东厂权力大了又建立了一个西厂制约东厂,虽然说有一些作用但是着却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党派过多和之间的斗争是明朝的一大祸害。

7. 明朝时太监的地位为什么会那么高

明朝统治者对于历朝历代的兴亡都做了详细的了解。他们的判断是朝官不可信,文官贪腐、武将爱财,尤其还有谋反的可能性;外戚不可信,多少朝代都是由于外戚干政导致覆亡,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王莽。信用太监的问题从明初就开始出现,在朱棣“靖难之变”登基后达到高潮,并逐渐制度化。
明朝的皇帝们认为虽然历史上也有如东汉“十常侍”、唐朝鱼朝恩等专权的太监,但是他们只是弄权而已,不会影响王朝的统治。因此只有太监这个特殊的群体是最值得信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没有子嗣。中国人浓厚的家族观念决定了如果没有子嗣传承,也就不会有谋朝篡位的野心,这一点对于皇家来说最为重要;2、内臣与外官基本属于天生的对头,不必担心内外勾结发生变乱(但是明朝万历年间却出现了张居正与冯宝这一对内外臣的黄金组合,这是例外情况);3、太监归根到底属于皇帝的家奴,管制太监不必遵循国法,对于皇家来说管理难度要低于管理外官,便于控制。

明朝时太监的地位为什么会那么高

8. 明朝的太监为什么不像唐朝太监那样权利大?

这个主要是因为明朝的皇帝比较注重中央集权。皇帝的权力非常大,而且明朝的每一任皇帝都在保护皇权的这件事儿上不遗余力。明朝第一任皇帝是朱元璋,他是放牛娃出身,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在元末天下纷争之中,脱颖而出,最终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正是因为江山来之不易,所以朱元璋在制定国家政策的时候,非常偏重于加强皇帝的权力。

从胡维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朱元璋工作能力强,所以在治理国家上面不太倚重于,文武大臣以及宦官。而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因为担心有些文臣不服他,所以他有意疏远那些文臣,而开始倚重宦官。设立的东厂和西厂两个特务机关,很多太监都供职于这两个机关,太监权力开始膨胀。

而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大多延续了朱元璋的很多政策,在维护皇权方面,他们的做法是一致的。而明朝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形成了对太监权力的掣肘。这就是明朝的文官集团,后来的东林党,这些人跟太监集团在朝堂之上明争暗斗,这样就限制了太监的权力。

而皇权则至高无上,且始终神圣不可侵犯。文官集团跟宦官集团的针锋相对,双方此起彼伏,明朝其实也出过两个权势熏天的太监,魏忠贤和汪直,刘谨。这都是宦官在斗争处于强势期的代表,而这个时候,皇帝一般都会利用文官集团去打压宦官集团。所以明朝始终无法出现像唐朝那样压倒皇权的大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