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集团历史

2024-05-17 12:22

1.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集团历史

荷兰皇家石油于1890年创立,并获得荷兰女王特别授权,因此被命名为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为了与当时最大的石油公司美国的标准石油竞争,1907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与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合并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实行两总部控股制,其中荷兰资本占60%,英国占40%,两总部分别设在荷兰鹿特丹和英国伦敦。集团公司下设14个分部,分别经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煤炭等,其中石油、石化燃料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壳牌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壳牌是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公司在中国广东惠州的石油化工合资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2005年10月落成投产,是目前中外合资最大的项目之一。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行政总裁是Peter Voser,董事会主席是Jorma Ollila。海拾贝百余年,壳牌集团今天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勘探和生产的区域分布最广,并创下油气深水开发的世界纪录;◆全球最大的私营天然气生产商和贸易商,也是国际液化天然气技术先驱;◆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的零售商,液化石油气及沥青业务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经营者之一。如今的壳牌集团,在130多个国家进行投资,全球资产总值逾千亿美元,雇员达10万多人。壳牌的业务十分广泛,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生产营销,煤炭及天然气的生产、加工、营销、发电业务,以及可再生能源。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是1907年由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并而成。1990年在新加坡的催化裂化厂开始生产,1990年和1991年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催化重整炉开始生产。1991年与另外一家公司合作在泰国勘探新油田,与中国达成协议在广东省建炼油厂。公司与1995年对传统的矩阵结构进行调整,这次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按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建立商业组织,从过去按地区和部门多头管理转变为按业务范围直接进行管理。2000年,壳牌中国与中国海洋石油合资的中海壳牌石油化工签约,这项总投资达40亿美元的合资项目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壳牌与中国北京、天津、广东、成都、哈尔滨、唐山建有加油站。2004年1月9日,壳牌公司宣布调低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引起震惊。之后公司承认3年来共夸大了48.5亿桶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公司的3名高层人员离职。4月,标准普尔将壳牌公司的评级从AAA级调低到AA+,该公司之前拥有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国际评级机构AAA的评级,是欧洲两家得到双AAA评级的公司之一。4月28日,美国司法机构和英国当局都开始对事件展开调查。2006年2月24日,尼日利亚南部哈科特港的一家法院判定,壳牌石油公司须赔偿尼南部伊角族居民15亿美元,以补偿石油开采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的破坏。2011年,其在《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强中列第2位,仅次于沃尔玛。2012年7月9日,财富中文网最新发布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壳牌超越沃尔玛荣登榜首。2012年8月16日,壳牌最大润滑油项目在天津开工。2013年7月8日晚间,《财富》2013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壳牌蝉联头把交椅,沃尔玛和埃克森美孚分别名列第二、三名。 2014年2月21日,荷兰皇家壳牌表示,已同意以29亿澳元(26亿美元)将其在澳大利亚炼油与加油站资产出售给能源贸易商Vitol Holding。壳牌新首席执行官Ben van Beurden正寻求削减开支并出售资产。他在声明中表示,“澳大利亚对于壳牌十分重要,但我们必须做出艰难选择以便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力。” 2015年4月8日,壳牌公司称,将以470亿英镑(约合7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BG),以缩小同世界石油老大美国埃克森美孚之间的差距。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集团历史

2.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集团结构

母公司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和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是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他们本身并不是集团的成员,不参与经营活动。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拥有集团60%的股权,英国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拥有集团40%的股权。整个集团由控股公司、服务公司和营业公司组成。两家母公司下属的荷兰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和英国壳牌石油有限公司持有服务公司的全部股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持有集团在营业公司的所有股权。集团控股公司获得这些股份产生的股息,继而向母公司支付股息。

3.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经营战略

加强集团管理,建立业务组织为保证同一地区内各种业务间的协调,发挥备经营公司的主动性,1959年壳牌集团公司通过在海牙和伦敦开设服务公司,最高层成立常务董事会 及通过地区监督在区域基础上协调各项业务等措施迈向了真正的集团管理,而不是将集团视为一家拥有很多分公司的机构。常务董事会的六位董事处于公司管理的最高阶层,管理着公司总体业务的拓展。他们每隔一周往返于伦敦和海牙之间,在绝对一致的基础上作出所有重大构想,重要计划与人事决定必须一致通过。这种体制为更好地进行集团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如80年代使壳牌集团避免了象竞争对手那样盲目收购其它公司,经营耗资巨大而又不很熟悉的行业。70年代中期集团决定发展业务组织概念,以保证同一地区内各种业务间的协调,以一致的态度处理同政府及其它团体的往来。同时将集团的主要活动发展成独立的业务,要求各营业公司就各项业务为金融机构提供业绩报告。集团公司为每项业务制定发展策略,但允许营业公司保留日常决策权。1978年集团公司将地区组织职责进一步扩展至包括区内所有集团的业务,并提出了在个别国家设立壳牌专员的概念,壳牌专员协调并统筹该国的各项业务,直接向地区监督负责。同时,集团鼓励个人的主动性,在集团内部大约有260个重要经营公司被授予几乎完全的自主权,它们能对经营作出自己的决定,并有一系列服务公司通过科技服务作其后盾。这种分散化及自主权使经理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能对新规定、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及任何危机迅速作出反应。1996年初,壳牌公司集团对其运营结构进行了重组,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以及商业挑战。各业务公司以当地客户为重,每家公司的管理层都对本公司的业绩及长期发展负贡。集团设立12个研究开发中心和11个服务公司,以支持业务公司的发展。全球性开发和优化配置资源及市场两次石油危机曾经给壳牌集团带来很大损失,针对全球石油供求关系不太稳定的情况,集团采取了把其业务进一步向世界各地扩展、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全球化开发和优化配置的策略。壳牌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有勘探活动,在28个国家有石油生产,是全球上游活动最广泛的石油跨国公司。地理上的分散化使得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风波不会对集团的其它部分造成重大影响。一方面壳牌集团在全球各地大力勘探开发油气资源,增加投资,以保持并进一步提高其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及其分布地区的广泛性。1997年公司集团的勘探费用计划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壳牌集团也把大力开发全球市场作为自己经营战略的又一重点。它通过建立和拥有庞大的油气运输船队及数以万计的加油站和零售点,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巨大的销售网络:在全球33个国家建有54座炼厂和一批石化生产基地及相关经营公司,建立了规模很大的全球生产、销售市场体系。在把握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占领新的市场,打入东欧、拉美和亚太等地区,不断改善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产销衔接和市场体系。保持对市场的高度反应能力,把握时机保持稳定发展壳牌集团十分注意提高其对国际市场的反应速度。对看准了的市场,不借投入巨资,以把握时机,获得最大利益。如1989年西班牙政府刚刚取消国家石油公司对国内加油站的垄断经营后,壳牌集团立即打入这一市场,在短短的2年内就在西班牙建立起了壳牌的加油站网。再比如针对欧洲炼油业的过度饱和,集团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压缩其在该地区的炼油能力,另一方面在亚非拉地区新建和扩建了一批炼油装置和石化装置。针对化工业获利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集团陆续出售了一些精细化工部门。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壳牌集团在各地的经营公司还通过场景式预测定期进行石油中断或有变故的演习。由于这样的努力,使得该集团能够保持稳定发展,即使是海湾战争爆发时也做到了及时应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以核心事业为主,进行多元化管理壳牌集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经营风险,注意将自己的多元化经营范围集中在与石油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化工紧密相关或协同的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很少跨范围去经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这种组合有助于避免季节间的波动,同时上游(石油勘探和开发)与下游(炼油与销售及相关化工产品)和相关的海运、煤炭等行业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在1992~1996年间,集团总资本支出中油气(石油勘探开发和炼油与销售)所占比例一直保持在75%~90%,保证了核心事业的发展;集团总销售收入中油气收入所占比例也一直保持在85%~90%的水平。同时集团十分注意加强石油炼制和化工的衔接和结合,在今后几年将对下游业务加大投资力度(计划今后5年投资47亿英镑)。该集团的煤炭、有色金属业也保持了稳定的发展,1996年煤炭销售量达到1850万吨,比上一年增加5%。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壳牌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壳牌集团在通过有关服务公司加强对全集团科技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搞好对经营公司的科技咨询服务的同时,保证公司对科技的投入,1992~1996年间,公司集团用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资始终保持在7亿美元以上。近几年来,集团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多在深海和极地等水深、高寒条件下进行,投资和环境风险大大升级,壳牌集团依靠自己开发的新技术减少了这方面的风险。同时,集团依靠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了配套石化、化工事业的迅速发展。此外集团还注意利用其雄厚的资本,通过与其它公司的合资经营,分享合资对方的技术和生产经验。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四,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十。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经营战略

4.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集团业务

壳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提供清洁能源,有五大核心业务,分别是勘探和生产、油品、天然气和电力、化工、可再生能源。集团下属各公司都是独立运作,但是遵循相同的经营宗旨,这保证了它们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表现都达到同样的高水准。石油的勘探和生产壳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石油勘探和生产企业,在全球50多个国家从事石油的勘探和生产活动,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每天的石油产量超过200万桶,在35个国家拥有55个石油精炼厂的股权,生产能力从34万8千桶/日(荷兰PERNIS)到一万桶/日不等。天然气的开采和输送壳牌集团是世界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和经销商。年销售天然气超过650亿立方米,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俄罗斯。煤的开采和提取壳牌集团是在70年代进入煤炭工业领域的。现在,该集团每年销售的煤约5000万吨。壳牌集团与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从山西省安太堡煤矿购煤的长期协议,每年约100万吨。化工品的生产以销售额计算,壳牌集团的化工业务是世界十大化工公司之一。壳牌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化工和清洁剂中介产品生产商之一,也是主要的溶剂供应商和乙烯氧化物及其衍生物生产商。集团公司生产几百种化工产品。聚合物--其中包括热塑料、树脂、人造橡胶--约占总业务的三分之一。5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在欧洲销售,在美国的销售约占三分之一。再生能源的开发这是壳牌集团新开发的领域,主要包括林业及太阳能的开发。是由集团下属的非传统业务部门(NTB)负责,该部门是为了拓展集团的业务范围在70年代成立的。其业务范围包括生物业务(如微生物繁殖),替代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方面。

5.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中国市场

◆勘探与生产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业务方面,壳牌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勘探石油,累计投资6亿美元。壳牌是中国境内石油股产量最大的跨国公司。◆油品业务包括生产、销售润滑油、开设加油站、生产和销售沥青、液化石油气。◆南海项目计划在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的南海石化综合项目,可望于2003年建成投产,南海石化项目总投资45亿美元。◆壳牌在中国生产化工产品,进行油品贸易,研究利用及开发发电、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中国市场

6.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概述

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在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炼油厂中拥有权益,而且是石油化工、公路运输燃料(约5万个加油站遍布全球)、润滑油、航空燃料及液化石油气的主要销售商。同时它还是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全球各地大型项目的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该集团1999年销售总收入达1497亿美元,利润为85.8亿美元。它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把健康、安全和环保标准及遵守集团的经营宗旨放在首要地位,并注重当地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在中国的经营历史已长达一个多世纪,现正在发展一体化的石油、燃气和化工业务。在中国国内(不包括香港)的实际和协议投资额接近10亿美元,拥有1500名雇员。它是中国最大的国际石油股权生产商和最大的原油及其产品贸易商之一。壳牌垂直整合,是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其中包括勘探与生产,炼油,分销及营销,石油化工,发电和交易。它也有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氢,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在超过90个国家有业务,每天产生约3.1万亿桶油当量和44,000世界各地的服务站。[ 5 ]壳牌石油公司,其在美国的子公司,是其最大的企业之一。[ 6 ]壳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拥有第一上市,是富时100指数的组成部分。截至2012年7月6日,富时它是最大的公司,与英镑的市值140.9十亿。[ 7 ]它在阿姆斯特丹泛欧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第二上市。

7.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介绍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又译“蚬壳”,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雇员近9万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其在2012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位。2014年3月19日,国际能源巨头壳牌的发言人宣布,已在2014年1月决定退出共同开发乌克兰黑海Skifska海上气田的谈判。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介绍

8.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壳牌中国

 壳牌在中国发展业务,已超过一百多年。在十九世纪90年代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的始创人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894年,森默兄弟已用散装油轮运送煤油到上海。同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始进Crown牌煤油到中国。(当时内地称这Crown的品牌为僧帽牌;在香港则称宝盖牌) 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原是竞争对手。1903年,两家公司合作经营远东的业务,在伦敦成立亚细亚火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於1906年及1908年在香港及上海成立办事处。1913年,两个办事处分别成为亚细亚火油(华南)有限公司和亚细亚火油(华北)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1907年,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业务,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但当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名义经营。至二次大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间附属公司,在约20个省份经营1000个经销处。大战期间,所有设备给日军占据,并严重破坏,一切经营活动停顿。战后,壳牌的重建工作迅速进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壳牌已雇有员工超过1000人,其中包括35名外籍员工和4名华籍经理。1950年后,壳牌继续在中国发展,并成为当时唯一一间留在中国经营的西方油公司。壳牌在上海的总办事处获准保留,直至1966年,该办事处才结束。与此同时,壳牌在香港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业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1970、71年,壳牌获邀参加广州交易会。1980年,壳牌在北京建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化工产品贸易。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壳牌先後于1985年及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了两个合资油库。此後,壳牌在中国更加积极投资,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发展广泛的业务。壳牌在中国大陆的宗旨是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方案,并帮助中国减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环境状况和提高燃煤工业的效率,并为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利用各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促进能源构成多样化。壳牌在这些领域的重点是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煤炭利用新方法,并在能源效率和技术方案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燃料、润滑油、沥青和化工业务方面,我们均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措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壳牌所有的五大核心业务在中国都有发展: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发电,油品,化工和可再生能源。壳牌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06年年底,壳牌在中国的总投资约40亿美元,是在中国进行投资的最大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壳牌在中国的业务目标是帮助中国解决能源领域里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能源安全与供给、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并在国内外与中国企业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有关系。这意味着壳牌将支持中国政府为加强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环保表现和能源效率所做出的努力,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清洁能源。壳牌在中国成立了30多家全资或合资公司,员工总人数近7,000人,其中97%以上是中国籍员工。壳牌与中国的四大能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建立了合作关系。壳牌是一家全球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 我们勘探、生产并炼制石油;同时还开发天然气资源;壳牌喜力润滑油和法拉利车队在一级方程式比赛中共创辉煌战绩;46,000多家壳牌加油站遍布全球;我们的电力业务不断成长;化工产品不断多元化;我们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积极开拓。壳牌的五大核心业务目前在中国都有长足发展。 在广东省建立了总投资达43亿美元的南海石化项目(壳牌占50%的股份)长北天然气项目在江苏成立的油品零售合资企业,要建立500座加油站2006年收购统一石化2006年收购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杭州天然气合资公司在南海进行的石油勘探和生产煤气化项目气制油和煤制油 2012年8月16日,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润滑油调配厂在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开工奠基。该厂预计2015年投产后可年产润滑油产品3亿公升,最大年产能5亿公升,这也是壳牌在中国的第七个润滑油调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