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2000亿,被全网群嘲!爱放狠话的董明珠,终于吃了嘴硬的亏

2024-05-09 00:59

1. 蒸发2000亿,被全网群嘲!爱放狠话的董明珠,终于吃了嘴硬的亏

   文/ 金错刀频道  
        最近,董明珠又语出惊人了:“格力手机不比苹果差。”  
     这次狠话说的,外界听起来就像个笑话。  
        截至到现在,  格力手机在售的所有机型累计销量为3.8万台,而苹果今年前三个月就卖出5650万部。  
     销量相差千倍以上,怎么好意思跟苹果叫板?  
     就连跟其他国产手机比,格力的存在感也几乎为0,市场份额几乎连千分之一都没有。有人觉得董明珠对格力手机的自信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其实,  董明珠这辈子放出过不少狠话,每次都是流露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中国用户们也很买账。  
     当年造空调,她说:格力空调世界第一,美的算老几!  
     后来造芯片,她更敢说:哪怕投资500亿,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  
     等到造车时,她承诺:用了银隆车,保证你十年不换!  
        过去,大家崇拜董明珠的性格和气场,也对格力这个民族品牌充满了好感。  
     但这个曾经   中国最牛的狠话大师   ,为何偏偏这次被嘲笑的这么惨?  
        董明珠的狠话折在苹果上,这并不是第一次。  
     距离格力上市第一台手机,已经过去了六年。这六年里,董明珠在手机业务上的尝试,总结一下就是: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2015年1月,董明珠曾放出豪言:“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  
        结果两个月之后,董明珠还真做到了。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出来了,售价1699元。  
     董明珠对其寄予厚望,但现实很快残酷的打了格力一巴掌。  
     格力一代抛开外观老土不谈,配置竟然还不如当时市面上499元的小米红米2A手机,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不过,在面对“格力手机是不是失败了”的质疑时,董明珠不承认,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  
        首战失利,并没有影响董小姐继续尝试。  
     一年之后,董明珠拿出了格力第二代手机,相比第一代产品,产品配置大幅提升,算是跻身主流安卓手机序列。  
     但谁也没想到,价格却定在了3599。  
     那可是在2016年,外界都不理解格力这么大胆的定价,董明珠再次站出来解释,  “格力要像苹果一样,面向高端市场”。  
        但很不幸,依然无人问津。  
     因为在2016年,同年发布的iPhone 7长这样。  
        但格力二代,明显还距离“高端”这个词很远。  
        当时,董明珠还自曝二代手机的销量目标:“格力二代发布不到一个月,订单已有35万部,产能根本跟不上。”  
     但谁又知道呢?  
     格力手机唯一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里,是2019年,格力三代手机面世的时候。  
     不过这一次登上热搜,并不是因为手机造得有多好,技术有了突破,而是董明珠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开机画面必须是我的照片。  
        在自家手机的“开机画面”里放上自己的大头照,确实也很少有手机厂商能干得出这种事,结果被网友疯狂群嘲。  
     更 搞笑 的是,这款2019年出的格力手机,却搭载了2016年的骁龙821处理器。  
     配置跟不上时代,画风妙不可言。  
        三代手机,三次失败。  
     在2020年格力年报中,更是连“手机”这两个字都没单独提过,大家一度以为,董小姐终于放弃了手机业务。  
     但谁曾想  ,2020年格力悄悄改名叫大松手机,屡战屡败的董明珠又卷土重来。  
     2021年11月5日,格力旗下手机,大松G7正式上市。  
     这次确实也掀起了波澜,但却是因为大家发现, 这款新手机却神似魅族18X。不夸张的说,除了细微差别,几乎一模一样。  
        左为格力大松G7,右为魅族18X  
     回顾格力手机从初次亮相到现在的 历史 ,  基本上是一段连续放炮与不断打脸的循环 历史 。  
     董明珠的手机梦,几乎全是格力员工和经销商们在苦撑。但内部消化,又给了董小姐很好的借口:  
     “谁说我手机没成功,我手机到今天也没在市场上公开卖过,你们怎么定我成功与失败呢?”  
        如今,外界始终无法得到明确的格力手机销量。  
     格力不输苹果,恐怕是天方夜谭。  
        线下干不过苹果,格力的线上故事也还没能支棱起来。  
     董明珠曾经很看不上抖音,也不止一次的公开炮轰:  
        可似乎在那场十亿赌约之后,格力就开始在转型上放飞自我。  
     面对着2021年最热闹的风口——直播带货,董明珠终于坐不住了。  
     要赚钱,先出名。董明珠以一句  “我要将这个女孩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成功将22岁的新人孟羽童推上了热搜。  
        就在很多人对董明珠大胆启用22岁新人当秘书赞不绝口时,很快,在抖音上就出现了一个名为“明珠羽童精选”的新账号。  
     今年3月底,孟羽童开始带货,现实却又给格力上了一课。  
     即便有董明珠8次空降“明珠羽童精选”抖音号直播间,店铺下销量仅为2.5万+。  
     频繁的直播让格力的直播间里几乎全是质疑, “董秘怎么成主播了”、“炒作就是为了带货”、 “就是董明珠的直播脸替”。  
        这里刀哥要为格力说一句话,格力的产品其实并不差。  
     线上直播转型,罗永浩没用网红,俞敏洪还是用的自家“下岗再就业”教师,论网红影响力,孟羽童明显更胜一筹,但为什么偏偏格力费力不讨好?  
     答案很简单:  网红有流量,但用户并不会为了网红买单。  
     过去大家喜欢董明珠,但开机画面是董明珠就能让格力手机卖爆吗?现在孟羽童有流量,但孟羽童能让大家心甘情愿下单吗?  
      显然都不能。   
        拿最近来说,就当大家以为罗永浩已经把直播间干到天花板级别时,俞敏洪又跑出来了。  
     过去,没人看好新东方做直播,东方甄选直播间人数峰值基本上不超过5000人,就算几个主播拼了老命,单日直播时长超过10小时,每场销售额还是不理想。  
     但自从新东方直播间开始教英语之后,情况一下就发生了大逆转。  
     但情况在6月9日发生了变化,这一天,观看人数一下暴涨到224万,第二天直接飙到760万,数百万人涌入新东方的直播间看主播用中英双语带货。  
        销售额才是硬通货,三天之内,从98万元涨到340万元,再涨到超过1250万元,顺便拉高了新东方的股价。  
     因为与其说他们在卖货,不如说几个老师在贩卖新东方价值观。  
     但格力的直播间除了孟羽童“最年轻董秘”的噱头,几乎找不到任何独特的风格。  
     孟羽童还在直播时出现过“这个问题可以找客服去问”的各种不了解产品的惊人语录。  
     此时,董明珠又站出来回应,“孟羽童是标准的秘书,直播是午饭时间的义务劳动。”  
        跟老罗和俞敏洪大大方方的进军直播相比,犹豫不决,找不到清晰方向的格力,似乎又输了。  
     
        格力这次被群嘲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忽略了,就是董姐的说话时机。  
     放在之前,大家对格力手机都抱着调侃但不较真的态度,  但这话偏偏出现在了格力市值蒸发了2000亿的节骨眼。  
        格力的股价一跌再跌,还跟平安、万科被投资者贴上了“价值三傻”的标签。  
     在市值上,格力已经掉队美的、海尔,这些年格力手机经常是查无此人的状态,还一直拉踩苹果,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董明珠难道真不怕大家嘲笑吗?  
      但对现在的格力来说,没存在感比被嘲笑更可怕。   
     毕竟,空调市场的天花板几年前就已经清晰可见,就连董明珠也难得承认,“格力这30年被空调绑架了”,再不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走下坡路就是必然。  
        董明珠这么执着于做手机,打的也是多元化的主意。  
     可惜的是,董姐空有一腔做手机的热情,却低估了做手机的难度。  
     目前,格力手机业务原操盘手叶瑞权今年上半年已离职,格力手机由魅族代工。  
     除了被内部员工消化,格力经销商还曝出,  格力每个月会要求经销商购买一定数量的格力手机。  
        迫于压力,经销商们只好尽可能的少拿一些。结果,格力手机存在感最高的地方,竟然是闲鱼。  
        今年2月份,已经68岁的董明珠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高度,再一次连任格力董事长,已经是她第4次连任了。  
     董明珠是狠话大师,更是营销大师,绝对为集团省下了不少营销费用。  
     仔细查一下就发现,董明珠过去几乎把国内各主流空调厂商,都点评了一遍:  美的是骗子,海尔伪造国家政府机关媒体、海信科龙已垮、志高没有出息。  
        但是,如今人们还吃这一套吗?曾经是格力空调拥趸的60后、70后,会因为董明珠支持格力手机吗?  
     我们比其他人更愿意看到中国品牌崛起,但不仅仅是嘴上功夫。  
     面对迪士尼“不需要中国市场”,我们中国乐园建造商说,中国游乐园早就超越迪士尼了。  
     面对特斯拉的进攻,中国厂商个个都声称干掉特斯拉。  
     手机行业也是这样,超越苹果,还得在技术和创新上下功夫,这个时代真的无法用老一套去强压、去盲目崇拜国产品牌。  
        看到我们起步相对较晚的行业反超国外巨头,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但不切实际的狠话放多了,伤害最大的不是外国用户,恰恰是为民族情绪买单的中国用户。  
      这个过程,不能只靠放狠话,还得做狠事儿。   
       
     本篇作者 |   张一弛  

蒸发2000亿,被全网群嘲!爱放狠话的董明珠,终于吃了嘴硬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