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4 09:09

1. 当年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政策妥当与大量的帮美国厂商代工 因为台湾三四十年前工资还很低廉 
台湾政府是第一个发明所谓的加工出口区概念 吸引大量外商到台投资 
再加上政府本身利用大型建设(所谓的十大建设)的内需 来推动整个经济
然后当时的蒋经国又推动大规模民生代工 家庭即工厂 等外销产业 为台湾赚进大量的外汇存底
一直到后来 台湾政府推动大规模转型只保留石化炼钢等重工业  然后将原来的轻工业导向资讯科技产业 改作电脑 IC等电子产业 并且成立新竹科学园区 后来成功转型 供X党还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台湾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与电脑代工国 当时就是所谓的台湾经济奇迹 
但过了十年 台湾面龄了经济衰退 虽然没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 但还是面龄不断的衰退
再加上台湾科技业者 为了求更低的成本 只留下总部 然后大规模把生产部门转移到其他工资低廉的地区(EX鸿海到中国成立富.士.康) 再加上当时陈水扁只全部心力用於反.中 对於经济没又太用心 造成台湾十年的经济衰退 
一直到今年 因为美国金融风暴结束 市场复苏 台湾今年才好了一点....


楼上也太瞎了吧.....台湾哪有市场阿......台湾才一个住了两千三百万的小岛  连台湾人都自认市场小 你在胡说八道个啥 台湾是靠外销贸易赚钱的 不是靠内需市场啦........
而且经济乾中华文化啥屁事........台湾还发生去蒋 去.中国化运动勒....

当年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 台湾经济以前是靠什么发展的?

  台湾的经济水平,其实一直十分不错,而且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争影响,台湾的经济分为几个阶段,下面我和大家具体的说一下:
  第一、台湾在晚清的时候,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基本是手工作业,经济相对落后,比福建省大部分的城市要落后很多,经济水平十分低下。
  第二、甲午战争以后,台湾被日本人殖民,日本帝国主义当时采取的是奴化教育加殖民地经济,这段时期台湾的经济一开始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于台湾的殖民统治稳定,逐渐的台湾的经济也有了一些发展,不过一直维持在殖民地经济水平。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回归祖国,这期间蒋介石由于国内战争的失败,带着大量的资源来到台湾,还有各类技术性人才,这样台湾步入工业化时代。
  第四、随着台湾和大陆关系紧张,后来大陆不打台湾,这样台湾地区慢慢的进入了和平的发展环境,由于台湾一直是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他顺应了科技革命的潮流,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所以那个时候跟香港一样,同属亚洲四小龙。
  第五、台湾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加上台海之间的矛盾,一直得到美国方面的经济支持,所以台湾目前的经济发展也很不错,不过随着大陆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现在台湾有一大部分经济需要维系在大陆,所以未来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统一也势在必行。

3. 台湾的经济发展靠什么?

台湾的经济发展,首先得益于国民党逃台时从大陆掠夺走的大量黄金和外汇,各批次合计近三百万两黄金和五亿美元现汇,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一笔钱,新中国建国在五十年代初完成初步工业化也不过动用了三亿美元贷款而已,这笔钱稳定了台湾社会和金融体系,也就是李敖等人说的以一国肥一省。紧接着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大量美军进驻台湾岛,造成了台湾到卖春业的高度发达,七十年代初高峰期台湾岛内有超过半分之一的女性涉及卖春业,号称牺牲一代少女换取经济起步,卖春业为台湾岛的经济起飞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来源。第三,美国政府了为了向中苏进行宣传战,开启了橱窗计划,向台湾等几个周边经济体提供了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直到今天,台湾岛的经济模式仍然在美国当年的技术转移范围内,并没有超出范围。最后,台湾岛和大陆之间的经济比较在94年左右达到顶峰,此后一路下滑,直到今天,台湾的经济结构仍然停滞在94年的状态,基本没有发展,维持经济水平已经完全依靠大陆的输血让利。

台湾的经济发展靠什么?

4. 台湾省的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台湾省是依靠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为集成电路出口和电脑零件出口。
大力鼓励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脑等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扩展资料:
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经济制度,加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得以重建面临困局的台湾经济。农业方面支持小农生产与资本农业双轨并置,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工业方面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
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当局为吸引外资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使台湾成为美、日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1970年代在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下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1980年代后陆续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目前当局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精致农业六大新兴产业和十大服务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5. 台湾经济发展的几个时期

 
  1949年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当时台湾人口剧增,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几乎停顿,而军事性开支却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众生活困难,经济濒临崩溃。
  为此,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与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币制、外汇贸易管制,优先发展电力、肥料及纺织工业等。
  5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迅速,增长率年均达各4.7%。
  (二),以农养工发展时期(1952-196O年)。
  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
  台湾当局以稳定中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方针。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1957年高达71.5%,成为创汇主力。
  台湾当局又通过肥料换谷、强制收购等不等价交换方式,获取利润,把它转移到工业部门。
  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
  形成了糖、茶、菠萝及香茅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水泥、玻璃、木制品、造纸、化肥、纺织、食油、面粉、塑胶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自行车、缝纫机和家用电器等进口替代工业。
  (三),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时期(1960-1986中)。
  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
  台湾抓住当时国际分工变化的机遇,利用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
  这个时期外资对台湾工业化和出口扩张起了重要作用,民间企业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产业,成为经济成长的主力。
  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
  台湾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从1963-1973年,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8.3%,其中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20.1%,工业产值在台湾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9%提高到1973年的43.8%;出口贸易额中工业制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6%。
  (四),经济转型时期(l986年至今)。
  自8O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工资也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为此,台湾当局于1986中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重大调整内容,确定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
  经过近10年的经济转型,台湾经济在自由化、国际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产业升级也初现成效,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目前已达61.5%,其中信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产值已名列世界前茅。
  台湾对外出口市场的重心也逐渐从欧美转向亚洲,对美国出口比重已由1984年的48.8%下降到1995中的23.7%,对亚洲的出口比重则由1998年的32.8%上升到1995年的52.6%。
  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信息、机械、电机和运输工具产品已占总出口的50%以上。
  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开始成为净资本输出地区,累计至1995中,对外投资约300亿美元。
  在这一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及香港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密切。
  
   扩展资料:   (一)从祖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
  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二)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三)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
  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十多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具一定规模,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
  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保证了其贸易收支的平衡,且提高了其在本岛的投资能力。
  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并且有利于台湾产业的转型与升级,特别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
   

台湾经济发展的几个时期

6. 台湾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台湾的经济水平,其实一直十分不错,而且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争影响,台湾的经济分为几个阶段,下面我和大家具体的说一下:
第一、台湾在晚清的时候,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基本是手工作业,经济相对落后,比福建省大部分的城市要落后很多,经济水平十分低下。
第二、甲午战争以后,台湾被日本人殖民,日本帝国主义当时采取的是奴化教育加殖民地经济,这段时期台湾的经济一开始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于台湾的殖民统治稳定,逐渐的台湾的经济也有了一些发展,不过一直维持在殖民地经济水平。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回归祖国,这期间蒋介石由于国内战争的失败,带着大量的资源来到台湾,还有各类技术性人才,这样台湾步入工业化时代。
第四、随着台湾和大陆关系紧张,后来大陆不打台湾,这样台湾地区慢慢的进入了和平的发展环境,由于台湾一直是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他顺应了科技革命的潮流,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所以那个时候跟香港一样,同属亚洲四小龙。
第五、台湾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加上台海之间的矛盾,一直得到美国方面的经济支持,所以台湾目前的经济发展也很不错,不过随着大陆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现在台湾有一大部分经济需要维系在大陆,所以未来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统一也势在必行。
你想网页或者手机都是可以下到的,现在已经是没有什么限制了。

7. 台湾的未来经济发展如何?

台湾在过去十年中,经济虽然维持增长,但因为产业外移等因素,使得经济果实未能分配给民众,让民众都感觉很闷,也因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还集中在部分出口产品,让台湾经济很容易跟随外部环境大起大落。

台湾未来十年要做到“两个新经济模式”,是指把大陆当作市场,台湾要从代工方向的制造业,进入市场导向。他强调,两岸洽签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无法治疗台湾的沈郁体质与内伤,但透过发展新的国际经贸模式与新的制造业模式,有机会调整经济结构,台湾也应寻思搭上大陆第12个五年规划(2011年到2015年),提早布局。

台湾的未来经济发展如何?

8. 台湾为何经济发展得很好?

台湾的经济发展,首先得益于国民党逃台时从大陆掠夺走的大量黄金和外汇,各批次合计近三百万两黄金和五亿美元现汇,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一笔钱,新中国建国在五十年代初完成初步工业化也不过动用了三亿美元贷款而已,这笔钱稳定了台湾社会和金融体系,也就是李敖等人说的以一国肥一省。紧接着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大量美军进驻台湾岛,造成了台湾到卖春业的高度发达,七十年代初高峰期台湾岛内有超过半分之一的女性涉及卖春业,号称牺牲一代少女换取经济起步,卖春业为台湾岛的经济起飞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来源。第三,美国政府了为了向中苏进行宣传战,开启了橱窗计划,向台湾等几个周边经济体提供了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直到今天,台湾岛的经济模式仍然在美国当年的技术转移范围内,并没有超出范围。最后,台湾岛和大陆之间的经济比较在94年左右达到顶峰,此后一路下滑,直到今天,台湾的经济结构仍然停滞在94年的状态,基本没有发展,维持经济水平已经完全依靠大陆的输血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