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谁他小说的代表作是

2024-05-17 16:48

1.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谁他小说的代表作是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881~1936)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1906年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发表了《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富有战斗精神的论文。1909年8月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课余辑录亡佚古代小说。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到北京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此后“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杰作。同时,他还结合斗争需要,创造了被称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文和论文,后来结成杂感集《热风》,论文则收入《坟》。1920年8月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兼课,编定《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并相继出版了小说集《呐喊》、1925年领导青年建立莽原社、未名社,主编《莽原》,翻释介绍外国文学。1926年8月在军阀迫害下,离京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底到上海,专事著述。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1930年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其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上海期间,陆续出版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6年10月19日,这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因积劳成疾,在上海逝世。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一生著译约近1000万字,计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集1部,1400多封书信,还有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8日的日记(其中1922年的已佚),以及《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他还翻译了14个国家将近100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印成33部单行本。此外还辑录、校勘古籍18种。这些著作曾有各种不同版本出版,现有1959年版《鲁迅译文集》10卷,1981年版《鲁迅全集》16卷。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谁他小说的代表作是

2. 谁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为鲁迅,
代表作: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故事新编 彷徨 呐喊 
散文诗集-- 野草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3.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4.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谁?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真正打破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腐朽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人物。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和近代最初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首开风气的杰出人物。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为近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开拓了道路,因而他成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继往开来,打破传统文学腐朽局面的进步文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进行社会历史批评。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从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现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5.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另有杂文集多部。

扩展资料: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
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6.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谁?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我们常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我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我国现代文学三大巨匠的是鲁迅、茅盾和郭沫若。




影响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
对于鲁迅文学的研究,老、中、青几代人一边探索,一边摸索,一边创造,一边淘洗,一边收获,一边总结,每一代人都会他们自己不同的观点,新的文学传统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点滴累积、逐步形成。

7. 我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谁?

我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应该是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真正打破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腐朽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人物。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和近代最初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首开风气的杰出人物。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为近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开拓了道路,因而他成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继往开来,打破传统文学腐朽局面的进步文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经》是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七》)。因此,选诗和作史的目的,都是“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进行社会历史批评。所以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清议”或“评论”,“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杂诗,己卯目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夜直》)。从这一诗论观点出发,他认为诗歌创作的动机是由于“外境”即现实生活所引起,“外境迭至,如风吹水,万态皆有,皆成文章”(《与江居士笺》),不得不然。而创作方法则和撰史一样,应利用一切历史资料(《送徐铁孙序》)。龚自珍的诗和他的诗论是一致的。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从15岁开始诗编年,到47岁,诗集共有27卷。他很珍惜他的少作,“文侯端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己亥杂诗》)。这些“精严”而“字字真”的少作,虽然都已失传,但当时却是针对政治腐败和官僚庸俗的“伤时”、“骂坐”之作,被一般文士视为“大不可”的。因此他又曾几次戒诗。

我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谁?

8. 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是谁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鲁迅早年曾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1927年后定居上海,领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的著作、译作、书信等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